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老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楼主: 彩色风筝

[随笔] 女人四十一枝花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3-9-29 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池鱼思故渊 发表于 2023-9-28 14:31
这个年龄了,感觉应该更为脚踏实地了,但还能有彩礼,一朵花倒也实至名归。

现在四十岁的人,我们还说他们年轻人, 我们自己四十岁的时候孩子都跟我一样高了,感觉自己老了。

谢谢朋友鼓励支持~
发表于 2023-10-4 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彩色风筝 发表于 2023-9-17 01:10
有很多人就是娶不起, 打光棍了!

有钱的, 娶好几个, 没钱的, 没人嫁, 现在没有天仙配。

有钱的, 娶好几个, 没钱的, 没人嫁, 现在没有天仙配。经典

发表于 2023-10-4 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快乐大歌 发表于 2023-10-4 21:08
有钱的, 娶好几个, 没钱的, 没人嫁, 现在没有天仙配。经典

有钱的, 娶好几个, 没钱的, 没人嫁, 现在没有天仙配。
有钱的, 娶好几个, 没钱的, 没人嫁, 过去也没有天仙配。
有钱的, 娶好几个, 没钱的, 没人嫁, 未来也没有天仙配。
 楼主| 发表于 2023-10-4 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快乐大歌 发表于 2023-10-4 21:08
有钱的, 娶好几个, 没钱的, 没人嫁, 现在没有天仙配。经典

哈哈,谢谢大歌支持,现在才知道天仙配的宣传目的,我们真的做到了!
 楼主| 发表于 2023-10-4 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快乐大歌 发表于 2023-10-4 21:10
有钱的, 娶好几个, 没钱的, 没人嫁, 现在没有天仙配。
有钱的, 娶好几个, 没钱的, 没人嫁, 过去 ...

是啊,女人爱财~
发表于 2023-10-6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彩色风筝 发表于 2023-10-4 21:32
哈哈,谢谢大歌支持,现在才知道天仙配的宣传目的,我们真的做到了!

"董永与七仙女"故事传说自汉代晚期诞生于湖北孝感,至今已近两千年。相传董永卖身葬父、孝行感天、七仙女下凡与之婚配;七仙女一夜织成十疋锦缎,将董永三年工期改为百日;天上玉帝查出七仙女私下凡尘,降旨七仙女午时三刻返回天庭,夫妻就此诀别,一年后七仙女送子下凡……  

两千年以来,"董永与七仙女"故事传说的原生结构模型虽无改变,但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甚至思想内涵都在不断地丰富和创新。  

孝感地区传承的《董永与七仙女传说》是一件优秀的民间口头语言艺术作品。关于董永和七仙女故事,既是中国孝文化的集中体现,又是神奇幻想同人间现实巧妙融合的优美艺术作品。它在孝感深深扎根,发育成熟。  

传说董永本为山东千乘人,但早在汉代即迁移至孝感安家落户,这不仅有史籍记载,且与孝感这一地名的由来紧密相关,还有孝感地区至今遗留的许多遗迹、地名和民俗可资佐证;作为一件口头语言艺术作品,它正是在孝感地区的崇尚孝道的民间文化生态中,才发育成熟,既凸现孝道主题,又富有民间生活情趣,并通过说唱、戏曲等多种样式的艺术创造走向全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发表于 2023-10-6 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彩色风筝 发表于 2023-10-4 21:32
哈哈,谢谢大歌支持,现在才知道天仙配的宣传目的,我们真的做到了!

当涂县董山里董氏家族的人说:董永就是他们的先人。其实,“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的发源地在当涂丹阳早已流传开去。
  经过几番周折,好不容易找到保管《董氏宗谱》的董氏家人们,谱中有关于董永的记述和“千乘董永失母养父之贷资以葬”句(《中国人名大词典》董永条目有注:“董永,后汉千乘人”。“千乘”,地名,今山东省高青县高苑镇北)。
  九点多平方米面积的白布做成的“董氏宗图”,虽然年久变色,但图案清晰可见。“宗图”的最上方,有四幅彩画,董永携带一把红雨伞与七仙女的“路遇”,栩栩如生。“雨伞”使人“萦绕”起黄梅戏《天仙配》董永的唱词“家住丹阳姓董名永……”的情景。
  据董山里董姓人的口述和文化站工作人员朱志文的介绍,“丹阳”究竟在哪里?江苏、安徽等地都在寻找。蹊跷的是:2005年12月4日的《扬子晚报》上的一篇文章说,位于江苏偌大的一个董永村竟然无一人姓董,但村里大部分人都知道,董永村原来有两个非常大的家族,一个姓董,一个姓陈。董、陈两家因为家大业大,人口众多,传说以“陈家锣、董家鼓”来通知吃饭。大惑不解的是,不知何时,董氏大家族突然消失了。而我们了解的,安徽的当涂县丹阳董山里董氏后人占全村人数的百分之八十。每到农历三月初一,是董姓家人吃宗酒的日子。此时他们悬挂董氏宗图顶礼膜拜,显然是祭奠董永和七仙女。
  “丹阳”地理位置独特,安徽、江苏两省的省界线穿镇而过,街巷相连。从距离、位置看,分别位于安徽、江苏两省交接的董山里和七仙山在地理意义上是属于一个丹阳。近几年,当涂县丹阳镇在对“天仙配”故事发源地的挖掘和考证上,做了不少的工作,继续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其积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一个民族的非物质文化,是她独有的民族精神全民性的活的记忆。我们希望“深藏闺中人未知”的“董永与七仙女”这段美丽凄婉的民间故事发源地,柳暗花明。
发表于 2023-10-6 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织女”、“牵牛”二词见诸文字,最早出现于《诗经》中的《大东》篇。诗中的织女、牵牛只是天上两个星座的名称,它们之间并没有什么关系。到了东汉时期,无名氏创作的《古诗十九首》中,有一首《迢迢牵牛星》,从中可以看出,牵牛、织女已是一对相互倾慕的恋人,不过诗中还没有认定他们是夫妻。在文字记载中,最早称牛郎、织女为夫妇的,应是南北朝时期梁代的肖统编纂的《文选》,其中有一篇《洛神赋》的注释中说:“牵牛为夫、织女为妇,织女牵牛之星各处河鼓之旁,七月七日乃得一会。”这时“牛郎织女”的故事和七夕相会的情节,已经初具规模了,由天上的两颗星宿,发展成为夫妻。但在古人的想像中,天上的夫妇和人间的夫妇基本上是一样的,因此,故事中还没有什么悲剧色彩。至于为什么牵牛、织女要在“七月七日乃得一会”呢?原文未交代。据后世推测,可能一方面是每年七月夜间的星辰在天空最为明亮,牵牛、织女二星相距较近;另一方面,七月七日是当时民间风俗“乞巧”的日子,而劳动人民都把织女当作劳动能手,因此能在“十日之内,织娟百匹”,便向她“乞巧”。于是,人们就把牛郎织女故事和民间习俗揉合到一起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个故事在继续丰富和发展。在《荆楚岁时记》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织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天帝哀其独处,许配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衽。天帝怒,责令归河东,唯每年七月七日夜一会。”牛郎织女的故事发展到此,就起了较大的变化。由于牛郎织女婚后贪图享乐,“废织衽”,因而激怒了天帝,受到惩罚。这便给故事带来了悲剧气氛。除此之外,还有两种传说。一是:织女是天帝的第七个(有的说是第九个)孙女,在天河东面织云锦天衣,牛郎在天河西边看牛,两人都很勤勉。天帝爱怜他们,让他们结婚。婚后两人贪图享乐,荒废劳动。天帝发怒,使他们分开,中间隔天河,命乌鸦去告诉他们,七天见面一次。乌鸦却传错了话,说成每年七月七日见一次面。二是:织女是王母娘娘的外孙女,在天上织云彩。牛郎是人间的一个看牛郎,受兄嫂虐待。有一天,牛告诉他,织女要和别的仙女到银河去洗澡,叫牛取一件仙衣,织女找衣服的时候,再还给她,并要求和她结婚,她一定会答应。牛郎就照样做了。织女和牛郎结婚后,生了一男一女,王母娘娘知道了,便把织女捉回去。牛又告诉牛郎,他可把它的皮披在身上,追到天上去。等牛郎挑了两个小孩,追到天上去时,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发簪,在织女后面一划,形成一道天河,把这一对恩爱夫妻隔开了。他们天天隔河想望啼泣,感动了王母娘娘,于是允许他们每年七月七日相会一次。相会时,由喜鹊为他们架桥。前一种传说中的基本情节,和《荆楚岁时记》中的差不多,只是增添了“乌鸦传话”的情节。后一种传说则大大丰富、发展了原来的故事。它从星辰之间的神的爱情,转化为人神之间的恋爱故事了。至于其他种种传说,大多数是以此为蓝本而加以延伸的。那么,为什么在后一个传说中,要加进老牛这个角色,并使它在故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呢?因为牛是农家宝,农民热爱耕牛,甚至还在耕牛身上寄托着自己的生活理想。生活的理想遭到阻碍时,农民容易产生救助于牛的幻想,希望牛发挥神奇的力量,帮助自己度过难关。同时,把动物人格化,也是各种民间传说经常采用的艺术手法之一。
发表于 2023-10-6 21:09 | 显示全部楼层

2006年春天,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破天荒报道了一对夫妻隐居深山50年的爱情传奇。50年前,年方20的男孩刘国江,爱上大他10岁的寡妇徐朝清,为了躲避世俗的舆论,他们逃进深山老林。为了妻子外出方便,丈夫刘国江在通向山外的峭壁上,开凿出6000级石梯。后来,“爱情天梯”女主角徐朝清去世,重庆江津决定将老屋原貌保存,包括“爱情天梯”在内的整个景区投资将达26亿元。

 楼主| 发表于 2023-10-7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快乐大歌 发表于 2023-10-6 20:58
"董永与七仙女"故事传说自汉代晚期诞生于湖北孝感,至今已近两千年。相传董永卖身葬父、孝行感天、七仙女 ...

哈, 听大歌老师讲述七仙女动人的故事。。。 学习了!
        
下一页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4-6-9 16:4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