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老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查看: 438|回复: 2

[史海钩沉] 二十世纪的伯乐和千里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6-28 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遨翔天地间 于 2023-6-28 10:46 编辑

二十世纪的伯乐和千里马
——记叶剑英和胡耀邦革命友谊片段
作者:严如平  

叶剑英同志在粉碎“四人帮” 后,高瞻远瞩, 深谋远虑, 在向中央举荐邓小平同志复出的同时, 竭力举荐比他小18岁的胡耀邦同志出任中央领导工作, 为世人所注目。有人称誉他们是当世的伯乐和千里马。笔者谨以拙笔追溯叶、胡两人忘年之交的革命友谊, 记述他们为党和国家共建功勋的若干片段。
“ 军调部少将” 怒斥美国军官
叶剑英同志是中国革命的一位元勋。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 他就是孙中山麾下建国粤军第二师参谋长; 孙中山创建黄埔军校, 叶剑英任教授部副主任, 为中国的民主革命培养出大批优秀将领; 北伐战争中担任号称“铁军” 的第四军参谋长。在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的白色恐怖岁月, 叶帅毅然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参加南昌起义, 又与张太雷、叶挺等人发动广州起义。此后, 在中央苏区、在长征中、在延安, 他都在中央担任参谋长的重任, 协助毛泽东、周恩来和朱德、彭德怀指挥重大战役, 足智多谋,有胆有识, 真是运筹于帷幄之中, 决胜于千里之外。他在长征中发现张国焘拒绝北上、企图分裂中央时, 立即报告中央, 为挽救革命立下了大功。然而他功成不居, 深藏若虚。
叶剑英同志的足智多谋和领导才华,耀邦同志早在中央苏区和长征中就有所闻, 对于叶帅协同周恩来副主席在西安事变后同国民党唇枪舌剑, 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 更是钦佩不已。然而他们两人真正相识, 是在1941年延安整风之时。其时叶帅从重庆回到延安, 担任中央军委参谋长, 耀邦在军委总政治部任组织部长。在整风运动中, 耀邦参加总参谋部的审干工作, 在康生一片“特务如毛” 的嘈声中, 坚持重证据不轻信口供, 没有冤枉一个好人。叶帅对这个年轻的小个子组织部长留下了良好印象。后来他知道耀邦常常秉烛夜读, 好学深思, 更是夸赞, 因为他自己也是一位酷爱读书、知识渊博的人。
抗日战争胜利后, 党中央分析国际国内形势, 于1945年9月,确定“向北发展, 向南防御” 的战略方针, 以打击和阻止国民党军队北进, 完全控制热河、察哈尔两省, 发展和控制东北。中央陆续调遣20名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占总数77名的四分之一多,其中还有4名政治局委员) 率领2万干部和11万大军挺进东北。胡耀邦同志于11月奉派率领东北先遣支队离延安东进, 作为中央大队人马挺进东北的先遣。他们一行骑马前进, 过黄河, 经山西,先到张家口, 一路将沿线各地情况及应注意事项报告延安。这时张家口已为我们解放, 是晋察冀军区和中央局的所在地。他们稍事休息后继续快速东进。但是到了平泉的八沟, 形势突然发生变化。原来, 国民党第十三军在美国海军的帮助下, 从葫芦岛登陆, 已抢先占领了平泉县城, 摆开了阵势, 阻止我方继续出关。
这时已进入1946年, 国共双方出于各自的战略需要, 在美国
政府的调停下, 于1月10日签定停战协定, 自1月13日午夜起双
方就地停火。耀邦同志率领的东北先遣支队也就原地待命。晋察冀中央局报经中央同意, 决定胡耀邦任冀热辽军区政治部主任(司令员是萧克, 政治委员程子华) 。由于几个月来跋山涉水,风餐露宿, 又紧张投入军区的工作, 耀邦同志突然在八沟病倒了。他连日高烧不退, 腹部(实为肝区) 疼痛难忍, 又腹泻不止。部属把他从八沟前线送回承德, 回到避暑山庄, 延请医生来诊治, 但未见好转。军区领导十分焦急, 考虑到承德离北平较近, 北平又有正进行国共谈判的中共代表团, 乃向北平发电求援。其时根据停战协定, 在北平设立有国民党政府代表郑介民、中共代表叶剑英、美国政府代表罗伯逊3人组成的军事调处执行部, 负责监督执行停战协定。当叶帅知道耀邦同志患病后, 当即决定派军调部的飞机去承德, 把耀邦同志接到北平, 入住军调部驻地———东长安街北平饭店, 在三楼专门一个房间。 为了让耀邦同志名正言顺地住在军调部, 叶帅还让耀邦同志协助整军处处长刘亚楼一道工作, 并佩戴少将军衔, 以与美、蒋军方相对应。
耀邦同志在北平饭店住下后, 到协和医院去诊治, 确诊为阿米巴肝炎。北平地下党的同志也请来著名中医。叶帅亲自来看望, 发现耀邦同志病得不轻, 要有专人护理才行, 还有熬煎中药等事需人负责, 乃下令把从延安护卫耀邦同志到承德的警卫张澄海也调来北平, 加衔为中尉副官。
病情日趋好转, 耀邦同志就帮助叶帅和刘亚楼同志同国民党和美国方面展开了复杂而微妙的斗争。有一次耀邦在军调部走廊打电话, 一个美国军官也要打电话, 等得不耐烦了, 叽里咕噜地念叨个不停。耀邦打完电话后严厉地对他说: 你咕噜些什么? 你有什么了不起! 滚你妈的蛋! 把对方噎了回去。此事一时被传为佳话, 叶帅听说后, 赞扬耀邦硬气, 个子小胆子不小, 敢跟高鼻子大个子争高低, 是个男子汉大丈夫!
从左倾“围剿” 中被解救出来
最能表现叶帅与耀邦同志深厚友谊的是1965年搭救耀邦由陕西回京的事。
1964年11月, 耀邦同志被党中央派往陕西, 任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二书记兼陕西省委第一书记。其时正值毛泽东发动的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如火如荼之时。耀邦同志到陕西后, 敏锐地发现运动过火, 打击面宽, 抓人多(1964年全省逮捕6470人、扣留5000多人)、开除党籍多(3200多人)、开除公职多(1450余人),广大干部群众心情紧张, 而生产形势十分严峻。他与省委研究后果断决定“三暂停”: 捕人暂停, 双开(开除党籍开除公职) 暂停, 面上夺权暂停; 后来他又提出简单粗暴、混淆是非的文艺批判和学术批判暂停, 打击投机倒把的群众性运动暂停, 对9500多名“投机倒把分子” 要进行复查。同时他又以极大的热情领导和推动各级干部狠抓当前工农业生产, 主张放宽政策, 搞活经济。他在春节第二天从西安出发, 调查考察了十几个县, 于2月14日发出《电话通讯》, 提出了解放干部的“四个一律”: 社教以来处分过重的干部, 一律实事求是地减轻下来; 停职和撤销工作尚未处理的干部一律先放到工作岗位上去, 待问题完全查清或经过一段考验后再作结论; 过去犯有某些错误已经交代过的干部, 不再“ 洗手洗澡” , 只要搞好工作搞好生产, 一律以往不咎; 从今以后继续干坏事的,不管职务多高,一律从严处理。耀邦同志的这些重要意见, 受到全省广大干部和群众的极大欢迎, 搞好工作和生产的劲头很大。
但是在左倾错误泛滥的当时, 耀邦同志受到了西北局和陕西省委某些领导的严厉批判, 说他是“大搞纠偏运动, 大刮翻案风”, 是“以停止革命的手段去抓生产”, 是“否定党的打击资本主义自发势力的方针”, 是“搞物质刺激”, 是“违反集体领导原则” (指用个人名义发《电话通讯》) 等等, 竭力想把耀邦同志的主张上纲到路线错误和“与中央对抗”; 更有人诬言他是反对刘少奇同志。西北局领导从2月下旬起大会小会连续批判不停,直批得耀邦同志突发大脑蛛网膜炎, 医生说有生命危险, 才被抢救住进了医院。但一俟病情稍有缓和,他们继续“围剿”批判不止。
6月上旬, 批判耀邦同志的省委会议还在有气无力地进行,在北京的叶帅偕同张宗逊、张爱萍上将突然乘坐军用专机来到西安“视察军事工作”。原来, 叶帅从贺龙元帅那里听说耀邦同志因为大力纠正左倾错误, 解放干部、狠抓生产而遭到残酷批判陷于困境, 大为震惊。叶帅自建国以来也因为抵制左倾错误而不断受到批判———先是批判他在南方局反对 “地方主义” 软弱无力,对海外华侨和侨胞的政策太“右”, 而免去了他中南局代理书记等职, 改任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部长; 后来又批评他在军事工作中反对教条主义是“右倾机会主义”。尽管他现在挂名军事科学院院长之职而赋闲在北京, 但党和国家的大事他一直萦怀, 对于日盛一日的左倾错误深为忧虑。当他获悉耀邦同志敢于顶风纠左, 甚为钦佩, 对耀邦同志现今之困境深表同情。他当即挺身而出, 以大无畏的气概约同两位上将西行搭救。
叶帅与张宗逊、张爱萍到达西安后, 在当晚西北局和陕西省委、省政府的欢迎宴会上, 即展开了交锋, 张爱萍高声说: “我们一进潼关, 就看到陕西的麦子长势喜人, 看来是一个大丰收。耀邦瘦了, 陕西肥了, 耀邦对陕西是有功的啊!” 说得西北局和省委的那些人哑口无言。宴会结束后, 主人们向叶帅告辞, 叶帅说: “耀邦, 你留一下。” 耀邦同志单独留下后, 叶帅问: “我听贺老总说, 这个地方在整人啊?!” 耀邦同志说: “您不问我还不敢说呢! 我已经做过6次检讨还过不了关。” 叶帅问什么问题,耀邦同志介绍了情况。叶帅说: “老弟啊, 你在旧社会少吃几年饭, 你斗不过他们啊! 在西安说不清楚, 回北京去谈嘛!” 耀邦同志说: “我走不脱呀!” 叶帅说: “我带你走嘛!”
耀邦同志于6月11日在省委常委会议上进行了8条申辩的发言后, 于6月18日向西北局请假回北京治病。西北局知道是叶帅要带他走, 无法阻挠。6月20日, 耀邦同志搭乘叶帅的军用专机回京。临登机时, 叶帅说: “耀邦走吧, 这个地方不好搞啊!”
耀邦同志能够脱离左倾“围剿” 的险境回到北京, 真可说是死里逃生。他对于叶帅大义救他的感激之情是深藏于心底而永远难忘的。他们两人的革命情谊从此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但叶帅和耀邦同志的蒙难经历并未就此结束。
“文革” 开始不久, 耀邦同志即被“停职反省” 而打倒, 又因“拒不认罪” 而久久不得解放。叶帅也因反对林彪、江青之流的倒行逆施而被诬为“二月逆流黑干将”, 直到林彪自我爆炸后,毛泽东才不得不把叶帅请出来主持军委工作。但是“四人帮” 继续横行霸道, 复出的邓小平同志竭力整顿亦是困难重重。担任中央副主席的叶帅忧虑不已。1975年春, 叶帅去中央党校讲话, 发现耀邦同志也在“四人帮” 为整肃老干部而专门举办的“读书班” 里, 当即约他谈话。叶帅得知耀邦同志因一直拒绝在“反党反社会主义反毛主席” 的结论上签字而被挂在那里后, 回到中南海即告知了邓小平同志。7月7日, 中央发出通知, 任命胡耀邦同志为中国科学院第一副院长、党的核心小组第一副组长(院长和组长是郭沫若)。耀邦同志到科学院后, 立即大刀阔斧地开展全面整顿, 并且领导起草了石破天惊的《汇报提纲》。不幸, “四人帮” 疯狂反扑, 掀起了一场“反击右倾翻案风” 运动, 《汇报提纲》被批为“大毒草”, 只工作了120天的耀邦同志又被打倒。叶帅此时也被冠以“养病” 之名而被夺权。
中兴大业的“ 新隆中三策”
1976年9月毛泽东逝世后, “四人帮” 加紧了篡党夺权的步伐。叶帅洞若观火, 取得了华国锋、汪东兴的支持, 作出果断决策, 一举粉碎了“四人帮”。但是如何治理濒于崩溃的党和国家?叶帅陷入了沉思。他需要获知党内有识之士的见解。除自己与几位老帅频频晤谈, 并把邓小平接来西山自己的住处便于商讨外,他还让儿子叶选宁到胡耀邦家去看望和问候。耀邦同志对选宁说: “请你捎几句话给你爸爸和华主席: 现在我们党的事业面临中兴的大好时机。中兴伟业, 人心为上。什么是人心? 第一是停止批邓, 人心大顺; 第二是冤案一理, 人心大喜; 第三是生产狠狠抓, 人心乐开花。”
叶帅听了选宁回来的报告, 赞赏耀邦同志的3条建言, 犹如诸葛亮的“隆中三策”, 实在是在政治、组织、经济3个方面使党和国家摆脱危机、扭转乾坤的大纲, 深以为是。但是他看到华国锋等人这时正热衷于“高举红旗”、“继承遗志”, 胡耀邦的话不可能听得进去, 乃精心谋划中兴之计。他胸有成竹地以高超的领导艺术, 先易后难, 分步行动。先是一再委婉地劝华及早恢复邓小平的工作及“停止批邓”, 同时他竭力向华国锋等人推荐耀邦同志出来工作。好在1962年胡到湖南任省委书记兼湘潭地委第一书记时, 华是第二书记, 他们两人有过一段很好的合作共事经历, 华表示可以不咎“右倾翻案风” 之错, 适当安排工作。可是耀邦同志认为, “两个凡是” 之下无法工作。叶帅于1977年2月约胡来西山自己的家里, 劝导他: “你还是出来工作好, 也是帮助我嘛! 太重要的部门, 他们不放心你去, 中央党校要恢复, 想让你当常务副校长。” 叶帅还寓意深长地说: “我看也好, 党校远在西郊, 是非少点。凭你的智慧和才干, 在那里是可以搞出点名堂来的。”
果然, 耀邦同志1977年3月到中央党校后, 本着有错必纠的精神率先平反党校历年来的冤假错案, 落实干部政策; 同时精心指导几位教师写出了《把“四人帮” 颠倒了的干部路线是非纠正过来》(1977年10月7日粉碎“四人帮” 一周年时在《人民日报》发表) 和《毛主席的干部政策必须落实》(1977年11月27日《人民日报》以“本报评论员” 名义发表), 在全国大造平反冤假错案的舆论; 还创办中央党校内部五日刊《理论动态》, 在理论思想战线吹响解放思想的号角, 向教条主义和个人迷信发起猛烈冲击。对耀邦同志的这些举措, 叶帅深表赞赏和支持, 要他大胆放手地干。
中央党校在耀邦同志的主持下, 经过充分筹备, 于10月9日
举行开学典礼。叶帅特地赶去参加, 并发表讲话, 要求中央党校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 肯定了耀邦同志提出的“应当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指导下, 以路线斗争的实际结果为标准, 也就是以社会实践为标准”, 认为这个提法非常好。
叶帅向中央举荐耀邦同志, 支持他首先在中央党校这个舞台上揭开了拨乱反正的序幕, 冲破了“两个凡是” 的阻挠和束缚,为国家的中兴打开了“停止批邓”、“平反冤案” 和以实践为标准总结“文革” 的局面。
找一个断案如神的包公
如上所述, 耀邦同志在中央党校精心指导几位教师撰写的两篇平反冤假错案的文章在《人民日报》发表后, 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各地成千上万的干部、知识分子纷纷上书、上访党中央提出申诉, 中央组织部一时成了众矢之的。但是把持中组部的郭玉峰, 坚持“两个凡是”, 顽固抵制平反, 激起中组部内外许多老干部的愤怒, 也纷纷上书党中央。1977年11月, 叶帅在中央几次提出, 要解决中组部的问题, 并说: 喊冤上访的人这么多, 要找一个断案如神的包公啊! 经过反复商议, 华国锋、邓小平(于7月恢复工作) 等都同意胡耀邦同志出任中央组织部长兼中央党校副校长, 于12月10日发出正式文件。
叶帅对于“冤案一理, 人心大喜” 是深表赞赏的。他多次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 为了国家长治久安和党的兴旺发达, 必须要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坚决平反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冤假错案, 尽快地把大批蒙冤受屈的领导干部解放出来。他对于耀邦同志去中组部主持这项工作, 更是无限信任, 一再说尽可放手干。
耀邦同志到中组部后, 亲自接待上访、批办来信, 要求把中组部办成党员之家、干部之家。他亲自主持重新调查和审理薄一波等61人的所谓“叛徒集团案” 等重大案件, 冲破重重阻挠, 坚决落实干部政策, 不仅解决十年“文革” 中的各种冤假错案, 还把以往历次政治运动以至建国以前的大量冤假错案都加以平反昭雪。他旗帜鲜明地提出: 凡是不实之词, 凡是不正确的结论和处理, 不管是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搞的, 不管是哪一级、什么人定的、批的, 都要实事求是地改正过来。这个“两个不管” 与“两个凡是” 针锋相对, 极大地推动了平反冤假错案工作的开展。当时党中央分管组织工作的副主席汪东兴竭力阻挠说:61人案、彭德怀、陶铸, 都是毛主席党中央批准定的案, 不能随便翻过来。甚至厉声地训斥: 你还要不要工作! 但是耀邦同志有叶帅等人的坚决支持, 更有“我不下油锅谁下油锅” 的无畏气概, 一往无前, 坚持不懈。
耀邦同志在叶帅支持下, 还坚持对55万多名被反右派运动定为右派分子的党内外各级干部和知识分子、民主人士予以认真甄别, 平反昭雪。尽管阻力极大, 有人硬说“反右派运动是正确的, 必要的,问题只是扩大化了” 、“ 只有少数搞错了”, 但耀邦同志坚持“有错必纠”, 有计划有步骤地把应该平反的“右派分子”一一予以平反改正(有人引证1962年有个文件说反右不存在平反问题, 只能叫改正。胡为减少阻力, 说“改正就改正吧”), 包括轰动一时的“六教授案”、被诬为“要杀共产党” 的葛佩琦案等等。胡还要求对“改正”
了的干部和知识分子恢复工作或重新安排工作, 恢复党籍和团籍, 给予一视同仁的待遇, 这使得大批优秀人才获得彻底解放, 其中有些人后来还担任了党和国家的领导职务, 如朱镕基、费孝通、钱伟长等等。当年那些猛抓右派的人, 一再念念有词“反右派运动还是必要的、正确的”, 尽管对于胡耀邦把55万多名“右派分子” 都予以甄别平反心里有多么不痛快, 嘴上也不能不说这是一件很必要的重大政治措施。
十一届三中全会完全肯定了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 中央政治局并在叶帅等人的推动下, 作出了为1976年**等重大案件平反的决定, 更是有力地推进了全国大规模清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据统计, 从1978年至1982年的几年中, 共计清理“文革”中发生的案件达30万件之多, 复查建国前后的历史遗留案件更达110万, 总计使300多万干部、知识分子的冤假错案得到平反纠正, 47万多名共产党员恢复了党籍, 上千万无辜受株连的干部和群众得到了解脱。
回顾这段历史, 使我们清楚地看到, 像这样大规模地、彻底地平反历史上的冤假错案, 不仅没有使我们党丧失威望, 反而是有力地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大公无私、光明磊落, 有力量纠正自己的错误, 因而重新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和爱戴。几百万被羞辱的人格、尊严恢复了, 人民的心情舒畅了, 社会安定团结了。不妨设想一下, 如果没有当年叶帅在中央多次提出要坚决平反冤假错案, 没有他坚决支持胡耀邦放手去干, 那么, 成千上万的冤假错案还要拖延多少时日? 蒙受冤屈的人及受株连的人是何境遇?国家和社会的长治久安与兴旺发达又从何谈起? 在叶帅全力支持下, 耀邦同志平反冤假错案这一历史功绩, 实非他人可以比拟的。
一切真理和各项工作都要经受实践检验
今天的青年怎么也想像不到, 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不久, 尤其是十年“文革” 中, 人们判别是非和真理的标准, 不是客观事实和千百万人的实践, 而是毛泽东的指示甚至是他的某一句话。“毛主席的话句句是真理”、“一句顶一万句”, 尽管发明人林彪已经葬身沙海, 但他的这种谬论一时仍然被许多人奉为圭臬, 甚至以“两个凡是” 的形式, 铸成人们的精神枷锁。
历史的发展到了这样一个关头: 若不破除“两个凡是”, 中国就只能是按毛泽东的话语继续“以阶级斗争为纲”, 搞“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 继续搞“一大二公” 的社会主义; 亿万人民只能“三忠于”、“四无限”, 忍饥挨饿地高唱“莺歌燕舞” ……尽管当时邓小平同志提出了“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 但是有的人马上把这个提法接过去, 说“全党要完整地准确地领会和掌握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伟大理论”。
叶帅深刻地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他在1977年10月中央党校的开学典礼讲话中特别强调: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一定要恢复和发扬实事求是的作风, 做大无畏的彻底的唯物主义者。” 理论“ 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如果理论不能指导实际, 不受实际检验, 那算什么理论! 决不能把理论同空谈吹牛甚至撒谎混为一谈。” 他在这段话中明确地提出了“理论要受实际检验” 的观点, 破除了“句句是真理” 的迷信。这是石破天惊之言, 为后来的真理标准大讨论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真理标准大讨论, 是以胡耀邦亲自审阅修改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978年5月10日在《理论动态》刊载, 次日起在《光明日报》等报刊正式发表) 拉开帷幕的。一时间, “两个凡是” 的坚持者群起严厉指责, 主管宣传思想工作的中央副主席汪东兴5月17日更是明确定性地说, “这篇文章理论上是荒谬的, 思想上是反动的, 政治上是砍旗帜的”; 6月15日又说这篇文章“最坏的是把矛头对准毛主席”。叶帅则旗帜鲜明地于5月29日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政治工作要实事求是、理论要受实践检验的思想。他几次向华国锋谈到要重视真理标准的讨论,7月在政治局常委会议上更是鲜明地表示: “我不主张对讨论采取压制态度, 对待毛泽东思想不能采取教条主义态度。” 叶帅这种马克思主义的原则立场, 对正在展开的真理标准讨论是极大的支持和鼓励。8月间, 叶帅在中南海的电影放映厅遇见耀邦同志,他向叶帅提出, 真理标准这个问题, 不光是理论问题, 而且在各条战线的实际工作中都存在这个问题。哪个地方工作好不好, 生产搞得怎样, 对人的处理是否正确, 干部谁有能力, 文艺作品怎样, 都不能凭某某人的一句话, 而要靠实践来检验; 就连高举,你是真高举还是假高举, 也要看实践, 而不能光凭你说得多, 喊得响。他想把这场讨论扩大到实际工作中去。叶帅听了连连称是, 赞成耀邦同志把这场讨论扩大, 写一篇《一切都要经过实践的检验》, 把真理标准引申到现实工作的拨乱反正上来。
叶帅对真理标准大讨论的进展情况密切关注。他敏锐地看到, 思想理论界长期深受左倾教条主义的影响, 还有许许多多问题不是一两篇文章所能解决的, 而牢固树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观点又极为重要。这年9月, 叶帅向华国锋和中央政治局常委提议, 把搞理论工作的同志召集到一起, 开个务虚会,让大家把不同意见摆出来, 在充分民主讨论的基础上, 统一认识, 把这个问题解决好。尽管当时汪东兴等人觉得现在报纸上已经批评开了, 许多省和军队的负责同志都表了态, 再开务虚会也讨论不起来、统一不了认识。但是其他中央常委都赞成叶帅这个提议。11月至12月举行的中央工作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 真理标准问题都是一个议题, 但是因为议题多, 时间有限, 这方面的问题不可能花很多时间来解决。中央政治局经过商讨, 决定还是按照叶帅的提议, 在三中全会之后, 专门召开一次理论务虚会,进一步把这个问题解决好。华国锋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中宣布了这个决定, 并说: “中央相信, 有这一次中央工作会议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精神作指导, 这个问题一定能够解决好。”
理论务虚会于1979年1月18日至4月3日举行。这次会议在耀邦同志主持下, 以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 贯彻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方针, 恢复和发扬了民主讨论的好风气, 因而突破了思想理论领域的诸多禁区, 进一步分清了思想路线的是非, 有力地推动了解放思想的进程。尽管这次会议有其令人遗憾之处, 但是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对于反对和清算左倾错误, 对于推动拨乱反正和促进改革开放, 其历史功绩是毋庸置疑的。
正是高瞻远瞩的叶帅坚决支持耀邦同志组织开展这场真理标准大讨论, 掀起了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才使得全国人民能够掌握拨乱反正、建设“四化” 所迫切需要的思想武器。我们不难想像: 如果没有这场真理标准大讨论, 封建迷信、个人崇拜、唯上唯书、“两个凡是” 就会继续禁锢我们的头脑, 左的错误就会继续横行, 可怕的“文革” 就会“七八年再来一次”, 无数冤假错案就难以平反昭雪,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不可能代替“以阶级斗争为纲”。
社会主义不能没有民主和法制
叶帅长期以来对于“舆论一律”、万马齐喑的局面感到担忧, 对于林彪、“四人帮” 煽动群众“无法无天” 更是深恶痛绝。他曾经多次指出, 我们党所以会犯错误以至酿成十年“文革”, 一个重要教训就是党内没有充分的民主, 国家没有健全的法制。1978年3月, 叶帅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就十分重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他指出: 历史的教训使我们懂得, 一个国家非有法律和制度不可。要使我们的国家经济高速度地向前发展, 就要保持必要的社会政治安定, 就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 并要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他不顾年迈力衰, 亲自主持了宪法的修改, 把民主和法制建设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叶帅的这个思想, 胡耀邦同志是十分赞成的。还在“文革”后期, 胡耀邦同志就开始思索我们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种种弊端的缘由, 感到党的民主集中制受到严重破坏, 个人崇拜之风盛行,党内民主生活不健全, 是一个根本问题。他与叶帅谈到这个问题, 叶帅说, 多年来, 我们党的生活极不正常。党内生活不健全, 就不可能保证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 坏人坏事就制服不了。耀邦同志深表赞同。1978年他在中共中央组织部工作时, 便与曾志、陈野苹等同志反复研讨这个问题。针对党内政治生活不正常的种种弊端, 主持起草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十二条。
这个《准则》后来经过反复修改, 在1980年2月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上通过, 成为全党政治生活的法规。
在党内外充分发扬民主, 叶帅认为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问题, 他在1978年12月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中, 就把民主问题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加以专题阐述。他说: “只有充分发扬民主, 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广大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 集思广益, 群策群力地建设社会主义; 只有充分发扬民主, 才能广开门路, 及时地发现我们党的优秀人才, 把他们充实到各级领导岗位上去; 只有充分发扬民主, 才能保障广大干部和群众有对领导实行监督和批评的权利, 从而有可能及时发现和揭露像林彪、‘四人帮’ 一类的阴谋家、野心家、两面派, 巩固我们的政权,使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有切实的保证。”
叶帅在讲话中, 还批判林彪、“四人帮” 制造的一种错觉:似乎实行民主就是等于复辟资本主义。他们以封建主义冒充社会主义, 对任何与他们不同的意见都扣上“资产阶级”、“资本主义” 的帽子, 使得我们一些同志的思想被搞乱了, 分不清什么是封建主义、什么是资本主义, 什么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中国经历了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在我国没有得到充分发展。我们的社会主义是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基础上开始建设的。所以我们解放思想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注意克服封建主义思想残余的影响。列宁说过, 不仅要宣传科学社会主义思想, 而且要宣传民主主义思想。我们要破除封建迷信所造成的精神迷信, 从禁锢中把我们的思想解放出来。
叶帅在讲话中还尖锐地指出, 发扬民主取决于领导干部必须具有虚心听取群众意见、勇于自我批评的精神和态度。有些人嘴里也天天喊要批评自我批评, 要谦虚谨慎, 可是稍微尖锐的意见一来, 他们的面孔就拉长了。他们只会批评别人, 从不批评自己, 老虎屁股摸不得。
后来, 叶帅还对胡耀邦说: “扫清封建主义思想非常重要。马克思早期著作中有很多就是反对封建农奴制的。”
叶帅的这些话说得多么好啊! 今天重温叶帅25年前这些话语, 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 反对封建主义, 批判和克服封建主义思想残余的影响, 实现党内生活民主化和人民政治生活民主化, 仍然应该继续重视继续抓紧, 不可有丝毫松懈的时候。
长征接力有来人
叶帅是在我们国家进入历史新时期后, 第一个着重提出注意选拔年轻干部、重视培养接班人的领导人。此后, 邓小平、陈云等同志也再三提出要重视干部的年轻化。
叶帅还在中央政治局和常委会上, 一再提出要注意选拔年轻一些的同志参加到中央领导班子中来。他对于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中央政治局增补了63岁的胡耀邦很是高兴。中央工作会议后期, 华国锋同志提出要胡耀邦到中央来工作, 叶帅早有此意, 立即表示赞同。胡耀邦说自己只有领导一个部门的工作经历, 恐怕难以胜任如此重职。叶帅说, 数你年轻了, 这两年干得也好, 站得住, 来中央帮助我们分挑一些担子, 我们会支持你的。于是中央政治局决定胡耀邦任中共中央秘书长, 主管中央日常工作; 并兼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据李锐同志对笔者说, 叶帅还曾提议胡耀邦当中央副主席, 胡说“这怎么可以” 而未肯接受。但是叶帅一直十分器重像胡耀邦这样一些年富力强的优秀干部。他在《八十书怀》中曾有“长征接力有来人”的豪迈诗句, 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为了加强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领导, 在1980年2月举行的十一届五中全会上, 决定恢复设立中央书记处, 并选举胡耀邦为总书记。叶帅在讲话中对胡耀邦为总书记的中央书记处寄予厚望, 并说: 中央书记处是党中央的书记处, 不是政治局的书记处, 也不是中央常委的书记处。书记处处在第一线, 负责处理中央日常工作, 它的职权和工作范围还应该扩大一些。
这年11月至12月举行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 华国锋同志辞去党中央主席的职务。在叶帅和邓小平等同志的举荐下, 政治局一致同意, 向六中全会建议: 选举胡耀邦同志为中央委员会主席;在六中全会前, 暂由胡耀邦同志主持中央政治局和中央常委会的工作。1981年6月的十一届六中全会, 正式选举胡耀邦同志为中央委员会主席, 叶帅不胜欣慰, 实现了他荐举贤能的心愿。历史证明, 他为我们党和国家的中兴, 选了一位优秀领导人。
叶帅对新老交替, 更是以身示范, 率先退休让贤。早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他就一再表示, 自己年岁大了, 请求中央同意他离休的要求。但是党和国家的大业离不开这位智谋超群的老帅, 到十二大仍选他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名列第二位。他看到胡耀邦和大批年富力强的同志走上中央领导岗位, 在十二大的讲话中表示“由衷地感到喜悦”, 引用唐朝诗人李商隐“雏凤清于老凤声” 的诗句, 勉励新上来的年轻同志要后来者居上, 善于学习, 挑起重担, 奋勇前进。他再次表示, 从党的事业着想, 要求退出领导岗位。直到1985年9月, 党的十二届四中全会才同意叶帅的离休请求并给他写了致敬信。叶帅赋诗“矢志共产宏图业, 为花欣作落泥红”, 显示出他的高风亮节。他是我们党的领导人中主动请求离休的第一人, 为废除领袖人物终身制开创了光辉的范例。
(2003年4月)
[作者系离休老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 早年曾在胡耀邦同志身边工作过, 是《胡耀邦传》的作者之一]
发表于 2023-6-28 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遨翔天地间老友介绍: 二十世纪的伯乐和千里马,  下午好
        
下一页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4-5-5 05:1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