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老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查看: 783|回复: 10

[史海钩沉] 追忆 | 万里同志和他的“三不主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7-20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遨翔天地间 于 2023-7-20 10:41 编辑

追忆 | 万里同志和他的“三不主义”

中国网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委员长万里昨日逝世,享年99岁。1993年,万里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自己定了“三不主义”:不参加剪彩、奠基等公务活动;不再担任名誉职务;不写序言不题词。他对自己的要求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问事、不管事、不惹事”,以此作为对在位领导干部工作的支持。

万里长子回忆:“父亲退休后有三条戒律”
据人民网《环球人物》2010年3月报道,1962年秋日的一个傍晚,北京东城区演乐胡同一个小四合院,万里的家中,聚齐了全家老小八口人。气氛显得颇为严肃,每个人都沉着脸,万里七十多岁的老母亲还时不时发出抽泣声。

万里打破了沉寂。他看向儿子,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并不是不爱你。爱自己的孩子看怎么个爱法,是娇生惯养,把他放在暖房里头,还是让他到风雨中去锻炼,去吃苦?我还是决定送你到农业第一线去锻炼!”

这一年,万里18岁的长子万伯翱刚刚高中毕业,时任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北京市第一副市长的万里,决定送他下乡锻炼,遭到全家人的反对。万里特别召开家庭会议,将全家老老小小召集起来,给他们做思想工作。

40年过去了,如今的万伯翱已年过六旬,回忆当时的情景,每一个细节他都记忆犹新。他说,父亲之所以作出这个决定,一个深层的原因,是他对农民、对农村有一种天然的感情。“父亲还认为,年轻一代必须要到风雨中和艰苦的环境中去锻炼。”
1993年4月4日,北京,万里与女儿一起唱卡拉OK。图 唐禹民

对农民有一种天然的情感
对万伯翱的采访,就是从这段回忆开始的。“父亲没有想到,这一次家庭会议,这一个决定,改变了我的一生。我当了10年知青。一生最珍贵的阶段,都是在农场度过的。”万伯翱说,一直到他长大后,才真正理解父亲万里的性格。“父亲以身作则,一心为公,而且对下一代言传身教。他一生常常说的就是‘农民是我们的父母,不能进了城就忘了娘’。”

“父亲1916年出生在山东东平、泰山脚下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这里曾因《水浒传》名扬天下。当时,爷爷因为家里穷去当了兵,是阎锡山的部下,在临汾战役打日本时牺牲。父亲正在曲阜师范学校读书,突然有一天,有人通知他这个还没成年的孩子去收尸,父亲深受刺激。这些特殊的经历,也塑造了父亲坚强独立的性格。”万伯翱说。

万里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青年时代,他就以读书为掩护,组织学生运动,反抗日本侵略者,20岁出头就当上了地委书记,成为“冀鲁豫的三大才子之一”。万伯翱说,解放后,虽然父亲的官职越来越高,但他一生都忘不了自己是贫民的儿子。

上世纪60年代初,中国刚刚走出3年自然灾害,处于经济恢复期。国家号召大办农业,万里响应国家号召,将长子万伯翱送往河南省黄泛区农场劳动锻炼。万伯翱成为首都干部子弟下乡支援农村建设的第一人。当时的 《中国青年报》在头版头条对此事进行了报道。

“父亲决定的事情,没有人能改变。奶奶最终也只能冲父亲喊一句:‘把你的皮大衣给他带上!别把他冻坏了!”万伯翱感慨,即便是这个要求,父亲也没答应。父亲笑着对老母亲说:“不能给。一毛钱也不要给他。你知道,就是要让他自力更生。不过,这个月的伙食费可以带着。”沉思片刻,他又说:“钱是不能给的。但是要看书和报,可以给。爸爸大力支持!”

万里又郑重地对万伯翱提出要求:“不要总想着回来,你要想逃跑是不行的,除非你逃到海外去,我管不着;否则你就算逃跑回到这个家的门口,我也不会让你进的!”

万伯翱见父亲把话说得这么绝,把路堵得这么死,也横下一条心,“死心塌地地听父亲安排,就这么去干给他看看!”临走时,从不题字的万里在厚厚的笔记本上,为儿子写了两行字:“一遇动摇,立即坚持。”万伯翱就这样背着父母亲在战争时代用过的行李卷、两本书,怀揣着第一个月的15元钱伙食费,上路了。

万伯翱说:“我走后弟妹来信说,奶奶和妈妈时常流泪,尤其是和我同年级又同居一室的二弟,常看着我睡过的空床位默默流泪不止。家人不知道我在那遥远艰苦的地方独自一人如何生活。”

自从万伯翱去了农场,从1962年到1966年,万里共给他写了十七八封信,是给5个子女中写信最多的。“父亲开始是担心我动摇,担心我当逃兵,因为那时的艰苦谁都知道。但后来他在信中更多的是关心当地农民的情况,每次写信必问农民的生产和生活。”

万里打桥牌,刘华清(右)观战

邓小平是父亲最尊敬的领导和战友
原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曾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一书中写道:“1981年,我一到国务院就在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万里的直接领导下工作,直到他1988年离开国务院去人大常委会任委员长。在长期的共同工作特别是推进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我对万里同志有了较深刻的了解,也与万里同志结下深厚的友谊。”“万里同志是邓小平改革开放路线的忠实执行者,如果说小平同志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的话,那么,他就是高级工程师之一。”

谈起父亲和邓小平的情感,万伯翱告诉记者:“父亲从入党开始,便长期追随邓小平,成为邓的得力干将。父亲跟邓小平一起工作学到了很多东西:果断、坚定、看事物的敏锐眼光、处理事务的辩证方法等等;而邓小平之所以信任父亲,也因为危急时刻,父亲都能够扛得住,出色完成任务。”

1949年,万里随刘邓大军南下,迅速有效地给刘邓大军组织筹备了大量军需。新中国成立后,万里一直跟着周恩来、邓小平搞经济建设。邓小平任政务院副总理,万里当第一任城建部长,1958年组织搞“首都十大建筑”;邓小平“三下三上”,有两次是万里与他风雨同舟同下同上的。

“文革”时,万里因为性格耿直,从不服软,和很多领导干部一样被打倒。“文革”后期,邓小平开始主持中央工作,万里受命于危难之中,四届人大后出任铁道部部长。万里面对遭受“文革”严重破坏的铁路运输事业,在邓小平的亲自领导下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整顿。短短3个多月,所有站段的运输堵塞问题基本解决。万伯翱说:“我听铁道部领导讲,父亲在任时制定的方针‘安全正点、四通八达、多装快跑’一直没有过时,为以后铁道部的改革奠定了基础。”

然而,1976年,万里再度被打倒,那时“四人帮”正掀起“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的高潮。刚刚理出头绪和稍有起色的国防、能源、交通、教育等又陷入一片茫然和混乱。“四人帮”控制着宣传舆论大权,指使新华社记者到一些所谓“右倾翻案风”严重的单位——铁道部、教育部、科学院等部委“蹲点”,列席党组会议。这几处,正是邓小平重用的“改革派”所在的部委。在这些改革派中,最出名的是“四大金刚”。

万伯翱说:“‘四大金刚’排第一的是科学院的胡耀邦,然后是教育部的周荣鑫、国防科工委的张爱萍和铁道部的万里。‘四大金刚’本来是贬义词,但到了老百姓那里,就成了一种褒扬了。当时老百姓纷纷评价,邓小平的‘四大金刚’可真能干。”

粉碎“四人帮”后,万里被解放出来,1977年夏,被分配到湖北省工作。临行前,他去看望邓小平,向老首长辞行。邓小平这时处于半解放状态,可以自由行动,但尚未公开露面。他听万里说要去湖北,迟疑了一下说:“你不要着急走,再等一两天。”邓小平向当时的中央领导人建议,安徽这个“老大难”要有个得力的干部去。于是,万里就转而去了安徽。

1991年12月,祖孙三代在中南海家中欢聚,共庆万里75岁寿辰。

“要吃米,找万里”
邓小平曾说,中国的改革从农村开始,农村的改革又从安徽开始。而这一点,和万里紧密相连。1977年6月,万里被任命为安徽省委第一书记,开始主政安徽。他一头扎进基层,半年走了3000里路。万伯翱说:“父亲到了基层,对当地穷的程度大吃一惊,他看到农民没裤子穿,孩子都藏在地锅里取暖,临近年关,却为没有一两白面,吃不上饺子而发愁。父亲讲,《白毛女》里的杨白劳穷成那样,过年了也要给喜儿扎根红头绳,也要吃顿饺子呀!他马上命令农业部门开仓放粮,给每户农民5斤面过年。”

万里调研从来都是轻车简从,身边只有一两个工作人员,车一停,自己就下去走。公社干部照着稿子念,万里一把夺过稿子,不听他们讲形式主义那一套,自己直接到农民家里去看。3个月后,安徽省委出台了农村工作六条(草案),简称“省委六条”。

许多农民特别是干部开始疑惑很大:六条说“以生产为中心”、“尊重生产队的自主权”,那么,“阶级斗争”这个“纲”还要不要呢?不是“阶级斗争要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吗?反响最大、争议也最多的是关于联产计酬的问题。“省委六条”吸收有些地方群众的创造,允许生产队下分作业组,以组包产,联系产量计算劳动报酬。广大农民认为“大锅饭”变小了,手脚也松了绑,对此特别高兴。而一些思想保守的领导干部和想多吃多占的基层干部则强烈反对。

万伯翱说:“要不是对农民感情深,父亲绝不会冒这个风险。1977年还在提倡‘农业学大寨’,父亲却想,现在是百年不遇的大旱饥荒,农民没饭吃,这个大寨学不起啊。他对‘农业学大寨’的会议淡然处之,对极‘左’的形式主义那一套深恶痛绝。”会议要求各省第一书记参加,但万里就是不去,叫下属去,万里还交代:“你去只带着耳朵,什么话也不要讲,回来也不要传达,回来就抗灾、救命。”

不久,全国各地对安徽的批评声此起彼伏,有人说:“干部不是挂羊头卖狗肉,不是嘴上说社会主义,实际干资本主义,不管什么积极性都去鼓励,都去提倡”。也有人告诉万里,一场大论战就要开始了,来势很凶,你可要小心点儿!“当时真的是谈‘包’色变,群众拿着报纸来找父亲,问他还坚不坚持包产到户。父亲坦然处之,只要群众吃饱饭,挨批斗就挨批斗吧。安徽被斗了两年多,斗得不可开交,最终是邓小平力排众议,才帮助父亲完成了改革。”万伯翱回忆,“当时父亲还跟母亲说,做好准备再次被打倒,乌纱帽不要了。可奇迹出现了,百年大旱之后第二年出现了丰收。小岗村农民利益和力量的结合,效果巨大。”

在万里的强力推进下,小岗村的大包干经验一夜之间在安徽全境遍地推广,有民谣称“要吃米,找万里”。后来,这个曾经微不足道的小村庄成了中国农业改革开放的一个符号。现在被称为“农业改革开放第一村”。

1980年3月,中共中央调万里任国家农委主任,全面主持农村改革。随后,万里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常务副总理。

万伯翱感叹:“这真是戏剧性的变化。父亲认为在铁道部和安徽的经历,是他一生中两次最惊心动魄的斗争。他跟我说,老大,你不是喜欢写剧本吗,这就是一出好戏啊。”

万里晚年在网球场上

不问事、不管事、不惹事
1993年3月31日,万里从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岗位上退了下来,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在中央领导人中,万里算是较为长寿的。万里年近90岁时,读书、看报还不戴老花镜;走路很快,不用拐杖,也不用人搀扶;和别人谈话,思维敏捷,一语中的。

万伯翱说,父亲的养生秘诀是:三打、两看、一接见,即打桥牌、打网球、打高尔夫球,看文件、看报纸和接见客人。每个双休日,5个儿女再加上他们的孩子,都会聚集到中南海“含和堂”的四合院里,老老少少,欢聚一堂,叙说各自的所见所闻。此时,是万里最快乐的时候。

万伯翱回忆,父亲不止一次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对我来说,不问事、不管事、不惹事,就是对当权责任领导的有力支持。”因此,万里给自己作了三条具体规定:不参加剪彩、奠基等公务活动;不再担任名誉职务;不写序言不题词。

1993年9月,第七届全国运动会在北京隆重开幕,大会组委会一如既往地给万里送去了主席台上的票和请柬,但他没有出席。万伯翱说:“后来电视上没有父亲的画面,还引来很多猜测,以为父亲身体不好等等。其实那天,他和一些朋友去北京平谷县农村了。”此后不久,《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举行首发式,按说万里应该出席,但他又没有到场。1993年12月26日,首都举行隆重集会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万里也没出席……“这些锦上添花的事,没有父亲也照常进行啊!也省得人家不好排座次。”

万伯翱介绍,父亲退休后生活很有规律,每天午饭后要睡上一觉,一般两点钟起床去参加体育活动。每周打三四次桥牌,两次网球,偶尔打一次高尔夫球。万里的桥牌水平比较高,牌友也多,老的少的都有。万里说,他下来之后,什么职务也不干了,唯独桥牌和网球协会名誉会长,他还愿意当。

万伯翱还记得,2002年春节,他陪父亲最后一次去了广东,有点太阳西下、英雄暮年的意味。万里说他要跟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人民告别一下,之后真的就没再去过广东。“整个春节在广东父亲只专程看望了两个人,一个是习仲勋,当时习伯伯已经病得很严重了,过春节他早早穿好了红色的衣服,白色的衬衫,等着父亲,他们激动地拥抱。父亲说他来看他的老伙计了,习仲勋纠正他,什么老伙计,是老战友!两人谈笑甚欢。另外一个就是专门在李长春同志的陪同下,去看望了另一位改革开放的大将任仲夷,他们也是老相识了。”

这次广东之行,万伯翱印象最深的是在深圳,他和弟妹及当地领导陪万里去莲花山。对着邓小平的高大青铜雕像,白发苍苍的万里手持鲜花在冷风中深深地三鞠躬。“我从未见父亲对什么人这么敬仰和深情怀念。”万伯翱说,在他看来,父亲并不希望自己当什么领袖人物,“他只是个杀出一条血路的实干家。”

(来源:人民网《环球人物》)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值 +5 收起 理由
周永根 + 5 大赞!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23-7-20 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外甥追忆万里:晚年恪守"三不主义" 不担任名誉职务
原作者: 张元玲 来自: 华西都市报  收藏 邀请
  
   生前惜字如金,曾破例为四川通江正文小学题写校名
  家人忆万里
  父亲常和舅舅万里打网球,父亲曾悄悄告诉何凡说:“其实我能赢他,但老爷子脾气大,怕他赌气不吃饭,就让他赢。”
  外甥何平安在大连读书时,中途路过北京,去舅舅万里家里寄宿过几次,“印象中,舅舅特别和蔼、平易近人。”何凡的父亲(右二)和万里(左二)一起打网球。
  7月16日下午3时,万里同志的吊唁仪式在北京举行。吊唁厅里数不清的挽联和花圈中,有这样一副挽联很特别,它来自四川通江正文小学的全体师生。
  万里晚年奉行“不参加剪彩、奠基等公务活动,不再担任名誉职务,不写序言不题词”的“三不主义”。但在2005年,却“破例”为这所小学题写校名。“舅舅之所以‘破例’,一是因为通江县是革命老区,他有感情;二是他重视教育,心系山区的孩子们。”在外甥何凡的眼里,舅舅万里是一个和蔼、平易近人的人。
  7月16日下午,在成都青羊区八宝街一户民宅里,何凡向华西都市报记者讲述了舅舅万里的点点滴滴。
  和蔼的舅舅
  舅舅喜欢打网球 父亲悄悄让他
  到何凡的家中时,恰好何凡的二哥何平安也在。客厅里挂着一幅巨大的照片,那是2003年1月18日拍摄的,照片中,何凡夫妇站在万里身后,此时万里已是满头白发。
  “那会儿舅舅精神还很好,喜欢打桥牌,也还挥得动网球拍。”回忆起舅舅的音容相貌,何凡感慨良多。
  “舅舅喜欢打网球,家里人也都跟着打球。”何凡翻着家庭的老照片,指着父亲何正文与舅舅一起打网球的合影照,“那之前,两个老人都爱打网球,也会比赛切磋。常常是舅舅第一,父亲第二。父亲曾悄悄跟我说:‘其实我能赢他(万里),但是老爷子脾气大,怕他赌气不吃饭,就让他赢。’”
  何凡说,舅舅去世前一个小时,母亲万玲、大哥何协定、妹妹何妮妮还进行过探视,“我们都以为他能够活过100岁,哪知道……”沉默了一会儿,何凡回忆起了关于万里的往事。
  何凡与何平安,是何正文将军之子。何正文将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原副总参谋长,夫人是万里的胞妹万玲。
  何凡与何平安都在成都长大,与远在北京的万里见面次数并不多,但是每一次见面,都让他们记忆犹新。
  何凡还记得初见舅舅时的场景。1966年末,17岁的他从成都来到北京,几经周折找到了位于东单船板胡同的舅舅新家,并寄宿下来。
  “那是一个阴冷的冬日,当我穿着绿军装,叩开一扇油漆斑驳脱落的木门,一位中年人开了门。”何凡说,尽管是第一次见面,但他仍一眼就认出了这就是舅舅。“我喊了他一声,并且作了自我介绍。他露出了轻松的笑容,热情招呼我快进屋。”
  何平安曾在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读书,中途路过北京,去万里家里寄宿过几次,“印象中,舅舅特别和蔼、平易近人。”
  严格的部长
  自责工作没做好 紧急调动车皮
  “对于舅舅来说,只要是对国家、人民有利的事情,他都会不遗余力去做。”何凡还回忆起了当年自己作为铁道兵,向时任铁道部长的万里申请调配车皮的往事。
  1971年,何凡从插队的四川农村入伍来到铁道兵十师,进驻陕南山区修建襄渝铁路。1974年转战青海乌兰县,修建青藏铁路。1975年,当时何凡是师后勤部修理一连副指导员。一天,他接到了来自姜副师长安排的紧急任务。
  原来,当时正是高原施工的黄金季节,可是全师官兵却已经停工待料10天了。缺什么呢?水泥。铁道兵在四川江油有一个大水泥厂,专门供应铁道兵十师。库房的水泥已经装不下了,却没有车皮运输。唯一的办法只能请铁道部批专列运输,万里当时正是铁道部部长。
  “全师官兵就盼着你把车皮给我们申请下来!”接到姜副师长交代的任务,何凡与物资科金科长一路从乌兰到西宁,后来又到兰州,乘飞机来到北京。
  到达北京第二天,何凡与金科长来到交道口南大街旁边的小院,见到了万里。金科长将二人此行的目的作了汇报。
  “当他看完申请车皮的报告后,说了一席话让我很感动:‘怪我们工作没有做好。你们铁道兵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修路架桥,说近是为我们铁道部修的,说远是为人民造福,不能让为人民造福的人为难啊!’”何凡说,当时舅舅万里便在报告上做了批示,“请运输局克服一切困难,用最快的速度调专列送铁十师所需的水泥。万里。”
  何凡回忆,当他俩告辞并向万里表示感谢时,万里说:“应该谢谢铁道兵同志。我这个铁道部长是为你们服务的。”后来,那次调拨车皮运来的水泥,都用在了青藏线哈尔盖至乌兰站一线。
  固执的老人
  自定“三不主义”破例为山区小学挥毫
  惜墨如金
  晚年恪守“三不主义”
  在何凡印象中,万里是个“惜墨如金”的人,从来不爱题字。
  据人民日报报道,万里唯一的女儿曾说:“我们刚到美国的时候生活艰苦,生活压力相当大,就在这种困难的时候,美国的一所大学找到我,他们提出,想请万里为学校题个词,他们愿意出4万美元酬金。但我知道爸爸不会题字,所以我就当面拒绝了。4万美元呀,多大的数啊!当时正是我们最穷的时候,但我不后悔,万里不允许这样做。”
  何凡看了报道,颇有感触。他说,由于舅舅万里的特殊身份,不少人和机构都曾想尽办法找他题词,但是都吃了闭门羹。
  “有一次,我母亲(万玲)去深圳,有一个山东老板建了一个‘万家庄’。想让我母亲请求万里题词,结果母亲把这事一说,立即遭到了万里的拒绝,‘锦上添花的事情我不做。他们这么有钱了,不需要我再为他们题词。’”何凡说,万里晚年给自己“出台”了三条具体规定:不参加剪彩、奠基等公务活动;不再担任名誉职务;不写序言不题词。离休以后,他严格遵守着自己规定的“三不主义”。
  破例题词
  心系贫困山区小学
  2005年,为了四川贫困县的一所小学,万里唯一一次破例了。
  通江县正文小学的前身是板桥口乡中心小学,1951年创办。2005年,命名为正文小学。
  何凡的父亲何正文将军是四川通江县板桥口乡人,曾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2000年9月29日,何正文将军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在他弥留之际,仍念念不忘家乡的父老乡亲们。”何凡说,自从父亲走了以后,家人就想为家乡做一件事,帮助家乡人民,也表达对父亲的纪念。考虑到通江县是有名的国家级贫困县,2004年何正文的亲属来到通江县板桥口乡小学考察,看到小学没有宿舍,孩子们每天要走两三个小时的山路,才能来到学校上学,教学设施也十分破旧。
  2004年6月1日,何正文将军的家人向学校捐资45万,加上多方筹集的50万元,历时1年,新修了1200平方米的学生宿舍楼,拆除了旧房,扩建、硬化运动场……使学校成为现有的规模和布局。2005年,为了怀念将军,答谢其家人,县乡政府决定将板桥口乡中心小学更名为“正文小学”。
  “当时就想找一位领导为学校题词,于是母亲万玲找到了舅舅。”何凡说,在听说老区的贫困、学校的艰苦后,舅舅即刻挥笔为小学题写校名。
  时隔10年,当日的情景已经日渐模糊。由于万里的去世,何凡的母亲万玲仍然沉浸在悲痛之中,无法对题词的细节一一回溯。何凡说:“一向‘惜墨如金’的舅舅之所以这么爽快地挥笔,是因为通江县是革命老区,他有着情感在里面。而且他出身师范重视教育,关心山区里的孩子。这层层因素的综合作用,才让他破例。”
  从2010年起,何正文的家人每年都会拿出部分资金,奖励学校的优秀学生和教师。如今,学校分为小学和幼儿园两部分,共计1000多位学生,60名老师。“这个办学规模,现在在全县来说,可以跻身前20。”17日,通江县正文小学校长曾庆超告诉华西都市报记者。
  缅怀老人
  惊闻万里去世
  全校师生致哀
  “听闻万里去世,全校师生十分悲痛。”通江县正文小学校长曾庆超说,他曾给何协定(何正文大儿子)发短信,“请转达我们对万里爷爷逝世的深切哀思,请万玲奶奶保重寿体!请万里爷爷的家属节哀……”曾庆超说,他希望以全校师生的名义为万里敬献一个花圈,为此,万玲的亲属做了不少努力。
  7月17日,在万里同志的吊唁厅,这个花圈终于被摆放上去。
  曾庆超说,万里的题词对于这所学校有着深远的影响。“这份题词特别珍贵,在四川乃至全国的小学来说都是绝无仅有的。他代表了万里同志对于贫困山区孩子的关切,对革命老区的深厚感情。”曾庆超说,学校常常以万里的题词来激励学生和老师,大家都很受振奋,也增强了凝聚力。“现在他逝世了,谨以这个花圈,表达我们全体师生对他的敬意和缅怀。”
  (华西都市报记者 张元玲   摄影 吴小川)
 楼主| 发表于 2023-7-20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揭秘万里的晚年生活
时代人物

“今天我安全着陆了;下一步安度晚年;再有就是安乐死,这就是我的‘三安’。”刚从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岗位上退下来的万里,这样对家人说。

离休后的万里要求自己“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问事、不管事、不惹事”,他只兼任了中国桥牌协会、中国网球协会和中华文学基金会的名誉主席。

2006年万里90大寿时,党和国家领导人纷纷到中南海看望他,万里说:“我的身体很好,这主要是得益于我长期坚持‘一静’(打桥牌),锻炼头脑预防老年痴呆,坚持‘一动’(打网球),活动四肢保持血脉畅通,这两项活动,只要坚持,我相信人是可以活到100岁的!”

与聂卫平搭档打桥牌夺冠获得一套音响

万里儿媳妇王晓民的一篇文章中写道,万里曾表示最希望的结果是在打桥牌的时候叫到“3个NT”(桥牌术语:无将)一下子死在桥牌桌子上。

王晓民笔下的万里把桥牌认作是晚年的一项工作,他正正经经地说,我仍然每天上班,一个星期工作6天,只有周一休息。他打球、打牌从不迟到,中午稍一睡过就一边穿衣服,一边急着说,“快走!快走!迟到了!”见了牌友就道歉,“我来晚了,让你们久等了。”匆忙亲吻或拥抱过他们,就马上进入状态,神情自若。

“老人家打牌很像他平时的行事风格,他干工作时就是那么一股劲、一阵风,十分快捷,打桥牌也一样。”王晓民写道。他叫牌、出牌总是快人一筹,有时候“敌人”思考的长一点,他就嫌慢。“打牌时你是绝对不会把他当成一个九十多岁的老人。”

万里的桥牌是解放战争时期跟随邓小平解放大西南,由南京坐船去重庆的路上学的,之后成为邓小平打桥牌的伙伴。从那以后,无论工作多繁忙,即使动乱时期,他也会抽出时间打桥牌。

聂卫平也是万里的桥牌老搭档,两人从1986年开始合作,当年春节两人一起在天津打了将近十天。在天津的所有比赛中,两人搭档都是冠军,还在北京的比赛中夺冠获得一套音响。

获桥牌大师分最多的国家领导人

万里十分关注桥牌运动的发展,甚至关心每一次我国运动员参加世界比赛的成绩。当他们参赛回来,万里也总是要跟他们比试比试。王晓民在文中曾说,万里熟悉我国所有的桥牌名将,对他们的老家、牌技、甚至是特点和风格都了如指掌。

万里一直提倡桥牌要从青少年开始培养。“他说桥牌能开发人的智力,早学有好处,既高尚又廉价,经济成本很低,发明这项运动的人怎么这么高明,真了不起。”王晓民在文中写道。

万里自己的牌技也很高,曾经和世界桥牌名将、美籍华人杨晓燕女士共同合作获得1984年度世界桥牌最佳牌手奖――所罗门奖。这个奖是发给当年世界最优秀的桥牌手的。

《纽约时报》的桥牌专栏主编评价说:“南家(当时万里坐南家,杨晓燕坐北家)最后叫出的再加倍是进取精神的充分体现,表现出了一个人的非凡胆识,中国领导人似乎从心理上就倾向于加倍,这一点美国的外交官要牢牢记住。”

世界桥联主席曾称赞:“万里是目前世界获大师分最多的国家领导人。作为副总理,万里能担任中国桥协的名誉主席是中国桥牌界的幸福。”

网球球龄高达八十余年

万里的另一大爱好就是网球。大约在十几年前,他曾经在一次青少年网球活动中见到了万里。万里已经近九十岁,但是仍然坐着轮椅出现在了先农坛御耕苑宾馆的活动现场。那时的万里仍然会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先农坛打球。

万里在年轻读书时就迷上了网球。当时学校里有一片用黄土和沙子修建的标准网球场,当时基本每人会打网球。课间休息时,大家排队等候打球,用的是借来的木质球拍和捡来打秃了的球。

八十多年来,万里一直坚持着对网球的热爱,除了在战乱和“文革”被关押的岁月这个爱好曾不得不中断,但“文革”后,万里被放出来第一件事就是去打网球。那时的万里没有了专车,他就徒步走很远坐公共汽车约好球友到网球馆打球。

去年,万里的儿子万伯翱曾表示:“万里对网球一直很喜欢,由于年龄大了,前两年才挂拍。现在平时是住在医院里,身体状况还可以。去年还到北京先农坛网球馆现场去看比赛、评球。”

万伯翱说,万里已经获得了上海吉尼斯的3项纪录——坚持打网球、坚持看网球、职务最高等3项纪录。如今的人们打网球找个场地并不是困难的事,但是在几十年以前,北京并没有像样的网球场地。

北京修建第一片网球场地是在上世纪50年代,就是现在坐落在国家体育总局院内的北京网球馆。那时,万里任北京市副市长,同样酷爱网球运动的还有铁道部部长吕正操、国家体委副主任蔡树藩,他们三人分别负责出钱、出地、出工料,共同修建了两片黄土沙地混合的室内网球场地。

“文革”期间因为修网球馆,万里还被视为“封、资、修”的黑货遭到批判。

“文革”期间,万里刚刚恢复工作,他提出要修建一个国际标准的网球场馆——北京国际俱乐部网球馆。军代表不同意,说网球还要什么馆?浪费资金。但万里说北京冬天冷夏天热,秋冬风沙大。如果不修室内的,外國人就不愿意打,使用率会很低。在他力排众议下,这个网球馆终于建起来了,成为北京一个对外交流平台,许多外国使节和使领馆工作人员都在这里打网球,万里也经常参加。

到国际俱乐部网球馆打球的就有美国前总统老布什。当时老布什50岁时,任美国驻中国联络处主任,他曾在日记中坦陈,在这个场馆中打球是他在北京最难忘的记忆之一。

11年后,成为副总统的老布什在访华时与69岁的万里再次交手,进行了一场“花甲之战”。

比赛开始后,万里一方很快就落了下风,输了一盘,后来,国家网球队主教练谢昭赶来支援,双方各胜一局。

比赛结束后,万里意味深长地说:“人家美国的网球,发展比咱们早多了,就是打得比咱们好,整体水平比中国高多了啊……”

后来,老布什每次来华,总要约万里战上几个回合。网球成为他们之间共同的语言。

2000年3月2日,卸任后的老布什在人民大会堂担任“慈善大使”,他特意将当年那场大战时的合影签字后转送给了万里。他一直惦记着这位老球友。
发表于 2023-7-20 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遨翔天地间老友转载: 追忆 | 万里同志和他的“三不主义”
发表于 2023-7-20 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介绍万里同志和他的“三不主义”
发表于 2023-7-20 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遨翔天地间 发表于 2023-7-20 10:45
揭秘万里的晚年生活
时代人物

欣赏老师精彩转载。
发表于 2023-7-20 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要吃粮、找紫阳;要吃米,找万里”。
发表于 2023-7-31 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万里老了就心安理得,不东说西指,值得佩服!
发表于 2023-7-31 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遨翔天地间 发表于 2023-7-20 10:43
外甥追忆万里:晚年恪守"三不主义" 不担任名誉职务
原作者: 张元玲 来自: 华西都市报  收藏 邀请
  

谢谢老师介绍。
        
下一页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4-5-5 07:4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