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老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查看: 272|回复: 9

[史海钩沉] 官员出国睁眼向洋看世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9-25 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遨翔天地间 于 2023-9-25 16:58 编辑

官员出国睁眼向洋看世界
  他们以世界强国的傲然姿态,去到那想象中水深火热的西方世界,却只能得到震惊与自惭。历史总是惊人相似,中国人又一次知耻而后勇,起自1978年官员出国潮。
  国家历史特约记者 文晔

  “闭关自守,总以为自己是世界强国,动不动就支援第三世界,总认为资本主义腐朽没落,可走出国门一看,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你中国属于世界落后的那三分之二!”原广东省副省长王全国说,“那一个多月的考察,让我们大开眼界,思想豁然开朗,所见所闻震撼每一个人的心,可以说我们很受刺激!”
  让王全国大受刺激的西欧五国行,发生在1978年,此前,中国已经被封锁和自我封闭了20多年。

  对外开放的“侦察兵”
  1978年,刚打倒“四人帮”的中国人意气风发,对外引资的规模也飕飕地涨起来。
  从1977年秋国家计委提出“8年引进65亿美元”,跳到“8年引资180-200亿美元”的新计划,只用了半年。手头储备的项目不足,国家计委就给中央打了个报告,“让干部出去看看,落实引进规划”,这就重启了出国考察之门。
  与世隔绝20年,除了少数搞外交和外贸的干部外,大多数领导干部都没出过国。许多人,都是在1978年第一次出国,第一次身临其境地观察“腐朽的西方资本主义”。
  宝钢离休干部张衍,就是跟着上海宝钢初步设计审查团到日本谈判去的。当时国家只发100元置装费,而他们每人要带两套外衣,只好借一套西装做一套中山装——毕竟,国内平时不穿西装,还是做中山装划算。
  也有的单位统一订制了西装,当时有个广为流传的笑话:美国政府请中国代表团听音乐会,演出结束后,中国人涌向衣帽间,随便拿起一件就走,看得美国服务员目瞪口呆。原来,西装都是统一做的,从颜色款式上无从分辨,只好谁合适就给谁穿了。
  翻开老照片,当年走出国门的干部,往往是身着笔挺西装,腕戴公家发的手表,手持标有编号的照相机,虽然兜里只有20元外汇券做零用钱,却显得并不寒酸。
  当年对外部世界的热度,从中国社科院办的一份刊物——《经济研究参考资料》上,也能窥见一斑。这份刊物从1979年创刊到当年年底,已出了200期,其中刊登了出国考察报告的就有101期。在这101期中,又以出访日本、南斯拉夫、匈牙利、美国、西欧的见闻五分天下。
  干部出访之集中,甚至给国外造成了压力。1980年有个统计,第四、五、六机械工业部与海军先后都派人到西德的同一家电池厂去考察,而日本名古屋市某厂则接待中国考察团达92个批次之多。
  回看1978年间的报告,那时的出国考察可谓“货真价实”,绝非游山玩水,更没有探亲等私事。
  中国农业代表团在美国待了40天,就参观了102个单位,包括农庄、养猪场、渔港、农业大专院校、研究所等,皆有名有姓,有见闻有观感。以这种一天赶3个场子的频率算来,他们是无暇参观“赌城”拉斯维加斯了。
  被派到西欧的农业专家就更敬业了,虽然他们不理解欧洲人为什么要养瘦肉猪,却暗地里抓了把饲料,打听着养瘦肉猪的技术,甚至还数出荷兰生猪比中国生猪多了两条肋骨,作为技术指标。
  正因为观察细致,情报准确,他们成了对外开放的“侦察兵”。
  考察路径:日本、东欧、西欧、港澳
  各路“侦察兵”中,最核心的,是由中央直接派出的“正规军”。此时,纳入中央考察视野的,有美、日及西欧的发达国家,还有苏联和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以及港澳地区。
  1978年春天,中央派出的4路人马相继出发。
  以林乎加为团长的中国赴日经济代表团,考察战后日本的经验;以李一氓为团长,于光远、乔石为副团长的中共中央代表团走访南斯拉夫;以段云为组长的港澳经济贸易考察团,对香港、澳门进行实地调研;副总理谷牧则带着经济团访问了法国、瑞士、比利时、丹麦、德国等西欧五国。
  从代表团的名称看,考察方向显而易见,它们都冠以经贸之名。1977年9月邓小平在谈到学习外国时,主要提出两条:一是学习科学技术;二是学习科学管理——这是我们借鉴外国经验的大方向。
  从目的地来看,则暗示了改革开放的路径选择。
  西方国家中,最先走入领导人视野的是邻国日本。国家经委的考察团向华国锋汇报:在中国“大跃进”以前,日本经济和中国差不多,后来差距拉大,主要是我们在管理、技术上落后了。于是,当年就成立了质量管理协会,次年又成立了中国企业管理学会,举办管理干部研究班。
  在东欧国家中,最先去探查的是南斯拉夫。南斯拉夫早在1950年代,就摒弃了从苏联引入的计划经济模式,试行市场经济。过去我们一直批判它是修正主义,华国锋访南后,才又承认它是社会主义国家了。
  中央代表团访南后,对南斯拉夫的农工商联合企业印象深刻,就在国内也搞起了“贝科倍”(农工商联合体),在全国26个省、区的36个农垦单位试点,着实热闹了一番。
  去香港的人回来以后,则在报告中第一次提出在宝安、珠海建设经济特区。6月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的主要领导人听取汇报,原则上同意他们的提议,并要求“说干就干,把它办起来”,经济特区肇始于此。
  西欧五国考察团团员、原国家计委副主任的杨波就总结说,改革开放其实是主要从香港拿到了资本,从西方拿到了科技,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则有对东欧的借鉴。

  不谈政治的会谈
  在1978年出国潮中,最重要的一次出访,当属西欧五国之行。这是新中国首次向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派出国家级代表团,这也是直接推动了改革开放的一次访问。
  代表团成员除了分管经济工作的副总理谷牧外,还有七八位部级干部和20余名长期从事经济工作的中央和地方领导。
  从1978年5月2日到6月6日,代表团先后访问了5国的25个城市,参观了80多个工厂、矿山、港口、农场、大学和科研单位。行程之紧,可谓“坐着飞机看花”。
  为了有备而去,出发前,考察团集中在北京做了一个多月的功课,不过这并不能避免“对牛弹琴”的第一次会见。
  访问的第一站是法国。与法国总理雷蒙•巴尔会谈时,谷牧团长按照国内准备的稿子,讲了政治外交,但没谈经济。单从表情看,就知道人家兴趣不大。后来,巴尔总理干脆直说,“政治问题我不谈,我就谈经济,政治问题我们总统跟你谈。”
  在和法国总统德斯坦会谈时,总统又说,政治问题我们中间没什么好说的,还是谈谈经济吧。法国驻华大使则当着他们总统的面对谷牧说,听说你们要搞120个大项目,我们法国很愿意对中国有所贡献,给我们10个行不行?
  为中国做贡献,可信吗?让考察团惊讶的是,他们还没回来,法国巴黎银行董事长已经先一步到京了,一来就提出了25亿美元的贷款计划。
  在西德,德国人对于“贡献”更是急切。北威州州长屈恩在欢迎宴会上说,“贷款50亿美元,现在就签,贷款200亿,宴会后谈判一小时签字。”
  即便遇上这等好事,中国人阶级斗争那根弦可没放松,会谈中还批判人家搞绥靖政策,借钱给“苏修”,把“苏修”给喂肥了。德国的州长则诉苦说,资本也要找出路呀。
  德国人知道中国对主权非常敏感,就出主意说,为了在不影响你们主权的情况下用我的资金,你们可以在欧洲开个银行,我们把钱存在你们的银行里,这是正常的信贷关系,不影响主权。
  听说中日已经签订了长期贸易协定,西欧五国就更急了,争相借钱给中国。
  代表团也悟出了弦外之音:德国正在经历经济危机,资本过剩,开工不足,千亿游资都盯着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因为想和中国拉上关系的企业太多,代表团坐汽车已经参观不过来了,只好搭上军用直升机,一上午就走访三个厂子。
  
        现代化什么样
  “现代化什么样?出去一看,噢,原来是这样!”在西欧五国考察团中,即使是1950年代出过国的,都没想到“腐朽的帝国主义”会发展得如此神速。
  西德一个年产5000万吨褐煤的露天煤矿只用2000工人,而中国生产相同数量的煤需要16万工人,相差80倍。
  瑞士伯尔尼公司一个低水头水力发电站,装机容量2.5万千瓦,职工只有12人。中国江西省江口水电站,当时装机2.6万千瓦,职工却有298人,高出20多倍。
  法国马赛索尔梅尔钢厂年产350万吨钢只需7000工人,而中国武钢年产钢230万吨,却需要67000工人,相差14.5倍。
  戴高乐机场,一分钟起落一架飞机,一小时60架;而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半小时起落一架,一小时起落两架,还搞得手忙脚乱。
  更让出访者没有想到的,是“被剥削阶级”的生活水平和精神面貌。
  访问日本的人回来介绍:日本普通工人家庭一般有四、五十平方米的住宅,全国平均每两户有一辆汽车,95%以上的人家有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连农民都穿毛料子。日本东京的大型商店的商品多达50万种。
  而我们呢,王府井百货大楼仅有商品2.2万种,城市职工20多年没涨工资,人均住房面积3.6平方米,拥有自行车、手表、缝纫机还是大多数家庭的追求,农村仍有2亿人没解决温饱,“实在觉得很寒碜”。
  差距感是自然的,连邓小平都说:“最近我们的同志出去看了一下,越看越感到我们落后”。社会上甚至流传一种说法,“帝国主义是腐而不朽”。
  不过,大多数回来的高层官员,不但没气馁反而信心爆棚。
  一是从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经验看,现代化是可以在短期内实现的。像日本、西德、丹麦以及东亚“四小龙”都只用了15年到20年的时间就富起来了。
  二是我们的改革不愁没钱花。1974年石油危机后,资本主义正处于萧条时期,产品、技术、资本过剩,“急于找出路”,争相要和中国做买卖。
  知耻而后勇。这批“侦察兵”,在各自领域成了改革开放的“急先锋”。

  近8个小时的汇报
  1978年6月30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听取了西欧五国行的考察汇报。这场汇报从下午3时半开始一直开到晚上11时15分,将近8个小时。
  谷牧向中央领导讲了让他印象深刻的一件小事:在丹麦,农场主不能把农场随便转给儿子经营,儿子要想继承父业,必须从农业技术学校毕业,取得国家证书,并且在其他农场实习两年才行。
  这使大家认识到,资本主义国家也有好的制度,值得借鉴。
  中央领导兴趣盎然,热烈地发表了意见。
  叶剑英说,“出国考察,就是照镜子,解决我们自己的问题”。
  李先念说:“要利用西欧这个力量,把先进的东西搞过来。”
  聂荣臻说:“这次调查比较全面。引进什么,从哪个国家进,应该拍板了!”
  主持汇报会的华国锋要求:考察人员继续深入讨论,研究出几条有情况分析、有行动措施的意见,提到国务院务务虚,进一步统一认识。
  这次汇报后,邓小平又专门找谷牧去谈话。邓小平指示:引进这件事要做,重要的是争取时间。要缩短从谈判到进口的时间,一个项目能缩短半年,就是很大的利益。需要借点钱,出点利息,这不要紧,早投产一年半载,就都赚回来了,但质量要选好,要先进的。
  由此看来,谷牧副总理兼任国家进出口管理委员会的主任、国家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的主任,一直分管特区工作,都不是偶然。

  大寨的思想乱了
  从清末的洋务运动,到建国初期的向苏联老大哥学习,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过程,时断时续,出现了一次又一次急转弯,每一轮学习往往意味着对上一轮所学知识的否定。
  改革之初,这个学习的百年循环,再次轮回到了晚清那个“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起点。
  1978年的考察报告,围绕经济和技术打转。那么作为上层建筑的人的思想呢?较少见诸文字的,是大寨在1978年夏天那场思想大震动。
  这年夏天,中共昔阳县委第一副书记李喜慎,和大寨党支部书记郭凤莲参加中国农业考察团去美国考察了一个月。
  他们回来向县里干部做了报告,美国种种,样样闻所未闻,见所未见。李喜慎聊起美国见闻来就说:“美国这个国家真怪,州长做报告,下面人可以乱提意见。州长的老婆也不安排一个好一点的工作。”
  这下麻烦了,马上在干部思想上引起了震动。
  在过去的宣传中,我们把资本主义和失业、饥饿、挨冻、工厂倒闭、抢劫、强奸、环境污染等直接连在一起,什么不好,什么就是资本主义的,就是不提人家的生产力、科学的发展。现在有人去世界上经济、科学最发达的美国看了一个月,眼见和过去听的宣传对不上号,而且反差如此之大,心理就承受不住了。
  这个过去以批判资本主义而闻名世界的地方,思想乱了,一系列观念正在动摇。这还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事。
  不过,也有不为所动的人。郭凤莲也向大寨领头人陈永贵做了详细汇报,讲到美国农业的大机械化,讲到只有3.5%的劳力从事农业生产,讲到大豆带、小麦带,相当于中国几个省的面积一色地种小麦或棉花。陈永贵细细听了,叹道:“好是好,咱没这个水平呀。就当是开开眼吧,资本主义这农业不简单哩!咱没人家那条件,咱们搞点小型机械……”
  据当年的国务院港澳办公室统计,仅从1978年1月至11月底,经香港出国和去港考察的人员就达529批,共3213人,其中专程去港考察的有112批,共824人。
  1978年的官员出国考察,比一百年前的清末“五大臣出洋”,来得规模大得多,给中国带来的直接影响,也更迅猛广泛。这一次,中国的门一旦打开,就关不上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值 +5 收起 理由
周永根 + 5 大赞!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3-9-25 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说来感慨,听来好笑又诧异。
    是,闭关锁国了三十年,那是老百姓动不得,国家间的交往,大使馆的存在,各类往来还是不断的,只是不频繁罢了。国内外的情况交换,交流更不会少了,什么事也瞒不过去的,怎么人家工农业,生活情况等就“一无所知”而大吃一惊?这里面一定有原因。
    甭管怎么说,总算是改革了,大变了。当然变的还有我们不愿看到的东西,此事可以有,也可以治。汽车的出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如果任由汽车毫无章程地自由行驶,还会有今天吗?立下交规,设置交警,于是事故与车出勤率之比使得任何一个人都不恐惧驾车出行。事异理同,非不能也。
 楼主| 发表于 2023-9-25 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洞 发表于 2023-9-25 17:07
说来感慨,听来好笑又诧异。
    是,闭关锁国了三十年,那是老百姓动不得,国家间的交往,大使馆的存 ...

在那个年代,即使驻外使领馆的工作人员,如果没有公务活动也不能随便外出。
发表于 2023-9-25 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遨翔天地间 发表于 2023-9-25 17:31
在那个年代,即使驻外使领馆的工作人员,如果没有公务活动也不能随便外出。

    就民间所知,当年的参考消息可是大行其道,神秘得很,好像还有“大小”之分的说法,至少说明渠道是有的,需要的东西会得到的。当然,总比亲自去跑跑,沉下去,稳下来,认真仔细地看看,摸摸差一些,“想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尝一尝。”。但是,无论如何会闹到“大吃一惊”的程度,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清末“五大臣出洋””,他们回去也得跪奏所见所闻,也不会弄得一无所知。
发表于 2023-9-25 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遨翔天地间老友介绍: 官员出国睁眼向洋看世界   ,
 楼主| 发表于 2023-9-25 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遨翔天地间 于 2023-9-26 12:04 编辑
山洞 发表于 2023-9-25 17:51
就民间所知,当年的参考消息可是大行其道,神秘得很,好像还有“大小”之分的说法,至少说明渠道是有 ...

所谓参考是指《人民日报》社和新华社编发的《内参》,分绝密级、机密级和秘密级,供不同级别干部阅读。在文革前,县处级干部(行政17级)才能订阅“参考消息”。


发表于 2023-9-25 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按照老毛的理论,世界上还有三分之二的受苦受难的人,指望着我们去解放!
发表于 2023-9-26 07:45 | 显示全部楼层
遨翔天地间 发表于 2023-9-25 21:14
所谓参考是指《人民日报》社和新华社编发的《内参》,分绝密级、机密级和秘密级,供不同级别干部阅读。在 ...

    谢谢说明,以前可不知如此详细的区别。有意思的一点是,信息是不对称的。“内事”设保密级别完全必要,而“外事”全是别人的事,何以还要保密?要保也是老外保才对,咱们何苦替他保密。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23-9-26 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23-9-26 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介绍分享!
        
下一页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4-5-8 05:5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