可爱老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楼主: 国都长安

纪连海点评乾隆名臣 (连载)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9 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和珅一方面来说,较量进行了三个回合。
  第一个回合,和珅选择了“软”——送玉如意给嘉庆,对嘉庆进行了试探。
  嘉庆当然知道自己的尴尬境地,即使自己是太子,但废立还不是父王的一句话?即使做了皇帝,有乾隆这个太上皇在,自己就得小心应付。如果过早的得罪了和珅这个父皇身边的宠臣的话,自己的皇位也许随时就保不住了。所以,他愉快的接受了和珅送给他的玉如意;而且,每天都说朝廷和他都离不开“两朝重臣”和珅。
  这个回合,双方是未分胜负。
  但是,嘉庆皇帝的心里呢?嘉庆皇帝对于和珅简直是恨之入骨了。这恨里面,既包含了身边大臣对于嘉庆经常的教诲、从而激发的对于和珅贪婪的恨;也包含了由于和珅对于自己的极端不尊重、大耍两面派手腕的恨。
  从这两方面来说,其实,不管是谁当上了皇帝,和珅都免不了自己被杀的命运。因为,每个皇子身边都聚集了很多仇恨和珅的人。和珅对于皇子们的不尊重也得罪了每个皇子。因此,不管他们谁当上皇帝,都会杀掉和珅的。
  第二个回合,和珅选择了“软中硬”。具体的做法是:
  首先,派吴省兰(吴省钦的兄弟)为嘉庆帝侍读,以为嘉庆整理诗文稿件之名,行监视之实。
  其次,尽最大限度地孤立嘉庆,让嘉庆孤掌难鸣。他借太上皇乾隆之手,剪除嘉庆的羽翼和心腹,控制并摒除一切接近嘉庆帝的人;同时,放手培植、提拔自己的骨干,形成以自己为中心的一个权力网络。
  这个回合,和珅一方是小胜。
  第三个回合,和珅选择了“硬”。

  此时的嘉庆还没意识到自己的一举一动会被和珅安上莫须有的罪名,还去军机处察看奏折。结果呢?身为军机大臣的福长安(和珅手下的第二号人物)急忙飞报和珅,和珅又向太上皇启奏。嘉庆因此不但受到太上皇指责,更得到了一句“你若下诏,须奏朕知晓,不得擅专。”
  虽然受了一次训斥,可嘉庆还没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他见军队毫无战斗力,就又下了一道谕旨,要冬季举行大阅兵典礼。和珅又启奏上太上皇,太上皇降旨:“今川东、川北教匪虽将次剿灭完竣,但健锐营、火器营官兵尚未撤回,本年大阅兵暂行停止。”
  就这样,嘉庆皇帝每遇到一次挫折,就会把对于和珅的不满记在心里一次。但是,嘉庆皇帝知道自己现在撼不动和珅这株大树,因为和珅太善于揣摩太上皇的心意了。因此,嘉庆就慢慢的等待时机。
  而和珅呢,他每战胜一次嘉庆皇帝,就会高兴上很多天。他高兴的想,我还是很有办法的,哈。
  这个回合,和珅一方是大获全胜。
 楼主| 发表于 2011-1-29 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惜,他低估了嘉庆,而这恰恰致命的。因为,嘉庆与和珅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第一个回合,嘉庆选择了欲擒故纵战术。嘉庆继位后,太上皇还健在。他面对一个老谋深算,并深受太上皇宠爱的和珅,采取了欲擒故纵的策略。和珅的一举一动,他看在眼里,不动声色。有些大臣在他面前批评和珅,嘉庆说:“我还准备让和珅帮我治理国家呢!”嘉庆向太上皇奏报的一些军国大事,也经常让和珅去代奏、转奏,以此表示信任,稳住了和珅。
  第二个回合,嘉庆选择了调虎离山战术。乾隆驾崩,和珅失去靠山,死期已经逼近。当天,嘉庆一方面任命和珅与睿亲王等一起总理国丧大事,一方面传谕他的老师署安徽巡抚朱珪来京供职。初四日,嘉庆发出上谕:谴责在四川前线镇压白莲教起义的将帅玩嬉冒功,并借此解除和珅死党福长安的军机处大臣职务。嘉庆命和珅与福长安昼夜守灵,不得擅离,切断他们与外界的联系。这实际上削夺了和珅的首辅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步军统领、九门提督的军政大权。
  第三个回合,嘉庆选择了突然出击战术。正月初五日,给事中王念孙等官员上疏,弹劾和珅弄权舞弊,犯下大罪。初八日,嘉庆宣布将和珅革职,逮捕入狱,在朝野掀起政治大波。嘉庆进行了一系列的人事调整。如初八日,嘉庆命令从即日起,所有上奏的文件,都要直接向皇上奏报,军机处不得再抄录副本,各部院大臣也不得将上奏的内容事先告诉军机大臣。并命宗室睿亲王淳颖、定亲王绵恩、仪亲王永璇、庆郡王永璘等分别掌握军政大权。
  第四个回合,嘉庆选择了制造舆论战术。嘉庆命各直省和在京大员,就和珅事向朝廷表态。直隶总督胡季堂首先表态,他在奏折中指责和珅丧心病狂、目无君上、蠹国病民、贪黩放荡,真是一个无耻小人,请求将其“凌迟处死”。“凌迟”就是千刀万剐。嘉庆立即批示,在京三品以上官员讨论这个意见,若有不同意见,也可以自行向皇帝上奏。实际上,就是以胡季堂的意见定下基调,并通报各省督、抚,要他们都表明态度。
  经过上述四个回合的较量,嘉庆皇帝已经大获全胜。他开始加快了惩办和珅的步伐。初九日,在公布乾隆遗诏的同时,将和珅、福长安的职务革除,下刑部大狱。命仪亲王永璇、成亲王永瑆等,负责查抄和珅家产,并会同审讯。初十日,嘉庆御批“实力查办以副委任”,全面清查和珅大案。
 楼主| 发表于 2011-1-29 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嘉庆四年正月十五元宵佳节,万家团圆之际,邢部大牢里的和珅更加哀愁和凄凉,想想此前何等辉煌,而今日又何等凄惨。月下的和珅不由得发出了感叹,写下了两首诗:
  《上元夜狱中对月两首》

  其一:
  “夜色明如许,嗟令困不伸。
  百年原是梦,廿载枉劳神。
  室暗难挨晓,强高不见春。
  星辰环冷月,缧绁泣孤臣。
  对景伤前事,怀才误此身。
  余生料无几,空负九重仁。”

  其二:
  “今夕是何夕,元宵又一春。
  可怜此月夜,分外照愁人。
  思与更俱永,恩随节共新。
  圣明幽隐烛,缧绁有孤臣。”

  十八日嘉庆皇帝宣布了和珅20条大罪,这二十条大罪如下:
  (1)“朕于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日,蒙皇考册封皇太子,尚未宣布谕旨,而和珅于初二日即在朕前先遞如意,漏洩机密,居然以拥戴为功,其大罪一。”
  (2)“上年正月。皇考在圆明园召见和珅,伊竟骑马直进左门,过正大光明殿,至寿山口,无父无君,莫此为甚,其大罪二。”
  (3)“又因腿疾,乘坐椅轿抬入大内,肩舆出入神武门,众目共睹,毫无忌惮,其大罪三。”
  (4)“并将出宫女子娶为次妻,罔顾廉耻,其大罪四。”
  (5)“自剿办教匪以来,皇考盼望军书,刻萦宵旰,乃和珅于各路军营遞到奏报,任意延搁,有心欺瞒,以至军务日久未竣,其大罪五。”
  (6)“皇考圣躬不豫时,和珅毫无忧戚,每进见后,出向外廷人员叙说,谈笑如常,其大罪六。”
  (7)“昨冬皇考力疾披章,批谕字畫,閒有未眞之处,和珅胆敢称不如撕去,另行拟旨,其大罪七。”
  (8)“前奉皇考谕旨,令伊管吏部、刑部事务,嗣因军需销算,伊係熟手,是以又谕令兼理户部题奏报销事件,伊竟将户部事务一手把持,变更成例,不许部臣参议一字,其大罪八。”
  (9)“上年十二月,奎舒奏报循化、贵德二厅,贼番聚众千余,抢夺达赖喇嘛商人牛隻,杀伤二命,在青海肆劫一案,和珅竟将原奏駮回,隐匿不办,全不以边务为事,其大罪九。”
  (10)“皇考升遐后,朕谕令蒙古王公未出痘者,不必来京。和珅不遵谕旨,令已未出痘者俱不必来京,全不顾国家抚绥外藩之意,其居心实不可问,其大罪十。”
  (11)“大学士苏凌阿,两耳重听,衰迈难堪,因系伊弟和琳姻亲,竟隐匿不奏,侍郎吴省兰、李潢,太仆卿李光云,皆曾在伊家教读,并保列卿阶,兼任学政,其大罪十一。”
  (12)“军机处记名人员,和珅任意撤去,种种专擅,不可枚举,其大罪十二。”
  (13)“昨将和珅家产查抄,所盖楠木房屋,僭侈逾制,其多宝阁,及隔段式样,皆仿照宁寿宫制度,其园寓点缀,与圆明园蓬岛瑶台无异,不知是何肺肠,其大罪十三。”
  (14)“薊州坟茔,设立享殿,开置隧道,附近居民有“和陵”之称,其大罪十四。”
  (15)“家内所藏珍宝,内珍珠手串,竟有二百余串,较之大内多至数倍,并有大珠,较御用冠顶尤大,其大罪十五。”
  (16)“又宝石顶并非伊应戴之物,所藏眞宝石顶有数十余个,而整块大宝石不计其数,且有内府所无者,其大罪十六。”
  (17)“家内银两及衣服等件,数逾千万,其大罪十七。”
  (18)“且有夹墙藏金二万六千余两,私库藏金六千余两,地窖内并有埋藏银两百余万,其大罪十八。”
  (19)“附近通州、蓟州地方,均有当铺钱店,查计资本,又不下十余万,以首辅大臣,下与小民争利,其大罪十九。”
  (20)“伊家人刘全,不过下贱家奴,而查抄赀产,竟至二十余万,并有大珠及珍珠手串,若非纵令需索,何得如此丰饶?其大罪二十。”

 楼主| 发表于 2011-1-30 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国都长安 于 2011-1-30 00:04 编辑

  2、和珅跌倒之谜

  嘉庆为什么如此迅速的杀掉和珅呢?
  有人说是因为和珅“富可敌国”,扳倒和珅,可以缓解嘉庆面临的财政压力。所谓“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就是这个意思。
  有人说是为缓解官民之间的矛盾。嘉庆元年(1796年),发生白莲教民变,清军连连失利。嘉庆三年,清军抓住四川农民军首领王三槐,王三槐的口供说“官逼民反”。嘉庆意识到,正是因为地方官吏皆如和珅似的贪暴,所以屡屡激起民变。嘉庆帝总结说:“层层朘削,皆为和珅一人。”又说:“朕所以重治和珅之罪者,实为其贻误军国重务。”所以,嘉庆杀和珅,以谢天下。
  有人说是为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和珅“权高震主”。嘉庆说:“朕若不除和珅,天下人只知有和珅而不知有朕。”他甚至怀疑和珅蓄意谋反,所以要杀掉和珅。当相权威胁到君权的时候,君主必然采取行动。
  和珅用一条白练了结了自己的性命。上吊前,他口占一诀,为我们留下了下面的一首诗:
  五十年来梦幻真,今朝撒手谢红尘。他日水泛含龙日,认取香烟是后身。
  数百年来,这首诗耗尽了无数史家的心血,也为附会者提供了活生生的素材,和珅自己可能也不会想到,自己死后能用一首诗掀起如此大的波澜。为什么呢?
  我们只要把这首诗翻译成现代的白话文,您就明白了。
  诗的意思是说,我和珅活了50岁,跟做梦似的;现在呢,我死了。但是,我还会再转世回来的,我转世后将把皇帝牢牢的控制在我的手掌心里,诸位可一定要认清楚啊。
  先说诗的前两句“五十余来梦幻真,今朝撒手谢红尘”的解释。
  和珅为什么会受乾隆宠爱呢?有野史记载,在乾隆未登基时,为宝亲王,与父皇雍正王妃马佳氏暗生情愫,但他们的“故事”被皇后钮祜禄氏撞破了。皇后恼怒万分,赐马佳氏于月华门自尽,乾隆闻讯,赶往月华门,可此时乾隆尚幼,父雍下不会容许他救下马佳氏的,只好眼睁睁看着爱人死去,出于留恋,乾隆咬破手指,滴血在马佳氏额头,两人相约如马佳氏能投胎,来世使此印记与乾隆相认。后来,宝亲王当了皇帝,是为乾隆,可他依然想念马佳氏。苦等二十年,且南巡好几次,始终没遇见额头有红记之人,就在乾隆快忘了这事之际。在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乾隆在侍卫中无意看见和珅,当时和珅不过是世袭之轻车都尉,但乾隆凭和珅额上的红记认定他乃马佳氏投生而成,于是擢升和珅为御前侍卫,值乾清门,并兼任正蓝旗副都统。正因有这一段渊源,在野史中才会传出和珅与乾隆关系不正常,两个是同性之恋,不知是哪位史家率先“编撰”了这一故事,总之,这个故事影响极广,后世史家,尤其是民间野史都承袭了这种说法,这就是和珅亡命诗的前两句的最佳解释。
  再说诗的后两句“他日水泛含龙日,认取香烟是后身”的解释。有以下几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认为和珅诗中“水泛含龙”用的是夏后龙嫠的典故。大意是说夏朝未年,夏帝从两条龙那求得龙嫠(即龙的唾液),锁在一个椟盒子里,日后代代相传没人敢打开,此椟似象西方传说中的潘多粒魔盒,可周厉王偏不信邪,他打开盒子,里面的龙嫠流出化为玄鼋,玄鼋进入一童女体中,此女无夫受孕,产有一女,是为褒姒,也就是后来周幽王为了博其一笑而烽火戏诺候的女子,也是导致西周灭亡那个褒姒,而“香烟”在古文中是传宗接代的意思,于是乎,有人把两者串联起来,说和珅死后也会化身为褒姒似的女子来祸害大清帝国,这个女人当然就是慈禧了!
  另一种说法是说夏桀不但残暴,而且荒淫,他宠爱妹喜和一个半人半蛟龙的女子“蛟妾”。二人不但在一起荒淫无度,而且,“蛟妾”每天还要保持人形,夏桀也一并满足。最终,中国第一个王朝就此断送在夏桀手中,有人便据此解释道,和珅死后要化身为“蛟妾”式的妃子,来祸乱大清帝国。此说与上一说实乃同出一宗,不过典出不同,一为褒姒,一为蛟妾。可以说,实际是解释方法和途径不同。
  还有一种说法是“水泛含龙”中的龙不是真正的龙,而是说发大水,在和珅被赐死的头一年,也就是嘉庆三年,河南的黄河决堤,因此,有人对“他日水泛含龙日”意思是说和珅等到下一次发大水时要转世为生,不知是史家的附会,还是历史的巧合,道光十二年,黄河再度在河南决堤,同年十月,一个小女孩哇哇落地,这个女孩叫做叶赫那拉·慈禧。
  但最后都是殊途可归,无论怎么解释,如何附会,最终都是为了把和珅变成慈禧。
  和珅在巅峰的时候就开始修建自己的墓地。当时的墓地建筑宏伟壮观,占地面积很大,竟然跟皇帝的陵寝一样大,被当地人称为“和陵”。和珅死后,“和陵”被嘉庆皇帝拆毁。解放初期,天津蓟县修建于桥水库,和珅的墓地被淹没在水库下,现仅存一对石狮子在独乐寺院内。
     和珅死了。和珅有20条罪状,应该全家抄家问斩的。但是,为什么嘉庆皇帝没有这么做呢?这可借了和珅的儿媳妇——固伦和孝公主的光了——她不是乾隆的女儿,嘉庆的妹妹嘛。





 楼主| 发表于 2011-1-30 00: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国都长安 于 2011-1-30 00:03 编辑

  3、和珅的后代

  前面我们讲了和珅之死。现在,我们来看看和珅的后代。和珅的儿女,历史上有记载的有三个:两子一女。和珅是个非常重感情的人,对于他的这些子女都是一样的宠爱。和珅宠爱他的子女的原因很多。
  原因之一是受儒家正统思想的影响。
  在漫漫数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封建社会中,人丁兴旺,传宗接代乃第一要务,和珅幼蒙私塾先生教诲,少入官学习得儒家伦理道德,当然更注重后代的发展了。而且,和珅潜心经营数十年的权力、财富众多,他不愿自己驾鹤西去之时,所有的繁华富贵瞬间化为乌有,他希望世世代代保持自己的地位,“和氏江山万代传。”
  原因之二是受自己家庭的影响。
  和珅幼年父母早亡。由于自己幼年缺乏关爱,尝尽了人间一切酸甜苦辣,所以,他不希望让自己的孩子吃苦,重蹈自己的少年时代的覆辙,故百般宠爱之。而且,自己辛辛苦苦通过各种手段挣下来的家业也要有人继承不是?
  原因之三是受自己私利(追求权利的欲望)的影响。
  和珅疼爱自己的子女,还因为他总是想把自己的子女与皇室联姻。以便尽早地把“爱新觉罗”氏的清朝通过血缘关系的改造逐渐变为“爱新觉罗”氏与“钮祜禄”氏两家共同的清朝。
  当然,这并不能证明和珅有利用武力推翻清朝的想法,而且和珅也确实没有利用武力推翻清朝的想法。
  后来的嘉庆皇帝在处死和珅以后,也曾经就和珅是否有利用武力推翻清朝的想法问过手下的大臣直隶布政使吴熊光。吴熊光也认为和珅确实没有利用武力推翻清朝的想法。
  和珅的长子叫丰绅殷德。丰绅殷德的一生可以以其父和珅被杀为标志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一个时期他过着非常幸福的时光,享尽了荣华富贵;后一个时期他过的是极为不幸的日子,充分体验到了世态的炎凉。
  丰绅殷德的前半生是和皇宫分不开的。
  首先,丰绅殷德的这个名字就是他五岁的时候乾隆皇帝给起的。他原来的名字叫什么就谁也不知道了。乾隆皇帝为什么要给这么一个小孩儿起名字呢?
  因为这个小孩儿长得太漂亮了,简直比他的父亲和珅还要好看。所以,乾隆皇帝看上这个眉清目秀的孩子了,而且决定将来把自己最喜欢的小女儿固伦和孝公主嫁给丰绅殷德。
  有了皇帝的喜欢,和珅就更加疼爱丰绅殷德了。正因为丰绅殷德才把他与乾隆的关系拉得更近,也才有了更稳固的关系。与皇家联姻是最好的办法,丰绅殷德成了联系和珅与乾隆的一个重要桥梁。
  固伦和孝公主是乾隆皇帝最小的女儿,与丰绅殷德同年出生,只是比丰绅殷德大几个月。固伦和孝公主是乾隆皇帝的十个女儿当中最小的一个,也是长得最像乾隆皇帝的一个,因此也是乾隆皇帝最为疼爱的一个,乾隆曾对她说,“若汝为皇子,朕必立汝储也。”由此可见乾隆对其的宠爱。
  说起固伦和孝公主,使我想起了清朝公主名字的命名方式。清朝公主名字的命名方式也很特别,我们看到清朝公主的名字一般都是四个字,其中前面两个字是基本固定的,只有两种,一是固伦,二是和硕。后两个字是不一样的。那这前面两个字有什么讲究么?
  按照清朝清太祖努尔哈赤的规定,“中宫出者,为固**主;自妃、嫔出者,及诸王女育宫中者,为和硕公主。”也就是说,凡是叫固伦××公主的,都应该是皇后生的女儿;凡是叫和硕××公主的,都应该是妃、嫔生的女儿或者是其他封王的女儿。但是,康熙年间,这一规矩却改了。就是皇帝可以法外开恩,特批某个他喜欢的女儿叫固伦××公主。固伦和孝公主这个名字就是这法外开恩的产物,她的母亲惇妃,娘家姓汪。惇妃的脾气不太好,曾经在宫中打死过宫女,乾隆皇上曾经因此将其降为嫔。可是没过几天,就又重新升格为妃了。可见乾隆皇帝是如何喜欢惇妃所生的女儿的程度了。
 楼主| 发表于 2011-1-30 00: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固伦和孝公主跟丰绅殷德结婚是在他们两个人14岁那一年,也就是1789年。丰绅殷德结婚以后,也是官位升迁。他们结婚的时候,乾隆皇帝给的嫁妆十倍于嫁给福隆安(福康安、福长安的二哥)的四女儿和硕和嘉公主,价值数百万金。
  1789年,年仅15岁的固伦和孝公主与丰绅殷德举行了婚礼,乾隆不仅赏赐大量土地和庄丁,而且还赏赐了大量嫁妆给公主。
  结婚后的丰绅殷德,因为沾了固伦和孝公主的光的缘故,官位不断升迁,很快就担任了都统兼护军统领、内务府大臣。大有接和珅的班之势。
  可惜,这种快乐的日子只维持了十年的时光。1799年,和珅被杀。对于丰绅殷德一家人来说,艰难的日子来临了。
  丰绅殷德的后半生是和艰难分不开的。
  和珅被杀以后,嘉庆皇帝看着丰绅殷德就眼晕,于是免除了他的一切职务,削职为民了,但是毕竟那是自己的妹夫,就削职为民吧,但是要让他生活衣食无忧。削职为民,对于丰绅殷德来讲,已经是天大的幸福了。要不是固伦和孝公主到自己的哥哥嘉庆皇帝那里几番哭求,恐怕丰绅殷德早就与他的父亲到阴间做伴去了。

  在北京削职为民的几年里,丰绅殷德可是充分的体验到了世态的炎凉。
  嘉庆八年(公元1803年),固伦和孝公主府的长史奎福向内务大臣温布控告丰绅殷德“演习武艺,谋为不轨,并欲害公主,将妾带至坟园于国服内生女”三项罪状。嘉庆一审,才发现丰绅殷德与固伦和孝公主关系非常融洽,前两项罪状纯属诬告,不过丰绅殷德在国服内生女确有其事,丰绅殷德也供认不讳。故嘉庆帝谕示道:“……实系奎福因革去长史心怀怨恨,捏词诬控,今爱书已定,丰绅殷德并无谋为不轨之事。其罪状在和将侍妾带至坟园,于国服一年内生女,实属丧心无耻,令其闭门思过,如此惩办已是敬幸,其他俱属轻罪不议。”
  1806年,嘉庆皇帝下令,将丰绅殷德升官,升到哪儿啊,升到今天的外蒙古,让他上那儿干活去。外蒙古,那时候叫乌里雅苏台。嘉庆皇帝让他上那儿,当一个小官。丰绅殷德的妻子,那不能去。丰绅殷德在北京还有房子,还有住宅,总得有人给你看房子,你妻子在这儿看房子,你自己走,结果丰绅殷德在那儿待四年就死了,年仅36岁。
  丰绅殷德死亡的原因。一方面是生活抑郁,工作不得志;另一方面是色气太重,伤了身体。
  固伦和孝公主没死,还活着,固伦和孝公主给丰绅殷德生了一个儿子,也是没几天死了,又生了两个女儿,都活着,后来女儿嫁给别人,就不是和珅家的后代,所以丰绅殷德和珅家没有直系后代,但是固伦和孝公主也觉得对不起人家,后来抱养了一个孩子,但是这个孩子叫福恩,还是嘉庆、道光对他还很不错,但是后来的历史书就没有记载福恩的下落。固伦和孝公主本人死于1823年,她死的那时候49岁(虚岁),跟她的公公和珅同龄。不过,这就很不错了。她已经是乾隆皇帝的十个女儿当中最为长寿的两个人中的一个了。
  和珅的次子,是和珅40多岁的时候才生的。生下来没过多久就死了,所以也没有留下什么名字。“双星既有夫妻爱,应识人间父子情”也许就是钱泳所谓的诗中佳句了,正是“不能有此事,不可无此语”,和珅的这一句诗,将痛失幼子的彻骨之痛写的令人不忍率读。
  正史上有记载的和珅的女儿有一个,长大后嫁给了康熙皇帝的玄孙永均贝勒。和珅死后,他们也受到冲击,抑郁不得志。
  非常重视家庭的和珅生前曾经努力的给家庭带来财富,也带来温暖。但是,这种财富和温暖的取得是要付出代价的。贪婪破坏了和珅一家人的幸福生活。贪婪的和珅不但给别人带来了灾难,也使自己的家庭面临绝望的边缘。这样一个出色的人才,一步步滑入贪欲的深渊,不仅是他自己的人生悲剧,更是那个时代的悲剧。
 楼主| 发表于 2011-1-31 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篇 乾隆诸臣


前面的话:话说“无名臣”的乾隆朝



乾隆皇帝有一个“本朝无名臣”的理论,他说,因为朝廷纲纪整肃,本朝没有名臣,也没有奸臣。他这样说的目的是为了把所有荣誉归于圣主,大臣们所做的一切有利于百姓的事情,都是出于圣主的旨意。所以,他下令禁绝为地方官建德政碑、送万民伞之类为官员扬名的活动。老年乾隆更是志得意满,炫耀自己的“十全武功”,权力欲和虚荣心越发膨胀,此时他的身边更不需要名臣,而只需要忠心办事、以皇帝的是非为是非的奴才。
  再加上当时朝堂上和珅弄权,勾结党羽,把持朝政,排斥异己,正直之士很难有所作为。御史曹锡宝曾经想通过参劾和珅家奴刘全以达到惩办和珅的目的,结果反遭陷害,被革职。所以就不难明白,为什么当刘墉为地方官时还做了一些兴利除弊的事情,而到了皇帝的身边却反而无所建树,唯唯诺诺。也许从适应官场规则、保全自己的角度看,刘墉这样小错不断、屡遭申饬、弄得自己名誉扫地,未必不是聪明之举。在当时以滑稽方式为官的还大有人在。比如嘉庆帝的老师朱珪,也是如此。据说他晚年每逢门生、旧吏来看望,他所言皆不关政治,全为诙谐之语。
  这些以清正刚直著称的官员尚且如此,当时官场风气可见一斑。乾隆皇帝聪明太过,使得大臣们只好装糊涂;乾隆皇帝好名太甚,使得大臣们只得“平庸”。这使人不禁联想到汉高祖刘邦与承相萧何之间的关系。萧何作为大汉第一功臣协助刘邦夺取天下后,继续兢兢业业地办事,清正廉洁地为官,因而在百姓中口碑极好。这使得刘邦很不放心,于是找借口将萧何抓了起来,虽然念及旧情最终又释放了萧何,但萧何出狱后汲取了教训,不再顾及名声,圈地、贪渎之事也颇做了几件。老百姓意见很大,也有人向刘邦告状,这下刘邦却一笑了之,不再追究。
  荧屏铁三角之间的关系乾隆、刘墉、和珅、纪晓岚(纪昀)是这些年来电视荧屏上经常出现的“欢喜冤家”,或是乾隆、刘墉、和珅一组,或是乾隆、纪晓岚、和珅一组。历史上,他们之间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
  刘墉与乾隆关于刘墉与乾隆的关系,民间有很多传说,比如说刘墉是皇太后的干儿子,那么就是乾隆的干兄弟了。还有“和珅使坏,刘墉参万岁”的传说,这个传说还被编入了传统相声段子《官场斗》里去了。总之,那个段子把刘墉说成是连皇帝都不怕,连皇帝都敢捉弄的角色。当然,这些事没有什么根据,也不可能发生,只是反映了老百姓的一种良好愿望。
  我们在谈到王亶望案件的时候,曾经说到《乾隆王朝》与《铁齿铜牙纪晓岚》两部电视连续剧关于这个案件的前因后果有着截然相反的两种不同的说法,而且事实的真相居然与这两种说法又是完全相反的。其实《乾隆王朝》与《铁齿铜牙纪晓岚》在很多问题的阐述上面,都是有着截然相反的两种不同的说法,而且事实的真相也居然与这两种说法又是完全相反的。
  这不仅仅表现在对待贪官污吏的处理问题上面,还表现在对于其他正义人士的描写上面。在《乾隆王朝》中,正义人士包括了和珅、阿桂、刘墉、纪晓岚、钱沣等人;在《铁齿铜牙纪晓岚》中,正义人士包括了纪晓岚、王杰、董诰、海升等人;在其他作品中,正义人士似乎还包括了刘墉、王尔琢等人。
  其实,读者们应该也知道,这些电视连续剧本身就是戏说,有很多不真实的东西,不应该当真的。但是,我们也知道,电视连续剧这类的文艺作品,虽然高于生活,但是却也源于生活。因此,这些作品中所反映的很多问题都应该有其出处,应该有些真实的东西。
  如果按照通常的理解,我们大家比较认同《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的和珅是个不折不扣的贪官的话——我也赞同这一观点,那么,刘墉、纪晓岚、王杰、董诰、海升等人当中哪些是真正的与和珅斗智斗勇的勇士呢?哪些人不是呢?还有哪些真正的英雄还在等待各种影视剧作品戏说一番呢?
  在与和珅发生真正的较量的人当中,应该说,较量的成功者为数甚少,失败者比比皆是。也就是说,按照我们今天的说法,按照我们今天的理解,英雄不多,烈士不少。乾隆王朝不是没有名臣,而是皇帝不许有名臣出现。
 楼主| 发表于 2011-1-31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章 反对和珅的先锋官
 
  1、谢振定烧车

  和珅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贪官,得宠于乾隆皇帝,曾把持朝政二十余年,聚敛了巨额财富。电视剧《宰相刘罗锅》、《铁齿铜牙纪晓岚》将和珅玩弄权术、施展淫威的嘴脸刻画得淋漓尽致。朝中官吏大都惧怕和珅的权势,或趋炎附之,或惧而避之。但是,也有那个不怕死的、也有那个不惧和珅淫威的。
  在《铁齿铜牙纪晓岚》中,有一个真正的“英雄”形象——烧车御史海升。在《铁齿铜牙纪晓岚》这部电视连续剧中,海升是纪晓岚的部下。剧中说,海升看不惯和珅的所作所为,又拿和珅没有办法,所以以和珅的家人非法乘坐和珅所拥有的一品官员的大轿为借口,在街头公然放火烧毁了和珅的大轿,从而给纪晓岚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多亏了纪晓岚铁齿铜牙,巧妙的周旋过去。
  而同样一件事情,在《乾隆王朝》中,却又完全变了味道。《乾隆王朝》第二十四、二十五集里面,故事是这样展开的。先是,和珅帮助所谓的清官普道昭升了官而且得到了乾隆皇帝的嘉奖,和珅又给所谓的清官普道昭题写了一个字“廉”,以提醒普道昭为官应该永远清正廉明;湖北中丞李矩璨得知此消息后,也向和珅求“廉”字,结果却遭到了拒绝;湖北中丞李矩璨怒火中烧,发誓要报复和珅;事有凑巧,和府的管家刘全恰巧非法乘坐和珅所拥有的一品官员的大轿,结果被李矩璨发现,李矩璨借机火烧和珅大轿、抓捕了和府的管家刘全;后来,李矩璨在和珅的淫威之下,被迫释放了和府的管家、和珅的救命恩人刘全。
  在真实的历史上,放火烧毁和珅大轿这件事情还真的发生过。不过,放火烧毁和珅大轿的人既不是纪晓岚的部下海升,也不是向和珅求“廉”字遭到拒绝的湖北中丞李矩璨。放火烧毁和珅大轿的另有其人,这个人就是被乾隆皇帝的孙子道光皇帝称之为“烧车御史”的谢振定。
  谢振定,字一斋,是湖南湘乡人。他是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的进士,为人刚直不阿,早就不满和珅的横行不法,立志要杀杀和珅的锐气,灭灭和珅的威风。
  主子得势,奴才也嚣张。一次,和珅的一个宠奴乘坐一辆豪华后档车在街上横冲直撞,路人见是和府的车子,都怒而视之,远远回避。这个宠奴是否是和府的管家刘全,正史上没有记载,只是说他是和珅的小妾的弟弟。此时,正在巡城的御史谢振定,恰遇这辆建造、规格远远超出许可的马车疾驰而来,他马上下令命人将车上的人带来,来人来到谢振定面前,不但不认错,反而破口大骂,呵斥谢振定,旁边的护卫告诉他,这个人是和珅的手下,他的姐姐还是和珅的一名爱妾,平日横行惯了,劝谢振定还是不要招惹他为好。没想到和珅家奴根本不把谢振定放在眼里,全然不理,照样全速前进。谢振定怒不可遏,大喝一声:“给我把这奴才抓起来!”随着谢振定一声令下,随从立刻快马追赶,将这个家奴从车子里揪下并摔倒在地;谢振定令剥去他的衣衫,痛加责打,并当众烧掉了那辆豪华的车子。围观的人们无不拍手称快。
  正史上记载,和珅得到这一消息后,暴跳如雷,认为这是谢振定成心跟他过不去,第二天就指使心腹罗列罪名弹劾谢振定。后来,谢振定还真为这件事被罢了官。但谢振定不畏和珅权势、火烧和珅华车的事迹传遍了京城。
  从谢振定被弹劾罢官一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和珅在这里利用了他心目中的官场游戏规则中的相当重要的一条——要在平时建立好自己的关系网。当自己遇到一些官职比自己低很多的边缘人物如谢振定之流捣乱的时候,由关系网中的这些“朋友”来出面处理。
  话说几年以后,乾隆皇帝死去,和珅失去靠山,早已怀恨和珅并觊觎其财富的嘉庆皇帝立即下令将其逮捕,半个月后将他赐死狱中。不久,谢振定也被重新起用。
  正史上还记载,谢振定有两个儿子,长子曾考中进士,出任河南裕州知府,道光皇帝曾接见过他。接见时,道光皇帝听了他叙述的家世,曾说:“你原来是烧车御史的儿子”。从此,谢振定“烧车御史”的美名便传开了。谢振定的家乡湖南湘乡的人们则称谢振定的后代为“烧车谢家”。“烧车谢家”现在在湖南湘乡还有很多后代。
  而在《铁齿铜牙纪晓岚》中出现的英雄形象海升,历史上也确有其人。不过,他从来没有过火烧和珅华车的英雄壮举。历史上记载他的只是一个杀妻案例。
  正史上记载,军机章京(军机处的普通工作人员)海升因为素来与妻子不和,一怒之下殴杀了自己的妻子,却上报朝廷其妻子“自缢身亡,”其妻弟贵宁不服,上告乾隆说军机大臣阿桂袒护海升。当时,和珅也是军机大臣,但是资格却远远不如阿桂,而且两个人又素来不和。所以,和珅一见陷害军机大臣阿桂的机会来了,便抓住这个机会大做文章,暗地教导贵宁一定要告状,而且尽量往阿桂身上引,那么自己必定为其撑腰,报其姐被杀之仇。贵宁心想有和珅撑腰,必可诛杀海升,为自己的姐姐报仇。于是欣然同意。于是他告诉和珅,曹文植可以做证阿桂袒护海升,和珅找到曹文植,并许以重金高官。曹文植不愿陷害阿桂,又得罪不起和珅,只好以“母老”为辞,辞官归隐,一走了之。最终的结果是和珅无凭无据,也不能奈何阿桂,阿桂只是被罚去了一年的俸禄。和珅只好继续与阿桂妥协、同朝为官。
  在《乾隆王朝》中,挟私报复和珅的小人湖北中丞李矩璨,《清史稿》上没有相关记载,我不知道他的事。
 楼主| 发表于 2011-1-31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2、御史曹锡宝

  此外,敢真正于与和珅斗志斗勇的人除了有我们刚刚讲过的“烧车御史”谢振定之外,还有御史曹锡宝。
  曹锡宝的官职是御史。御史相当于什么官?就相当于地方人民检察院的检察官。曹锡宝也想扳倒和珅,但是他知道没戏。他想,我敲山震虎,我弹劾你和珅的家人,吓唬吓唬你和珅。我每天搞调查,天天追着你们家的奴才,我调查调查你和珅家奴才谁谁怎么怎么样了。
  终于让他查着一个事。谁的事?就是刘全的事。刘全是和珅家里面的大总管,曹锡宝发现刘全的房子违制的。我们到北京,你看,看四合院,所有的门都不一样大小。有的门很小很小一点点,有的门则很大,有的门口三开的,有的门是两开的,有的门是一开的,有的门上把手上有红的青铜器,有的是五个的,有的是七个的,没有九个的——九个的那是皇上的家!都不一样,那是官位的象征,和珅可以,和珅的奴才就不行了。他发现刘全家,刘全家的门宽了,房子高了,刘全用的车,他有三匹马,你刘全用车可以,你只能一匹马,为什么?你是奴才啊,你不能驾三匹马,你驾三匹马,皇上驾几匹,一辈一辈涨啊,曹锡宝发现这个事以后,马上给皇上写奏折。皇上当时在哪儿?皇上在避暑山庄过70大寿,咱们前面不是讲了吗?正在避暑山庄接待人家班禅六世,和珅在那儿陪着翻译。结果曹锡宝想从北京动身,曹锡宝还没动身,六百里加急,人家和珅知道这个事了。
  谁告诉和珅的?吴省钦,吴省钦这个人早年曾经在咸安宫官学教过书,咸安宫官学,和珅念书那个学校,他教过书,咱不是说,在那所学校里大部分都是翰林,吴省钦就是那个少部分,不是翰林的那种人,他没考上进士,但是学有专长。从这点上来说,吴省钦是和珅的老师,但是和珅上去了,吴省钦还教书吗?最后和珅主持科举考试,想办法点了吴省钦的名,让吴省钦这时候考上了进士。这样一来,吴省钦就变成和珅的学生,您就知道吴省钦这个人了吧,典型的马屁精。
  吴省钦知道以后,连夜就跑到承德,避暑山庄,到那儿就汇报给和珅,和珅连夜赶回北京训话,刘全你得怎么做,然后和珅回去,一夜之间所有事情都办好了。曹锡宝那儿还磨蹭,还没走到密云。
  等曹锡宝到了承德,和珅不干了。和珅找皇帝,曹锡宝弹劾和珅家的奴才刘全,和珅就在底下,和珅在皇上那儿信誓旦旦的说:皇上,我管理家臣不严,很有可能出现这种事,我天天忙这个,忙那个,我没有时间管理我的家臣,我的家臣很有可能犯此错误,我希望您亲自审判。严加惩处,杀一儆百,从我开始,您就审我和我的家人。
  审什么啊?一审不要紧,人家刘全这事什么都没有。人家刘全穿着打补丁的衣服就到承德了。刘全还说,我们家有钱,但是我知道皇上您勤俭持家,勤俭治国,勤俭办事,所以我们家所有的人都这样,我是奴才,我再怎么着也不能忘记我是奴才的身份。您瞧,我哪儿有车,我天天走,您看我走的这身汗。装得可像了。
  最后皇上没办法,教训曹锡宝说:你曹锡宝就是公报私仇,甭说刘全没有你这儿事,即使有也是应该的。办多大事,和珅得陪我办这个事,和珅该办的事,在北京该办的事都得刘全去办,超点制怎么了?得罪你了?应该的。最后将曹锡宝革职。
  这里,需要补充一点,纪晓岚与曹锡宝关系还是很不错的。但是,当曹锡宝要弹劾和珅的时候,纪晓岚虽然为朋友担心,但也仅仅是以宋人的《咏蟹》诗相赠:水清讵免双鳌黑,秋老难逃一背红。
  意思是说,现在弹劾和珅,恐怕时机不够成熟。但曹锡宝没有听从纪晓岚的告诫,毅然上书,弹劾和珅。结果乾隆大怒,要将曹锡宝治罪,此时的纪晓岚再也不像上次救卢见曾那样,尽心为朋友出力,而是在乾隆面前竭力表白,声称自己毫不知情。结果由于他表现得过于露骨,反而使乾隆认为纪晓岚正是幕后指使者。
  由此我们再一次看出,纪晓岚绝对不是敢真正于与和珅斗志斗勇的人群中的一员。在当时险恶的政治环境下,纪晓岚所能够做到的也就是尽力不与和珅同流合污而已。

 楼主| 发表于 2011-1-31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3、礼部侍郎尹壮图

  除了“烧车御史”谢振定、御史曹锡宝之外,曾经公开与和珅叫板的还有一位,就是礼部侍郎尹壮图。说到尹壮图,我们还要先从和珅创设议罪银制度谈起。
  和珅在乾隆一朝,对朝政的最大改革也许就是设立了议罪银制度:犯罪的官员据此可能通过交纳一定的银两来代替惩罚,依旧高官得坐,骏马得骑;甚至有些巴结讨好的官员,即使没有犯错,也会先交上几万两银子,为日后未雨绸缪。这一制度深为乾隆欣赏,为他带来了无数的白银供他挥霍不消说,和珅自然也从中得到了极大的益处。然而,竟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对这一制度提出了异意,这个人就是礼部侍郎尹壮图。
  尹壮图,字楚珍,云南昆明人,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考中进士,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入阁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他上书乾隆皇帝,向皇帝直言议罪银制为朝廷带来的不利。关于这件事,《清史稿》中有详细的记载:“高宗季年,督抚坐谴,或令缴罚项贷罪,壮图,以为非政体,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上疏言:‘督抚自蹈愆尤,圣恩不即罢斥,罚银若干万充公,亦有督抚自请认罚,若千万者,在桀骜者借口以其饕餮之私,即清廉者不得不望属员之倾助,日后遇有亏空营私重案,不容不曲为庇护,是罚银虽严,不惟无以动其愧惧之心,且潜望玩具之愈,请永停此例,奴才具平常者,或即罢斥,或用亲职,毋须再膺外任。’”
  他上书说:“各省督抚大员犯了过失之后,蒙皇恩浩荡,不立即革去他们的官职,只罚他们若干银两,以示惩罚,也有一些官员自愿交纳罚金,对于那些多行不法的官员来说,这无异于为他们的行为找到了借口,他们可以肆无忌惮的继续胡作非为。即使那些清正的官员,也因为得到了下属交纳的银两,如果遇到有府库亏空等案件,也不得不为下属包庇恶行。所以,罚银的制度虽然很严格,却非但不能令官员们羞愧,反而容易滋生他们的不轨之心,请求皇上永远废除这一制度。”
  乾隆接到奏折后,大为不悦,下诏书说:“壮图既为此奏,自必确有见闻,今指实覆奏。”让尹壮图指出他们所说的事实何在。《清史稿》中同样收录了尹壮图回复上谕的奏折:“各督抚声名狼藉,吏治废弛。臣经过地方,体察官吏贤否,商民培养皆蹙额兴叹,各省风气,大抵皆然,请旨简派满洲大臣同往各省察查望。”这实际上是对和珅执掌大权十多年以来,贪污营私,贪赃枉法,造成全国各省银库亏空的指出,请求皇上能否派出大臣下去调查清楚。
  乾隆看以后更加气恼了,尤其是尹壮图在奏折中提出,调查的官员要秘密查访,让和珅也是愤恨不已。和珅对乾隆说:“尹壮图所谓的密访实在是不成提统,不能任由他身为朝廷命官任意查访,必须给他指出范围,也不致搅的各地百姓不得安宁。”乾隆感到和珅言之有理,又下令尹壮图每查一地之前,要用快马通知地方的官员,这样一来,和珅已经可以高枕无忧了,想那些府库亏空的前县,在尹壮图到来之前就接到通知,怎会不想办法暂且充塞过去,尹壮图还能查出什么来。不过,和珅对这件事不敢丝毫大意,他又加了一层保险,向乾隆推荐向来忠心依附于他的庆成陪同尹壮图查访,乾隆也首肯了。下诏命尹壮图与庆一起去各省调查府库,每到一处必会五百里快马通知各地,不使地方惊慌,而且二人必须尊重地方上的官员,不得以钦差的身份压人,尹壮图要听从庆成的安排,助庆成行事。
  在尹壮图还未出发之前,和珅已然做好了铺垫,将事情筹备的万无一失,等待着尹壮图的什么,也就可想而知了。
  和珅在临行前召见了庆成,向他面授机宜,他已经派人通知了沿途各省作好安排,庆成要做的是要严格控制尹壮图的行动,不让他与地方官接触,以免横生事端。必要的时候,甚至不惜用下令约束他。
  经过这一番周密的安排,尹壮图还被蒙在鼓里就同庆成一起出发了。
  他们第一站来到了山西大同,大同知府是和珅的舅舅明保,此人为人贪婪无度,靠着巴结和珅,才做到了知府,他接到和珅的密报后,把户部铜厂,锡厂里的白银拿来挪到大同的官库之中,做出了整整齐齐,不缺分毫的样子。等到庆成与尹壮图来了,明保对尹壮图恭恭敬敬,就是在接待上却是精茶淡饭,不对尹壮图说他为官一向节俭,请大人不要见怪,尹壮图不明就里,反而对明保甚是钦佩。等到将尹壮图送回驿馆之后,明保才把庆成邀到家中,预备下奢侈的宴席加以款待,灯火酒绿,宴饮无度,席间他们不停的嘲笑被欺骗的尹壮图。查验府库自然一无所获。
  尹、庆一行继续前行,以后所到之地,官员的所作所为更令尹壮图不堪忍受,他们对庆成热切地接待,有说有笑,却好像根本没有看见尹壮图一般,把他冷落一旁,一到晚上,就有人把庆成邀去赴宴,而尹壮图则一个人留在馆驿之中,连饭食也没有人预备。
  几处地方走下来,尹壮图也渐渐明白了和珅的意途。满心愤懑,却无可奈何,只有仰天长叹,向皇上写奏折,承认自己夸大其辞,实是捕风捉影了,没有真实凭据,调查中也未发现有什么破绽,向乾隆皇帝请求回京后处罚自己。
  乾隆在这种情况下,多次下旨,历数尹壮图的奏折乃是:“希荣卑鄙,饰词谎奏。”史书上记载乾隆“案谕壮图,问途中见商氏蹙额兴叹壮否,壮图覆奏,言目见商民乐业,绝无蹙额兴叹情事。”在这种情势下,尹壮图只好说:“沿途绝没有见到商人,百姓有什么不满情绪,全都安居乐业,其乐融融了。”等到尹壮图回到京城后,就被刑部以“比挟诈欺公,妄生异议律”而被关进了大狱,判处斩刑。后来,乾隆宽大为怀,免去了他的死罪,不久尹壮图就称故辞官回乡,直到嘉庆四年又被嘉庆皇帝重新起用。
  对于一些重要的对手如尹壮图的弹劾,如果弹劾内容会涉及到许多官员的前途问题的时候,就要动用所有力量,精心准备,设计陷害对手于不仁不义的地位,让其永世不得翻身。这也是和珅的官场游戏规则之一。
  有意思的是,在尹壮图案发之后,纪晓岚曾经打算为尹壮图求情。乾隆皇帝听说之后勃然大怒,当即骂道:“朕以你文学优长,故使领四库全书,实不过以倡优蓄之,尔何妄谈国事!”大家看,在这个事件中,乾隆皇帝露出了本来的面目:作为满清皇帝,他根本看不起纪晓岚这样的词臣。说白了,在乾隆皇帝眼里,什么才子啊,跟台上唱戏的优伶、跟卖笑的**一样!这样折辱文人,在历史上也是不多见的。

        
下一页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4-6-10 14: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