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老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查看: 151|回复: 5

[史海钩沉] 为了30年的重托——宋庆龄遗嘱的保密故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2-29 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了30年的重托——宋庆龄遗嘱的保密故事
  1981年大年初五,宋庆龄挣扎着从床上坐起,在女佣钟兴宝与顾金凤的搀扶下,走向写字台。她让顾金凤从立柜顶上取下那只上着锁的小铁盒——两个女佣一看便知,宋庆龄又要修改她的遗嘱了。
  这只小铁盒里,珍藏着宋庆龄那份写了30年,也修改了30年的遗嘱。
  宋庆龄的这份遗嘱动笔于1953年,那年,她刚好60岁。钟兴宝自1952年3月来到宋庆龄身边工作起,每逢元旦或春节前后便看到夫人总要对遗嘱进行修改。虽然钟兴宝不识字,对于夫人每每伏案工作的内容也不清楚(她也从不过问),但宋庆龄每次修改完毕、把那份遗嘱放进小铁盒里时,总要把钟兴宝叫到面前,用手拍着小铁盒,关照她几句:“兴宝,我老千年(苏沪一带对逝世之说的隐讳说法)以后,我要讲的话都在这里了。”“侬要记住,在我没咽气之前,这个铁盒子里的东西是不能随便让人家拿去的。”

   遗嘱的两次特殊修改
  春节前后修改遗嘱已成了宋庆龄每年必做的一件事情。但唯有一次,却是宋庆龄破例未到春节便进行修改的。
那是1966年9月的时候,上海的红卫兵与造反派冲击了在上海万国公墓的宋氏祖坟,严重毁损了宋庆龄父母的墓穴。事后没几天,当宋庆龄的好友、邹韬奋的夫人沈粹缜带着偷偷拍下的宋氏墓地被毁的现场照片专程来到北京,把照片交给宋庆龄时,她的身心受到了巨大的打击,当天就病倒了。身体稍稍康复后,宋庆龄挣扎着起了床,一反常规地修改了她的那份遗嘱。当时,钟兴宝一直在旁边伺候着,夫人修改了什么,她当然仍是一无所知,但她看见夫人当时的神情十分悲痛,泪水不断地流着,好几次不得不停下手中的笔,用手帕擦拭满面的泪水。?
  事后,钟兴宝才得知宋庆龄这次对遗嘱作了重大的修改,并首次提出了她逝世后一定要与万国公墓的父母葬在一起的要求。宋庆龄这么做,无疑是为了保护她父母的坟墓从此不再遭受侵扰。
  果然,这一次宋庆龄又要修改她的遗嘱了,这是她对遗嘱的最后一次修改。在钟兴宝与顾金凤搀扶下的宋庆龄,当即就挣扎着伏案工作了,再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修改了遗嘱。大约整整修改了两个小时后,宋庆龄才长长地吁了口气,把遗嘱郑重地放进小铁盒,亲自用锁锁上。然后,她紧紧拉着钟兴宝的手,低声叮嘱道:“兴宝,我还是那句话,这份遗嘱,在我没咽气之前,你是谁也不能给的。我去了以后,你才可以把它交给粹缜与康大姐她们,千万记住了……”
宋庆龄把钥匙郑重地放到钟兴宝的手中,又补充道:“兴宝,这件事我就完全拜托你了。你记着,这把钥匙就藏在我的枕头底下……”
  这是多么大的信任呀!钟兴宝抽泣了起来,她用力点着头,向宋庆龄表示她坚守秘密的决心。她紧紧握住宋庆龄的手,哽咽道:“首长,您别这么想,您不会的……”
  5月12日清晨,宋庆龄突然昏厥过去,经抢救,她才苏醒过来。这时,她知道自己的时间已不多了,死神正一步步地向她逼近。

   弥留之际关心儿童工作
  5月13日傍晚,宋庆龄忽然从床上坐起来,双目炯炯地望着身边的钟兴宝与顾金凤说道:“明朝阿拉就回上海。”
  上海是宋庆龄梦萦魂绕的故乡,她生于斯、长于斯,在那里有孙中山的故居、宋庆龄父母的故居,有她亲手创办的许多机构,更有她长眠在那里的父母亲。宋庆龄愉快地笑着对顾金凤补充道:“明朝阿拉回上海,我要退休了。回到上海,侬和兴宝也好离苏州近些呢。”
  钟兴宝和顾金凤听了,同样满心高兴。当夜,她们抽空整理了一下自己简单的行李,准备第二天陪宋庆龄一起回上海。之前,钟兴宝和顾金凤曾多次听宋庆龄幽默地说过:“去北京是上班,到上海是回家。”
  但是,谁也没有想到,就在当天夜晚,宋庆龄忽然发烧高达40度,陷入了昏迷状态。深夜,北京医院的医护人员闻讯赶来,在宋庆龄的卧室里摆下了半房间的医疗仪器,开始了对宋庆龄24小时的监护医治。
  5月14日上午,宋庆龄从昏迷中醒来,她心中明白:这是她为党为人民工作的最后一次机会了。即将到来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报告会,她是不能参加了,她重重地叹了口气,又要挣扎着下床,像之前那样去写字台前工作。可是,身体的虚弱令她实在力不从心。看着宋庆龄那欲动不能的痛苦样子,顾金凤急中生智,找来一块木板,让宋庆龄倚在床上,就着这块木板,给即将到来的国际儿童节报告会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祝贺信。
  宋庆龄在信中一往情深地写道:“……我不能参加这个大会,但我关心热爱儿童和少年的心和你们一起跳动……”

   谨遵嘱托?有惊无险
  5月14日下午,全国人大常委会以第一号通报的名义,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宋庆龄病情恶化、处于病危状态的通知。当天晚上,宋庆龄的病情继续恶化。5月15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紧急会议,一致决定接收宋庆龄为中共正式党员,实现她的夙愿。
  廖承志专程赶来,向处于昏迷中的宋庆龄宣布这个好消息。宋庆龄听到这个消息后,居然清醒过来,用极微弱的声音向廖承志说道:“谢谢,谢谢……”
  5月16日上午,邓小平前往宋庆龄住处探望,祝贺她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表示党一定会尊重她的意见,妥善安排她的嘱托,还希望她安心养病。当天下午,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8次会议决定授予宋庆龄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的荣誉称号。
  还是这天下午,中央派来一位秘书,找到钟兴宝,向她索要宋庆龄的遗嘱,没曾想却遭到拒绝。钟兴宝说:“首长有关照,在她没咽气之前,这份东西是不能给任何人的,包括沈大姐也不能给。”
  来人着急了:“钟阿姨,这份遗嘱十分重要,领导们要参考着它,为宋主席办后事呢!”
  但是,钟兴宝说什么也不肯交出遗嘱,她固执地回答来人说:“请领导放心,这份遗嘱丢不了,到时候我自会把它交给沈大姐的。”来人甩出了急令牌:“兴宝阿姨,是康大姐叫我来向你要的呀!”钟兴宝却像吃了秤砣铁了心,一个劲地摇头:“那你叫康大姐来问我拿吧。”她尽管知道此时此刻那把钥匙就在宋庆龄的枕头底下藏着呢,但对宋庆龄一生中对她的最后的唯一要求,她决不能有半点儿违背。
  来人无奈,只好回去向上级汇报。
  来人走后,钟兴宝的心里隐隐有种不踏实的感觉,于是,她来到宋庆龄病榻边,伸手往枕头下一摸。这一摸把她摸出了一身冷汗:那个藏有宋庆龄遗嘱的铁盒子的钥匙,不见了!
  镇定下来,钟兴宝马上想到了自己的表侄媳妇顾金凤。
  因为能进入宋庆龄卧室的,再不可能有其他人!
  于是,钟兴宝当即板着脸找到了顾金凤。一问,果然是她拿去了。原来,顾金凤知道这份遗嘱事关重大,越早交给党中央就越好。同时,她又十分了解姑母的“死脑筋”,知道光凭自己去说服她,那是绝对办不到的。所以,情急之下,她孤注一掷,打算来个先斩后奏。但是,她没料到钥匙刚到手没多久,就被姑母觉察了。无奈,她只好悻悻地把钥匙交还给了钟兴宝。

   坚持原则?赢得尊重?
  傍晚时分,一辆轿车疾驶而来,车里坐着康大姐和廖承志。
  康大姐与廖承志一上楼见到钟兴宝,就开宗明义地向她说明了来意:他们确实是要准备根据宋庆龄的遗嘱为她操办后事。可是,钟兴宝就是这么一个“死心眼儿”,她在康大姐和廖承志面前流着泪,说来说去还是那几句话:“首长有言在先的,我说什么也不能违背首长的意愿。”说到最后,她反而恳请康大姐与廖承志原谅她。
康大姐和廖承志知道钟兴宝的为人,在明白了事情的原委后,非但不再索要遗嘱,反而交口称赞钟兴宝是个忠诚于主人、不可多得的好保姆。
  5月20日,宋庆龄最后一次清醒过来,刚好赶来的廖承志有幸与宋庆龄进行了她平生最后一次谈话。
  “叔婆,叔婆,你觉得怎样?”廖承志凑在宋庆龄耳边大声用英语问话。
  “……你们为我所做的一切,我很感谢。”宋庆龄喘了几口气后,尽管声音微弱,但她居然也用英语回答,“如果我发生什么事情……”可是,在急促的喘息中,她只是重复了一遍,就舌头僵硬,再也说不下去了。
  廖承志眼中噙着泪水,不忍再让她痛苦地说话,便说:“叔婆请放心,我们将按照您的吩咐去做,一切照您的意思去做。”
  宋庆龄因高烧而通红的面颊上浮出了满意的微笑,并且一再点头。
  廖承志握住她的手,宽慰她说:“叔婆请您不要再说话了,好好休养,我明天再来看您……”
“明天,明天……”宋庆龄也回握了廖承志的手,微笑说道。

   交出遗嘱?完成重托
  1981年5月29日20时18分,宋庆龄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党中央立即成立了由邓颖超、康克清、廖承志、童小鹏、高登榜、沈粹缜、李家灼、杜述周等人组成的宋庆龄治丧委员会。
  这时,自宋庆龄病危后一直住在宋宅楼下的沈粹缜大姐向钟兴宝下了命令:“兴宝,她们是党中央派来的人,你可以把钥匙交给他们了。”
  得到沈大姐的指示,钟兴宝从宋庆龄的枕头底下取出了钥匙,亲手交给了工作人员
  6月3日,钟兴宝与顾金凤来到人民大会堂的吊唁厅,她俩根据宋庆龄生前的嘱咐,最后一次认真地、细心地为她们所敬爱的首长梳理头发,整理面容,完成了宋庆龄生前“不要龌龌龊龊地走,要干干净净地面对大家”的愿望。
  1982年元旦前,钟兴宝退休回到老家苏州。
  1992年2月4日钟兴宝去世,终年77岁。她的儿子把她安葬在家乡苏州胥口香山外塘桥头向南的山坞里。根据钟兴宝生前意愿,在她的墓碑上刻上了“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保姆钟兴宝之墓”16个字。

发表于 2023-12-29 15:26 | 显示全部楼层
宋庆龄保姆1982年前退休=67岁、
碑刻“中国名誉主席的重托人之墓”
何等光宗耀祖也
发表于 2023-12-29 19:1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遨翔天地间老友转载: 为了30年的重托——宋庆龄遗嘱的保密故事
发表于 2023-12-30 06:1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转载。
发表于 2023-12-30 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帝王将相讲“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民以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为铭。为人处世诚以诚信为要,古今多少人,留下佳话传后人。
        
下一页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4-5-4 19:5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