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老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查看: 83|回复: 6

[资讯] 中国出手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2-21 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遨翔天地间 于 2023-12-21 10:32 编辑

中国出手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

参考消息网12月20日报道
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12月19日报道,中国网络空间监管机构发起一项长期行动,以削减政府应用程序和社交媒体上的繁文缛节和过度手续。
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近日发布了相关意见。
文件称,加强对政务应用程序、政务公众账号和工作群组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将规划统筹、集约高效、便民减负、安全可靠的原则贯穿建设、使用和安全管理全生命周期,刹住通过数字化手段变相加重基层负担的歪风邪气。
“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事关党的形象,事关人心向背,事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于推进党风政风社会风气向上向好具有重要意义。”
报道指出,这场可能持续多年的行动是在中国领导人上周发表关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重要论述之后发起的。
据报道,中国领导人表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出现一些新变种、新现象:一些基层干部疲于在各类应用软件、公号上打卡、“留痕”;各种论坛过多过滥,既浪费钱又浪费时间。
中央网信办在解读文件时称:“‘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是形式主义问题在数字化背景下的变异翻新,也是加重基层负担的主要表现之一。”
意见要求,减少基层干部在数字时代的“无谓劳动”,让广大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
根据该意见,将用1到2年时间建立一个机制,以统筹管理、审核备案、评价反馈、清理退出。用3到5年时间,健全完善机制,防止“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反弹回潮和隐形变异。
该意见称,政务应用程序设计应突出便捷集约,对于功能相近、重复的政务应用程序,要进行整合迁移,防止同质化;并补充说,对于使用频率低、实用性不强的政务应用程序,应及时关停注销。
文件称,政务公众账号的推广使用应从实际需求出发,不得作强制性要求,而且不得简单以工作留痕代替实际工作成效评价。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1 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形式主义十大新表现

当前形式主义的共性表现是:虚多实少,喊口号的花架子多,抓落实的硬功夫少。具体表现在贯彻落实、调查研究、服务群众、项目建设、召开会议、改进文风、责任担当、工作实效、履行职责、对待问题这10个方面,派生出来十大形式主义新表现、新变种、新花样。

贯彻落实机械式
个别地方单位的领导干部,对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习惯于作“传声筒”“播放器”,表态很多,调门很高,但行动很少,落实很差,虚多实少,仅仅满足于“轮流圈阅”“层层转发”“安排部署”。个别领导干部甚至思想认识不到位,保障机制不到位,落实责任不到位,一些具体工作和责任落实仅在嘴上“空跑”、在纸上“旅行”,压力传导递减,缺少具体抓手,存在应付了事的现象。对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有的干部说的天花乱坠,敷衍应对,有些则说一套做一套,会上热烘烘,会后就放松,再过几天就无影无踪,雨过地皮湿,陷入“走过场、刮阵风”的怪圈,欺上瞒下,我行我素。个别人甚至对上级政策抱有怀疑、抵制、曲解的态度,消极等待,以“对策”对“政策”,以绕道走作变通。

调查研究走秀式
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各级领导干部要大兴调查之风,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了解实情,取得真经。但个别单位开展“形式主义调研”,搞形式、走过场,应付上级检查,像打造旅游线路一样打造“经典调研线路”。中部某县一个乡镇成为出名的“被调研明星乡”,一年有500多批次领导干部前来调研,意味着乡里一年365天,平均每天至少都有一拨领导前来调研。有一个区最多的一天接待了6位厅级领导来调研,领导调研的题目也几乎一模一样。个别地方领导喜好开展集体调研,每到年底就组织全市所有县区的负责人下去调研,每到一地都要事先精心选择企业、确定路线。
基层干部群众将此类调研形象描述为“掉到井里的葫芦,在水上浮着”,并将其总结为“三多三少”:到基层调研作指示的多,虚心求教的少;开展一般性调研多,带着问题开展专题调研少、蹲点调研更少;到工作突出的地方调研多,到情况复杂、问题多、矛盾突出的地方调研少。无论什么调研主题,去的是同一条路线、访的是同一批对象、听的是同一套说辞,搞“大伙演、领导看”的走秀式调研。这种形式主义的“走秀式调研”,名曰“眼睛向下”,俯下身子虚心向群众求教,结果变成“钦差大臣”,下车伊始作“指示”。人到心不到,蜻蜓点水,提前通知做准备,到了先开座谈会,听指定好的几个人对着材料介绍情况,然后走马观花地看一看,基本不与群众接触。下去就是为了出出镜头露露脸,坐在车上转,隔着玻璃看,只看“门面”和“窗口”,不看“后院”和“角落”,群众说是“调查研究隔层纸,政策执行隔座山”,更谈不上深入实际、深入矛盾、深入现场解决具体问题。还有个别领导,不愿雪中送炭、只想锦上添花,搞“嫌贫爱富”式调研。中部某省一个被授予“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的地方,前往调研的各路人马络绎不绝,令当地政府应接不暇,群众对此极为反感。

服务群众推诿式
有的单位表面上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门好进、脸好看”,但还是“事难办”,将过去的“管卡压”变成了现在的“推绕拖”。有一招叫作“打太极”,借口作风上、纪律上管得严了、抓得紧了、查得细了,工作上框框多了、条条细了、规则紧了、工作难办了,信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面对来办事、解决问题的普通百姓,像端坐在庙堂之上的“弥勒佛木偶”,嘴上只说“好好好”,多方搪塞,东拉西扯地“打太极”,互相推诿,以各种借口“玩推手”,把办事的人“踢来踢去”。一招叫做“软钉子”,服务承诺、工作程序、行为规范等整整齐齐、恭恭敬敬地“写在纸上,挂在墙上,显示在电子屏幕上”,但一到老百姓来办事了,一颗一颗的“软钉子”,没完没了的填表、交证件、出证明,手续繁杂,又不一次性告知,笑脸以材料不全、领导不在、没有惯例等理由故意拖延,让办事的群众和企业来回折腾、处处为难。个别地区设“跪式窗口”“蹲式窗口”“限号窗口”和高两米的奇葩意见箱,“事难办”变成了“事不办”的“新衙门”,变着法有“技巧”地造成办事过程“中梗阻”,服务群众在“最后一公里”卡了壳,成了服务上的“烂尾”。
个别地方的办事人员干脆就“撂挑子”,精神萎靡不振,工作不在状态,不想事、不谋事、不干事,政务服务热线电话长期无人接听,政府网站更新的内容主要是领导活动,政务公开、便民服务等栏目几乎成为僵尸栏目。一些地方以“软”法对付老百姓的诉求,老百姓为了上个学要开户籍证明,生个娃要开生育证明,买个房要开无犯罪证明,补证需要开丢失证明,母亲替女儿买东西需要开母女证明,反正干什么事情都要“跑断腿”。

项目建设形象式
个别地方搞工程,上项目,以领导的喜好和判断为标准,热衷于打造领导“可视范围”内的形象项目、形象工程,贪大求洋建设豪华场馆。城市搞工程,个别乡村也不闲着,掀起“景观热”,争先恐后建大亭子、大牌坊、大公园、大广场等,一个入村牌坊花费以百万元计。个别城市每个文体场馆请不同的“国际大师”来设计,“八项规定”相当程度上遏制了“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于是一些地方改头换面,以“民生工程”“文化建设”“脱贫攻坚”“留住乡愁”等名义,冠冕堂皇推进这些界定难、争议多、隐患大的形象工程,场馆“贪大”乡村“造景”,“不建楼堂建场馆、不顾实际造景观”,而且追求“时尚范、艺术味、国际化”,项目占地多、建筑体量大,运行维护成本高昂,成为“形象工程”新表现。
例如,地处长城沿线的华北某市,总人口不足400万,地方财政年预算收入不足100亿元,却斥资逾40亿元建设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大剧院、体育中心和会展中心,还请来多个国际建筑公司或设计师。一些地区以“传承乡村文化”“留住乡愁”为名,在农村建大公园、大广场、大牌坊或者大型旅游观光项目,千篇一律地推进村史馆建设,而忽视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裸房整治等农村治理重点工作,少数村庄甚至存在推山、削坡、填塘等破坏自然生态和乡村风貌等严重问题。

召开会议重复式
开会是为了解决问题,而形式主义的一大特征是会议成灾泛滥,形成了开会“套路”“流程”和“模式”,不从实际出发,把会议作为开展工作的唯一手段,热衷于以会议贯彻会议,以会议安排、布置和检查工作,只要上情下达,总离不开会议,导致形式主义的会议周周、月月、年年连绵不断,花样迭出,层层重复开,一个接一个。会上也是慷慨激昂念稿子,空对空、虚对虚地谈方案,讲成绩浓墨重彩,连篇累牍,讲问题轻描淡写,点到即止,充斥着不着边际的大话空话,老生常谈的套话和没错的废话,听会的人晕晕乎、昏昏然,打不起精神,十分厌倦和慵懒。
还有个别领导乐忠于参加剪彩、应景等会议活动,追求轰动效应,不顾实际效果,只求电视有影、广播有声、报上有名,把开会当成自我炫耀的主要形式。机械刻板的形式主义开会,导致干部疲于应付,忙忙碌碌、辛辛苦苦成了无效劳动,没有时间抓落实。“陪会”也成为开会的一个标准流程,一般性工作会议主席台上四五位、六七位不等的领导干部陪会,而会议只安排一个人讲话,其他几位坐在台上无所事事,一陪就是半天一天。个别部门召开系统工作会议,总要恭请同级党政分管领导到会作“指示”,还要千方百计邀请上级对口部门领导来捧场提“希望”,甚至花钱请明星助兴,而这些领导的“指示”“希望”往往又是会议主办单位事先写好的稿子,只是用上级领导的“尊口”来加强“分量”,台下听众大多是昏昏欲睡,最后是领导参加照张相,记者在报上或者网站上发个消息,至于会议效果如何没有人关心。

文风话风拼凑式
个别地方,写文件机械照搬照抄,给领导写的文章、讲稿空对空,八股式,出台的制度规定也是“依葫芦画瓢”,内容不是来自调查研究,而是源自抄袭拼凑。个别领导干部的讲话、文章,只注重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缺乏实际调查和对生活实践的深刻了解,缺乏对实际问题的深入研究,文章言之无物,无病呻吟。个别领导干部爱讲空话,不办实事。一篇讲话在这个场合能行,换个场合也行,似乎“放之四海而皆准”,其实讲的都是“正确的废话”。个别地方,说空话似乎成了一些人的主要工作,说起来豪言壮语,气吞山河,海阔天空,不着边际。其实只有唱功,没有做功。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说真话,办实事,但新时代文风话风上的形式主义仍然时有表现:文件过多,整天沉溺于繁文缛节,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只看过程,不管结果,空话连篇,言之无物。
个别文章说话,小题大做,沽名钓誉,对成绩、政绩、业绩任意拔高、渲染,有一说十,有十说百,有百说千,有千说万,夸大其词,哗众取宠,急功近利,沽名钓誉,贪天之功为己功,把别人做的说成自己做的,把别人说的说成自己说的,把别人写的说成自己写的,把功劳归于自己,把错误归于别人,文过饰非,争功诿过,报喜隐忧;无中生有,捕风捉影,欺上瞒下,弄虚作假,甚至闭门造车,任意杜撰,编造虚假政绩,在汇报上做文章,在造假上下功夫,把准备做的说成已经做了,把个别的说成普遍的,把布置的说成落实的。个别文章和讲话既不摆事实,又不讲道理,充满“必须”“一定要”,居高临下,套话连篇,无的放矢,不看对象,语言无味,既没有什么说服力,更没有感染力,是十足的“官样文章”;个别文章和讲话,故弄玄虚,晦涩难懂,装腔作势,故作高深,借以唬人,堆砌新名词,炒作新概念,常常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使人云里雾中,摸不着头脑,“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这种文风话风,八股式套路,公文式语言,动辄是 “重要性”“必要性”“创造性”,成为严重的形式主义。

责任担当闪避式
形式主义作为“四风”之首,认清其实质,才能对症下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形式主义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有的领导干部“只求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看到事情躲着走,遇到事情绕着走,凡事都要上级拍板,避免自己担责,甚至层层往上报、层层不表态。干事不作为、消极应付、不敢担当,习惯层层发文件、填表格,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抓工作只重表面。
个别人遇事不辨是非、不讲原则、唯求一团和气、曲意逢迎,赢得好人缘,甘当“老好人”,奉行好人主义,怕坚持原则得罪上级;怕说真话得罪同级,伤了和气,工作难开展;怕严格要求得罪下级,影响人缘、丢选票,总想着谁都不得罪最好。工作讲关系讲情面、只栽花不栽刺,往往得过且过,在处理问题的时候不能秉公而行。这种没有责任担当的人,凡事得过且过,睁只眼闭只眼,工作没力度,办事没原则,民主生活会上不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面对领导、同事、朋友的缺点、错误,不是诚心诚意地提出来,而是很圆滑地搞“你好、我好、大家好”,能捂则捂,能盖则盖,明哲保身,只说好话,不得罪人,以求人际关系表面上的和谐,面对矛盾,圆滑世故,想方设法去推、去躲,去掩盖、去逃避,在原则问题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该抓的不抓实、该管的不管到位,甚至出了问题还包着、裹着、护着,怕丢“官帽子”,怕得罪同事,怕失去下属拥戴,对上唯唯诺诺、阿谀奉承,对下笑容可掬,不讲原则,甚至溜须拍马。

工作实效包装式
形式主义对待工作实效是知行不一,不求实效,花拳绣腿,贪图虚名,弄虚作假。最典型的特点是,对工作不重实效重包装,把精力都放在“材料美化”上,一项工作刚开始就急于总结成绩、宣传典型,搞“材料出政绩”。一些地方和部门在工作中,“兵马”未动,“材料”先行,把说的当成做的,规划当成现实,思路当成成绩,用总结材料“包装”工作实绩,工作刚刚开展就急着总结成果、鼓吹宣传。政策刚出台成效就汇总好了;任务才布置成果就整理好了;活动刚开展,经验就总结好了。
中部某省一个县刚制定奖扶措施打造一批“质量标杆”企业,没几天有关部门就总结了一大本厚厚的政绩材料。东北某县刚开完改善营商环境大会,不到一周市里就让汇报成果。秦巴山区的一个乡镇在当地推广农村垃圾分类处理做法,一个村刚接到在村里布点回收垃圾的任务没几天,就被要求上报落实成果,还要求拍照片为证。村支书一肚子意见说:“垃圾桶还没有运来呢,有啥成果可报?”很多地方没有成效就从材料上下功夫,有些是根据以前的材料改装的,有些甚至是在网上搜的。有些材料里的那些经验,不过是把其他地方的一些成功做法换了个地名而已。写材料比干工作跑得快,材料出经验、材料出成绩,材料出干部,成为名副其实的靠写材料来包装成绩,靠包装成绩来捞取政绩的形式主义典型。

履行职责签单式
干部履职尽责事关一个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和老百姓的民生福利,因此,老百姓对干部履职尽责也最为关心。有的领导干部对待工作不主动,履职不尽责,在其位不谋其政,只充当一个上传下达的“传声筒”角色,遇事不敢担当,属于自己权限范围的事情也要事事请示,怕担责任,怕掉乌纱帽。个别地方频频出现安全事故,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管理者没有尽职履责,因小事处理不当不力酿成重大事件的,是认识疏忽、遇到问题踢皮球、责任缺失的后果。个别部门履职不顾事物本质、内容和效果,将形式绝对化、目的化,只重形式不重内容,不管部署什么工作,热衷于与基层和下属单位签订“责任状”,将责任下移,试图让下级的“责任状”成为自己的“免责单”。
签订责任状是为了真正将责任落实下去,工作做出成效,签订责任状之前将责任细化、分类,不同的对象把握不同的责任内容,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才不会让责任状变成一种摆设。但一些地方将责任状泛化,经常造成履行职责的缺位和虚位,责任状“满天飞”,名为层层压实责任,实则不管下级是否有实际和能力来完成,将责任压给下级。

对待问题漠视式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个人一生中难免会有一些缺点或者会犯一些错误。但是,个别党员领导干部凡事明哲保身,不喜欢管闲事,对身边不良风气和违规问题态度漠然,麻木不仁,无动于衷,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知情不报、听之任之,明知道身边有人身上有缺点,犯了错误,却对这些不良现象采用中庸之道,抱无所谓的态度。他们没有改正缺点和错误的勇气和动力,更没有勇气惩恶扬善。
更有甚者,个别党员干部明知不对,明知是缺点和错误,却要千方百计地寻找理由搪塞,为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辩护。他们非常“爱面子”,不愿意看到自己的缺点,更不愿意承认自己犯的错误,总是找理由,寻借口,文过饰非,甚至在组织向其了解情况时仍然编造谎言,捂住盖子,不说真话,企图蒙混过关,以维护自己的形象,保住自己的面子,结果适得其反,最终毁了自己的形象和降低了自己的人品素养,甚至掉进了泥潭不能自拔。

(作者为浙江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导)
发表于 2023-12-21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万岁不离口,语录不离手………………容易被提拔。哈哈。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1 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城山人 发表于 2023-12-21 10:45
万岁不离口,语录不离手………………容易被提拔。哈哈。

  形式主义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根源在于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主要表现为知行不一、不求实效,文山会海、花拳绣腿,贪图虚名、弄虚作假,用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扎扎实实的落实。
       官僚主义实质是封建残余思想作祟,根源是官本位思想严重、权力观扭曲,主要表现为脱离实际、脱离群众,高高在上、漠视现实,唯我独尊、自我膨胀,盲目依赖个人经验和主观判断。
        现实中,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大多相伴相生、如影随形。出现形式主义,往往就会出现脱离群众、做表面文章,从而滋生官僚主义;出现官僚主义,往往就会出现照搬照套、敷衍了事,从而滋生形式主义。
发表于 2023-12-21 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青城山人老师转载介绍:中国出手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
发表于 2023-12-22 18:22 | 显示全部楼层
形式主义实在太多了。
发表于 2023-12-23 06:37 | 显示全部楼层
遨翔天地间 发表于 2023-12-21 10:41
形式主义十大新表现

当前形式主义的共性表现是:虚多实少,喊口号的花架子多,抓落实的硬功夫少。具体表 ...

这么多形式主义,真是前无古人啊
        
下一页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4-6-8 22:3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