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老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查看: 210|回复: 6

[文化散论] 杨天石谈《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还原13个历史真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0-13 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遨翔天地间 于 2023-10-13 13:02 编辑

杨天石谈《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还原13个历史真相》
原标题:日记中的历史三十年的追寻
  《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还原13个历史真相》 杨天石著 九州出版社
  杨天石近照
  年轻时喜欢文学,北大中文系毕业却进入农机学校教书;人到中年,终于有机会做学问,没想到走上了一条“不归路”——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起了历史。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杨天石的人生历程,随着时代的风云变幻而跌宕起伏。
  2006年,“蒋介石日记”开始陆续公布,这位当时已70岁的学者开启了崭新的学术生命。2008年出版《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日记解读》,2009年《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日记解读》第二辑问世,再加上刚刚出版的《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还原13个历史真相》,这些年,杨天石的名字与“蒋介石日记”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三百天读尽五十年
  从28岁到85岁,蒋介石记了57年日记。这些日记成为人们了解蒋介石和那个时代的一扇窗户。
  “蒋介石的日记约始于1915年,止于1972年。那一年,他手肌萎缩,不能执笔,才停止了长达57年的日记,此后三年就去世了。在蒋介石57年的日记中,1915年、1916年、1917年、1924年的日记早年遗失,现存53年,共63册。”杨天石说,蒋介石一生崇拜的曾国藩就有记日记的习惯,而且有别人替他编辑的《曾文正公日记类抄》存世,蒋介石在很多地方都模仿曾国藩。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蒋介石陆续将自己的日记、来往函电、文稿等资料交给他的秘书和老师毛思诚保管。毛思诚模仿《曾文正公日记类抄》的体例,将蒋介石的日记分类摘抄,统名为《蒋介石日记类抄》,后来被称为“类抄本”。《类抄》和少数蒋介石日记的仿抄本以及其他函电、文稿等原来保存在毛思诚宁波老家,现存于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抗战时期,蒋介石命奉化同乡王宇高、王宇正继续按分类原则摘抄自己的日记,整理为《困勉记》《省克记》《学记》《爱记》《游记》五种。此外,蒋介石的另一位同乡孙诒等还编辑了《事略稿本》,大量摘录了蒋介石的日记。如今,《困勉记》等五书以及《事略稿本》都保存在台北的“国史馆”。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杨天石就利用这些日记材料进行研究,发表了《“中山舰事件”之谜》等学界知名的论文以及专著《蒋氏秘档与蒋介石真相》。虽然借助摘抄本做了大量研究,但杨天石的心总是放不下,“这些摘抄本可靠吗?与蒋介石原稿有多少差异?摘抄本如果摘得不好,我的研究就得推翻。”
  2004年,蒋家后人决定将蒋介石日记手稿寄存到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院,为期50年。胡佛研究院接收这批日记后,就开始进行缩微摄影,制作副本。2006年,1918年至1931年日记开放,其余部分于2007年、2008年、2009年陆续开放。从2006年起,杨天石先后四次赴美研读蒋介石日记。每次两个多月,总计用时10个半月,杨天石把蒋介石日记全部读完,而且边读边抄录。现在,这些手抄稿整齐地码放在他“书满为患斋”的书架上,有两尺多高。对于这些早已熟悉的日记,杨天石现在还时常翻看。
  “看完了蒋介石日记,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我以前的文章都站得住,不需要重写和推翻。摘抄本还是很严肃的,靠得住。”不仅如此,杨天石还从中发现了一个更为丰富、更为真实的蒋介石。
  日记何以成为史料
  “在中国以至世界政治家中,有这么长时段的日记存世,内容如此丰富的,大概绝无仅有。”杨天石如此评价蒋介石日记。
  在杨天石看来,蒋介石生前从未公布过自己的日记,也从未利用日记向公众宣传,进行自我美化。而且他在日记中频频骂人,从亲戚朋友到同僚下属无所不及,像戴季陶、宋子文、孔祥熙、孙科、李宗仁、白崇禧、何应钦等,都是责骂的对象。作为道学信徒,蒋介石还常常在日记中反省自己的过失,因此也记下了不少隐私。“有时候,蒋介石逛大街,对面走来一个女孩,蒋一看,哟,这个女孩挺漂亮,心里动了一下。这是人之常情,可就是这么一闪念,蒋介石当天晚上记日记的时候,就会记这么九个字:‘见艳心动,记大过一次。’”杨天石说,在蒋介石早年,特别是在他认识宋美龄之前,类似这样的日记很多。
  杨天石认为,虽然蒋介石记日记一般会“如实记录”,但并不等于什么重要的事情都记。例如,1927年的“四一二”政变,显然是蒋和桂系李宗仁、白崇禧精密谋划之举,但日记对此却几乎全无记载。“只能说,蒋的日记有相当的真实性,却不是句句真实,事事真实,而且真实不等于正确,也不等于全面。研究近现代中国的历史,不看蒋日记会是很大的不足,看了,什么都信,也会上当受骗。”杨天石在《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日记解读》第一辑中就作出了这样的判断。
  “这些年我看过一些民国人物的日记,其中蒋介石日记是给我留下印象比较深刻的,因为这里面有人的内心活动,可以看到他灵魂的挣扎。”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黄道炫说,有学者怀疑蒋介石日记的可靠性,这很正常,因为任何一种史料都有可被怀疑的地方,“档案、文献是否真的可靠?不一定。日记当然比档案的可靠性差一点,但关键在于谁在用,具有很高研究水准的学者,即使是把小说作史料,也可以运用得很好。如果不是高水准的人,用档案我也会怀疑。研究者的水准会决定所使用材料的可靠性。”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审曾景忠发现,在杨天石解读蒋介石日记的文章中,真正引用日记的材料其实并不多,每篇只有几段,但为了弄清日记中的几句话,却要搜集大量的资料,才能将某一事件、某一问题的背景原委结果,及其内在矛盾和演变过程说清。“这一文集中每个论题,即便对于民国史多少有些研究的学者也只能大致了解其外貌轮廓,但对其内在经纬脉络理路未必了然。而杨书论述每一个政治话题,却像画出一棵棵大树的植物生理图,运用史料将树的根系、主干、枝蔓,直到叶脉,都一一清晰地绘示出来。此书对每个论题所涉事件人物作了细致的扫描透视,使读者能对历史的一些关节点有深切的认识。”曾景忠说。
  研究完成再写传
  “我在看蒋介石日记的时候有一种感觉:蒋的日记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重要,没能给我们完全不一样的历史观感。为什么这样?在蒋介石日记公开之前,以杨天石为代表的民国史研究者,就已经利用档案、文献给出了比较可信的关于蒋介石的描述。现在把日记拿出来,更多的是印证了他们的描述,而不是推翻了他们的描述。”黄道炫认为,杨天石解读蒋介石日记,就像一个高水准的玉匠,在精雕细琢一块本来就已经很美的玉。
  然而,杨天石并不全然这么想:“我们以前的蒋介石研究相当充分,但远远不是所有问题都解决了,还有许多没有开辟的领域,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探讨。我在书中讨论的中德关系、蒋介石为何拒绝在《延安协定》上签字等问题,都是从前未曾涉及的新问题。接下来我要写的孙立人兵变案,虽然有好多相关著作出版,但是我还会有新的看法。”
  有很多人建议杨天石写一部《蒋介石传》,但他还是决定继续解读日记,在专题研究计划大体完成之后,才准备考虑写传问题。
  “为了看蒋介石档案,台北我去了十多次,美国去了至少8次,日本也去了好多次。胡佛研究院的蒋介石日记,好多人只是去看一段,像我一样花10个半月时间把53年日记一个字一个字看完的人不太多。”杨天石说,关于蒋介石的史料,很难有学者比他掌握得更多,如果天假以年,他写的《蒋介石传》会采取客观、中立的态度,让事实本身讲话,不会受偏激情绪的左右。
  “对于蒋介石的研究,杨天石是‘前无古人’的。我还可以大胆地加一句,‘后无来者’。随着时代的变迁,蒋介石这个人物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性会降低,在政治上会越来越不敏感。因此,我不相信以后还会有谁会投入这么大的精力研究蒋介石,而且具备像杨天石这样的学术水准和学术认知。”黄道炫说,他期望杨天石能如期完成蒋介石日记的专题研究,尽早写成《蒋介石传》。


杨天石_百度百科著有《杨天石近代史文存》(五卷本),《杨天石文集》杨天石1948年毕业于东台天霞镇中心国民小学。1955年毕业于无锡市第一中学。同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在大学时,因勤于读书,被视为走白专道路的典型受到严厉批判。大学后期,除参加写作《中国文学史》外,大部分精力用于选注《近代诗选》。
1960年毕业,被分配至北京八一农业机械学校教书。1962年1月,该校下马,调到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任教。
1961年与同窗学友刘彦成共同完成《南社》一书的写作。中华书局于1964年将此书排出清样,因“文革”毁版未印。该书与杨的另一部书稿《黄遵宪》均延迟至“文革”后才得以出版。
1962年在《光明日报》发表《韩贞的保守思想》一文,在关于明代中叶泰州学派评价问题上提出了与传统迥异的观点,受到哲学史界的注意。
1964年进而在《新建设》杂志上发表《关于王艮思想的评价》,指名与哲学史大家侯外庐等人商榷,受到侯先生的赏识。
治学经验、蒋介石日记与蒋介石其人、你所不知道的蒋介石、辛亥革命的再认识
“文革”中,不甘于无事可作,一面研究鲁迅,一面暗中向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吴则虞先生学习佛学,协助他编辑《佛学思想文选》。
1972年,受中华书局之约,写出《王阳明》一书。印数高达30万册。此后,相继写出《泰州学派》、《朱熹及其哲学》等书稿,在80年代初陆续出版。
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恢复业务,其业务中有编辑南社资料一项。1974年,杨天石于教书之馀,参与编辑南社资料,嗣后又参与《中华民国史》第一编的写作。
1978年4月,正式调入近代史研究所民国史研究组(后改为室),从事专业研究工作。1979年评定为助理研究员。1983年,被授予近代史研究所先进工作者称号。1983年晋升为副研究员。1988年晋升为研究员。1994年被聘任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 杨天石作为学者曾多次访问日本、美国、韩国、法国、英国、德国及中国的香港、台湾地区。自1997年起,他受邀出任《百年潮》杂志主编。1998年9月8日,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杨天石大学期间被扣上“白专道路”的帽子而遭到批判。1960年毕业时,杨天石被分配到一所培养拖拉机手的短训班式的学校。这可谓是逆境了,但是他却在这样的条件下,开始了自己的研究。 2002年,杨天石所著的《蒋氏秘档与蒋介石真相》一书出版。第二年,一场始料末及的风波向他袭来。有人化名上书中央,声称蒋介石是“千古罪人”、“民族败类”,认为杨天石对蒋的评价“将造成历史的根本颠倒,带来极端严重的混乱”。这场声势浩大的批判在个别网站上足足持续了两个半月之久,有关机构已经准备罢免杨天石的《百年潮》杂志的主编职务了。杨天石不为压力所屈。在他看来,民国史研究要前进,必须突破“内战思维”的影响。杨天石说,有些老同志当年是喊着“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所以,现在说蒋有功也有过,既有大功,也有大过,他们接受不了。其实,还原蒋介石的历史本相,将提高中国近代史著作的科学性,促进两岸和平关系的发展。
鉴于事态之大,中国社科院领导把杨天石的书通读了一遍,认为“这是一本扎实的学术著作”,并把这一看法向中央有关领导同志作了汇报。对此,中央有关领导同志给予肯定,特地让社会科学院指派专人和他谈话,宽慰他,支持他继续研究。
杨天石初好写作新诗,继而涉猎美学,又转而研究中、晚唐诗人及近代诗。毕业后虽失去研究条件,但仍痴迷于学术研究,以业馀时间攻读、写作不辍。
杨天石认为,历史学的首要任务是真实地再现历史本来面目,然后才有可能正确解释和说明历史。
因此,杨在研究工作中,首先着力于访求各种珍稀未刊档案、日记、函电等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考辨探微,钩沉索隐,揭示鲜为人知的历史奥秘,从而形成自己的治学特色。1985年杨根据日本外务省档案,撰写发表了《康有为谋围颐和园捕杀西太后确证》一文。1988年根据蒋介石日记及蒋与汪精卫之间的来往函件,撰写发表了《中山舰事件之谜》,该文被胡乔木誉为是“有世界水平的文章”,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并被日本和美国学者分别翻译为日文、英文刊出。1993年,杨天石将有关论文汇集为《寻求历史的谜底——近代中国的政治与人物》一书,交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第二年又在台湾出版了繁体字版。 杨天石在《中华民国史》第一编出版后,以十多年的时间主持编写《中华民国史》第二编第五卷——《北伐战争与北洋军阀的覆灭》,出版后在海峡两岸学界均获得好评。1998年,他将多年来根据海外史料所写的论文、札记汇集为《海外访史录》,又将各类随笔汇集为《横生斜长集》,分别出版。杨天石还出版了《民国掌故》、《南社史长编》、《中华文化词典》(副主编)等著作。
杨天石长期研究中国近代史中国文化史,独著有《杨天石近代史文存》(五卷本)《杨天石文集》《蒋氏秘档与蒋介石真相》《海外访史录》《辛亥前后史事发微》《寻求历史的谜底》《黄遵宪》《朱熹》《朱熹及其哲学》《泰州学派》等;合著有《中华民国史》第一编及第二编第五卷、《南社》、《南社史长编》、《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日记解读》等。
历史学家杨天石是中国大陆第一个读到蒋介石日记的学者,他眼中的蒋介石好色、暴躁、多疑、孤僻、自恋,却又不断在自我反省。到2009年,他研究蒋介石日记长达25年。
“史实叙述的准确和观点表达的准确”,是史学界对杨天石的评价。正是因为这种治学态度,让他在历史学界享有很高声誉。就研究领域而言,杨天石贯穿了晚清史、近现代史和当代史,对中国古代史也有涉猎。在这些领域当中,蒋介石研究和抗战史研究是重点,尤其是蒋介石研究,他用力最多。
阅读蒋介石日记的大陆第一人
杨天石曾受邀去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院继续阅读蒋介石日记。胡佛研究院已经将蒋介石日记从1918年公布至1945年,这期间的内容,杨天石已经全部看完了。
杨天石清楚地记得,胡佛研究院2006年宣布向公众开放蒋介石日记,同时邀请杨天石赴美阅读、研究这些日记。杨天石看到的就是蒋介石日记的缩微胶卷影印件。按照规定,杨天石不得对日记进行翻拍,只能使用阅览室提供的纸和笔进行摘录。第一次去,杨天石在那里待了两个月,翻阅并摘录了1918到1931年的内容。2007年7─10月,他第二次到胡佛研究院,继续研读蒋介石日记。
杨天石作为中国近代史研究专家和蒋介石研究专家,杨天石长期阅读并深入研究保存在大陆和台湾的蒋介石日记的“类抄本”和“仿抄本”,多次赴台湾阅读蒋介石的“大溪档案”,多次赴美、英、日等国阅读与蒋介石相关的历史档案。2006年、2007年,又曾两赴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院,阅读并手抄蒋介石日记。
他以其一贯的尊重史实、严谨求真的研究态度,对史实条分缕析,不仅告诉我们一个真实的蒋介石,更是要以这些日记为线索,发掘出一个又一个不为人知的历史真相。
对蒋介石的看法
杨天石谈历史研究
杨天石对蒋介石日记的搜寻始于1983年。在胡佛研究院的日记开放以前,杨天石便奔走于南京、台北等地,查阅蒋介石日记的类抄本与仿抄本,但这些版本毕竟都是摘录,直到2006年日记原版公布,才了却了杨天石的诸多遗憾。
杨天石称,蒋的日记可说是他的反省录,“读蒋介石的日记,很明显就可以看出来,他主要是写给自己看而并非为了将来备忘或者出版,其中记录了他许多真情实感。蒋介石早年每天静坐,反省自己干了什么坏事,有什么坏念头,晚上就在日记上写下来。” 他总结蒋介石5大毛病:好色、暴躁、多疑、孤僻、自恋。
对蒋介石的认识不能一面倒
市面上出版的有关蒋介石的评述、研究多种多样,对蒋介石研究最多、最著名的学者当数李敖,其最著名的著作是和弗吉尼亚大学教授汪荣祖合著的《蒋介石评传》。李、汪原本邀杨天石一起合作。杨天石曾撰文阐释,国民党历史上也曾经是一个爱国的政党,革命的政党,蒋介石也曾经是革命者。因为这些言论,杨天石曾一度受到多方责难。
至今说起,杨天石依然神态坦荡。“我只是讲事实而已。对蒋介石的认识不能一面倒。他反清,辛亥革命时,是进攻杭州巡抚衙门的敢死队队长;他反袁,曾是山东讨袁队的参谋长;他反陈炯明,在孙中山危急时刻赶到福建支持他;他建立黄埔军校,北伐……国共之间的仗打了十多年,海峡两岸对峙60年,统一是民众的愿望,也是民族复兴的必须,当前更应该对历史中的蒋介石和国民党做出公正全面的评价。”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值 +3 收起 理由
抱瓮灌园 + 3 大赞!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3-10-13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完了蒋介石日记,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我以前的文章都站得住,不需要重写和推翻。摘抄本还是很严肃的,靠得住。””,真不简单,所幸那些经过编辑的本子还未走样,十分难得。这是对学者而言,而对常人就没那么严肃了,反而是经过编辑的本子抽丝剥茧组成一篇专题,更易于常人阅读,了解某个事件。
    幸运的是有如此详细,宽泛的资料对他进行研究,而相比之下,对其他人的研究就没这么方便了,能得出因此就不够全面了的结论吗?
发表于 2023-10-13 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介绍杨天石谈《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还原13个历史真相》
发表于 2023-10-13 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遨翔天地间老友介绍杨天石谈《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还原13个历史真相》
发表于 2023-10-13 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几年前我曾经在深圳何香凝美术馆聆听过杨天石作的学术报告“介绍一个你所不知道的蒋介石”,曾和他有张合影照片。他曾经两次到美国华盛顿图书馆看过长达57年的蒋介石日记”。蒋介石日记”的影印本已经在香港出版。
发表于 2023-10-14 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介绍分享!
发表于 2023-10-15 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蒋介石坚持一个中国,不搞台湾独立,就是值得我们敬佩!
        
下一页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4-5-6 03:2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