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老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楼主: 鴳雀

[散文] 石库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2-8 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总认为读书人,年轻人有头脑,那些红卫兵应该算读书人吧。读帖让我想起那个年代,多少好人被摧残。俺还是改不了,喜欢看情节。帖子有晴岚参与,更精彩。
发表于 2022-2-8 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瑢芳田智 于 2022-2-8 17:52 编辑

读鴳雀老师的文章很有画面感,小时候我们许多同学家的各种石库门房子的形象都又一次浮现在我的眼前。石库门是上海近代文明的象征,它从最原始的早期石库门转变到后期石库门房子的,又从后期石库门到如今风格迥异,带有海派风格的花园里弄及公寓式里弄,石库门经历了几百年的历史沿革,石库门是大上海过去的影子,是上海过去的封面。虽然现在上海还保留着不少曾经的石库门房子,却失去了当年的韵味,因为现代化元素的融合,让原本的记忆抹去了色彩。就像现在上海市中心的陕西路、永嘉路、建国路还保持着原本石库门的味道,即使被现代化的高楼大厦所包围,同样能散发出记忆的味道,因为这是岁月给的。从小学到高中我见过各种各样的同学家的住房,差距也相当大,真想好好写一篇所见所闻,但现在我身体已不容许我写长文章了,喜欢鴳雀老师的佳贴!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值 +1 收起 理由
鴳雀 +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2-2-8 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石库门里故事多,其实石库门的大房东不住在那里的,好多是二房东,把整套房子定下来,然后再租出去。但在文革中,有些石库门一切都乱套了,住了像七十二家房客那样拥挤。鴳雀把石库门的故事写得生动,尤其把自己放进去,显得更加真实。
 楼主| 发表于 2022-2-9 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晴岚 发表于 2022-2-8 11:01
那时候有一万元,资本家呀,有铜钿人家呀。
后来运动结束后,还给你们了伐?
先去弄切的,一歇歇再来看后 ...

对,就是资本家才抄家。阿爹亲婆苏州人祖父母的叫法,我户口祖籍苏州人。还来还是祖父母的钱。祖父母的钱是祖父母,父母的钱是父母,老婆的钱是老婆,我的钱才是我的,钱要分得清清爽爽,亲兄弟明算账,真老婆分清爽。
 楼主| 发表于 2022-2-9 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晴岚 发表于 2022-2-8 10:59
切,拿我写到石库门了,还好我么裹小脚哦。哈哈哈,讲了蛮好的,非要哈七搭八的来一句。

现场举例,生动嘛。
 楼主| 发表于 2022-2-9 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晴岚 发表于 2022-2-8 10:53
好,我的杂文石库门引出侬散文石库门,原创文学板块热闹了。

热闹嘛,就是乱哄哄。
 楼主| 发表于 2022-2-9 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永根 发表于 2022-2-8 11:56
住石库门的,算好人家,全是有钞票人。

阿拉经常吃酱油汤。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值 +5 收起 理由
周永根 + 5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22-2-9 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晴岚 发表于 2022-2-8 12:06
一边吃拷扁橄榄一边野眼看风景,老有画面感。
看来鴳雀是在石库门里长大的,是在一个家世老好,家风也好的 ...

阿拉用实际行动捧晴岚的场,凡晴岚挑起来的事,比如与老黑打架,阿拉不管三七二十一帮晴岚的。
 楼主| 发表于 2022-2-9 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晴岚 发表于 2022-2-8 12:07
我不是出生在石库门的,属于外来人口,一直不能融合于石库门文化。

那你写的四只雌老虎是别的地方搬来的?以前的隔壁邻居?
 楼主| 发表于 2022-2-9 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宋玉芳 发表于 2022-2-8 13:23
一篇“石窟门”描绘出一群平头百姓的生活细节。
开篇很亲切。因为我的家,原先也是一个大家族。大四合院外 ...

谢谢宋版主来读来顶贴来加精来加分来鼓励我。
        
下一页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4-6-9 17:5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