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老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查看: 531|回复: 4

[史海钩沉] "第一大将"粟裕:被毛泽东列为抗美援朝第一人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17 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遨翔天地间 于 2023-1-17 18:10 编辑

      第一大将"粟裕:被毛泽东列为抗美援朝第一人选 
  凤凰卫视《风范大国民》曾推出的一档节目,带人们走近这位“无冕元帅”。开国“第一大将”粟裕的人生颇为传奇,他卓越的军事才能更是为人称道。从一名普通的班长成长为叱咤风云的野战军统帅,全歼整编74师、指挥淮海战役……

以下选登该期节目文字内容。
  全歼整编74师声名大振
  粟裕身为共和国第一大将,一生经历了两个历史时期,即打天下的战争年代和建国后的和平年代。前一个年代,粟裕从一名普通的班长一步步走到野战军的统帅,毛泽东对粟裕言听计从,粟裕的战略思想和军事思想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后一个年代,政治风云变幻,此后,粟裕的历史形象被人随意歪曲,粟裕的历史贡献被人随意抹杀。直到粟裕去世10年后,一桩长达36年的冤案,才得以了结。
  马鼎盛(凤凰卫视主播):为什么说粟裕是开国大将军?解放军十员大将,粟裕排名第一。中共打江山的三大战役,粟裕指挥了淮海战役,战功卓著。最难得的是粟裕敢于对毛泽东的命令提出不同意见,多次犯颜直谏,有古大臣之风。粟裕在红军反第一次围剿,消灭了国民党第18师,活捉师长张辉瓒。毛泽东填词以作纪念。1984年2月5日粟裕逝世,中共中央的讣告中说他“尤善于指挥大兵团作战”,这么高的评价在开国将帅中绝无仅有。毛泽东对粟裕言听计从,使他的战略思想和军事思想在解放战争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解说:1947年,蒋介石对山东根据地和解放区实施重点进攻。陈毅粟裕领导的华东野战军奋力迎战。双方在孟良崮展开争夺战。整编74师是国民党军王牌中的王牌,全美式机械化装备,号称国民党五大主力,也是蒋介石的御林军。师长张灵甫出发前曾狂言:“把陈毅赶进东海里喂鱼去!”粟裕全面分析了敌我态势后,决定突破惯用手法,实行牵制战略。
  粟裕:我们那时候发动十几个纵队,只用了五个纵队来消灭这个七十四师,其他纵队都担负牵制,这也是不合乎常规的。常规都是牵制队少,突击队多,可是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牵制队不多,就不可能打这么一个迁灭战。
  解说:74师的四周是5个华野的主攻纵队,而在外边有国民党的10个整编师援军。战争到了第3天,74师发起疯狂进攻。
  粟裕:打孟良崮,开始敌人很凶,而我们是仰攻,敌人是居高临下,我们也是很吃力,但最后六纵占领了垛庄,把他的后路切断了,把张灵甫的后勤机关打掉了,这时敌人军心动摇了,援军也没有希望了,这也可以说,这是一个转折。
  解说:总攻命令下达后,华野主攻部队攻上孟良崮,击毙师长张灵甫。
  粟裕:七十四师太骄傲了,突出前进,我们就把他这个突出来的,就将了他的军,那个时候我们也是恨死那个部队了,我们也是打红了眼睛,非把他消灭掉不可。
  解说:张灵甫到死都没有想到,那个没有受过科班军事训练的小个子粟裕,竟有如此胆量,敢拿他和他的王牌军开刀。整编74师全部被歼,粟裕也因“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而声名大振。
曾两次直言毛泽东的指挥失误
  马鼎盛:1928年他参加湘西起义后上井冈山。在老七溪岭战斗中,粟裕趁敌人疲惫松懈之时发起攻击,击溃敌人后仅带3人乘胜追击,俘虏一百多敌人。朱德夸他是“青年战术家”,因屡立战功,粟裕一路升任营长、团长、师长,红四军参谋长,创建了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粉碎敌人四次大规模的“围剿”。粟裕在战斗中总是身先士卒,他多次受伤,左臂中弹成为残疾。
  马鼎盛:1943年,粟裕率领数千人在苏北车桥歼敌军一千多,其中包括毙伤日军三泽大佐以下460余官兵。打败伪军不稀奇,能一口气吃掉四五百日本鬼子,那已经接近“平型关大捷”的档次了。捷报传到延安,慧眼识将才的毛泽东预言说:“这个从士兵成长起来的人,将来可以指挥四五十万军队。”
  一代军神刘伯承说:粟裕是我军最优秀的将领

  解说:也是这个从士兵成长起来、被毛泽东赞赏的人,曾经两次直言毛泽东在解放战争中的指挥失误。一次是在1946年解放战争期间,为扩大战果,中央决定将内线作战改为外线出击。由战略防御改为战略进攻。把战争引向国统区。毛泽东要粟裕兵出淮南,粟裕回电说,不要到淮南去了,还是先在内线打好处多,天时、地利、人和,对我们都有利。
  粟裕:古时候就有这样的话,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我们只照抄照转上面的命令,这样下去非打败仗不可,高级指挥员不仅是熟练于在战役方面进行指挥,而且应该懂得一些战略问题,要研究战略问题,有三个方面,就是敌情、我情、民情。
  解说:最终毛泽东被说服了,同意先在内线打。结果,打出了一个七战七捷。在何时渡江问题上,粟裕再一次与毛泽东起了争执。1948年初毛泽东要粟裕率领三个纵队渡江南进,粟裕用了整整40天的时间,反复思考精心谋划,最终他向中央发出电报,并使用了斗胆直陈的措词。
  粟裕:我带三个纵队下江南,其直接目的是要调动敌人跟着我们部队去,而减轻刘邓在大别山的压力。我考虑到固然能够调动一部分敌人,当时敌人的四个主力,战斗力比较强的主力部队调不动,蒋介石不会把他们调到江南去跟我们打游击,在中原战场这四个主力军调不动,就不可能减轻敌人对刘邓在大别山的压力,恰恰相反,我们这三个纵队也算是主力之一,我们恰恰在中原战场减弱了三个主力的纵队,所以基于这样的理由呢,我主张不过长江。
  解说:然而中央关于是分兵渡江南进,还是集中兵力在中原地区打歼灭战,两种意见争执不下。毛泽东决定按原计划渡江。1948年4月18日,粟裕再次发报建议暂不渡江,他又一次使用了斗胆直陈的措词。
  张雄文(粟裕研究所研究员):他顶的是很有艺术的,他不是直接的当面跟你顶,他表面说,他跟他几次讲,你让我过江,我准备了,但是我再提是留在北方更好。结果毛泽东把他请到了他的身边,单面跟他说,而且做出脸色要吓唬他,他说,你要是不过江,我就另外派将领去,这时候粟裕他还是认为,留在江北对解放战争,对中国革命有利。这个时候的毛泽东呢,当然也是一种试探,他觉得他有勇气也同意,相信他的能力能在江北做出成绩。
  解说:最终毛泽东决定把渡江时间推迟,但还略带玩笑地说,既然留在中原就要把邱清泉、黄百韬都算在你粟裕的名下,粟裕当场立下了军令状。
  张雄文:结果呢,果然如此,就产生了粟裕的三大战役,豫东战役,改变了中央战局;济南战役,就把整个山东解放了;然后淮海战役,就把整个华东中原国民党的正规部队全部消灭了。这个时候过长江,那是百万雄狮过大江了,不是以前那个小打小闹十万大军过江了,所以粟裕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解说:据战后统计,在解放战争中,四个野战军共消灭国民党军队807万人。
  张雄文:他们消灭的国民党,这807万平均一分,以粟裕的华东野战军消灭的国民党最多,他是消灭了245万,毛泽东非常的意外,按照他的想法他把20多个中央委员、4个政治局委员都派到了东北,把他最心爱的嫡系将领林彪派到了东北,就希望把东北把它经营好之后,再来解放大江南北,他没有想过后面这个关,长江以内的人能打出个什么样子来,你们给我坚持就行了,等我东北的军队发展起来了,我再来把天下扫平,结果没想到东北还没有入关,粟裕和刘伯承两个人已经打得差不多了。
  马鼎盛:在西柏坡毛泽东向粟裕面授中原战机,两个湖南老乡吃着辣椒侃大山,毛泽东提起一年前孟良崮战役笑着说:“你们那样果敢,迅猛地消灭了74师。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有两个人没想到。一个是……”,粟裕脱口而出“蒋介石”,“精锐之师遭此惨败,实在没想到”,毛泽东又问“还有一个人呢”,“陈诚?”“不足挂齿。”“何应钦?”“何足道哉。”“白崇禧?”“离题千里了。”粟裕没法猜了,毛泽东说第二个没想到的就是我毛泽东!这段故事有点像曹操刘备煮酒论英雄。国民党的整编74师是蒋介石的卫戍部队,这回被粟裕一锅端掉,美国造36门榴弹炮姓了共之外,还说明“小米加步枪打赢飞机加大炮”,毛泽东能不喜出望外?
  马鼎盛:1949年,粟裕任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兼第二副政治委员,指挥渡江战役,解放南京、杭州。5月指挥上海战役,把敌主力8个军围歼郊区,保存亚洲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一代军神刘伯承说:粟裕是我军最优秀的将领。1949年9月30日,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天安门广场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毛泽东主席第一个铲土,他回身拉上朱德,又越过许多党政领导,拉上了粟裕,加上贺龙一起为纪念碑铲土、培土,可见粟裕在毛泽东心中的地位。
毛泽东两次点将让粟裕担当台湾战场和朝鲜战场指挥员
  马鼎盛:1955年,粟裕被授予共和国大将军衔,位居十大将之首。此后几十年,他的军衔问题还是大家议论的焦点。不少人认为他够条件当元帅,又有人说他为授衔闹过意见,被毛泽东批评。其实是毛泽东要给粟裕授元帅,是粟裕恳切地让掉了。
  资历、威望和战功是当时授军衔的主要依据。当年确实有人闹军衔;评了大校不满意,要少将,评了少将要中将。还有人胆敢不接受军衔,或是嫌军衔低不佩戴而穿便衣。据毛泽东的卫士长李银桥回忆:当年毛泽东不仅要给粟裕授元帅衔,而且给他极高的评价说:“论功、论历、论才、论德,粟裕可以领元帅衔,在解放战争中,谁人不晓得华东粟裕呀?”毛泽东还说:“难得粟裕!壮哉粟裕!竟三次辞帅,1945年让了华中军区司令员,1948年让了华东野战军司令员,现在又让元帅衔,比起那些要跳楼的人,强千百倍么!”周恩来也说:“粟裕二让司令一让元帅,人才难得,大将还是要当的。”毛泽东补充说:“而且是第一大将。”粟裕却说:“我只是沧海一粟。”
  解说:尽管粟裕曾两次与毛泽东在军事战略上起了争执,然而毛泽东还是两次点将,让粟裕担当台湾战场和朝鲜战场的指挥员。早在1949年5月,中央军委就责成粟裕领导的华东野战军进行解放台湾的准备。1949年6月14日,毛泽东起草电报给粟裕,第一次明确提出攻台作战问题。粟裕向党中央汇报,说解放台湾是我国重大的事情,应交中央军委负责。但毛泽东还是把这件事情交给了粟裕。

  张雄文:打台湾的时候,是粟裕负主要责任的,有六十五万大军要打台湾,但是,朝鲜战争爆发之后,美军占据了这个地方,所以就不能打过去了。
  解说:粟裕在战争中曾多次负伤,其中四次重伤。三块弹片一直留在他的头颅里,因此常常头痛头晕难忍。虽然如此,几次大的战役他都坚持着拿下,新中国成立后,粟裕仍将全部精力放在攻打台湾的准备上,然而朝鲜战争爆发,毛泽东再次将粟裕列为第一人选。
  张雄文:他有六次负伤,其中两次是在脑袋里面,这个子弹都留在里面,每到一思考问题或者说考虑问题多了点,就头痛欲裂,这个眼睛,吃饭都必须把饭菜摆在一个直线上,才能看得见,不然看不到,所以到了这么严重的一个程度。所以他就像毛泽东请假,要求先去修养一下,
  解说:毛泽东最终任命彭德怀为抗美援朝总司令。虽然无缘战场,但能够成为毛泽东亲自出门迎接的第一位战将,粟裕在毛泽东心中心腹爱将的地位可见一斑。
  马鼎盛: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点将叫粟裕任总参谋长,到1958年却被撤职。罪名是“反党反领导的极端个人主义”。主要根据说粟裕“一贯反领导”,与陈毅、聂荣臻和彭德怀三位老帅都搞不好关系。又说粟裕“向党要权”、“向国防部要权”、“争夺军队领导权限”,还说粟裕找苏联人“告洋状”。粟裕的错误被无限放大,面对巨大的政治压力,粟裕被迫多次违心认错。
  马鼎盛:有人为粟裕辩白说:“军委的意见我不能理解!”同时受批评的叶剑英元帅也说:“粟裕怎么会是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我看最多是有些骄傲罢了。”毛泽东问海军司令萧劲光大将,对粟裕怎么看,萧毫不犹豫的说“粟裕为人正派,没有二心,是好人”。毛泽东也讲了句公道话:“粟裕同志战争年代打仗打得好,是为公的。到北京以后是为公还是为私?不能说都是为私吧!”后来毛泽东当面向粟裕解释:“不是我要整你,是一千人大会批判你的。”这一段长达36年的冤案,直到1994年,粟裕去世10年后才了结。

 楼主| 发表于 2023-1-17 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戎马一生6次负伤 三块弹片残留头部54年
在火化炉床上捡扫骨灰时,他们忽然从头颅骨灰中发现一块直径约有黄豆大小和两块绿豆粒大小乌黑色薄片小东西,拿起一看,是三块残碎的弹片。当时,粟戎生特别吃惊,难道父亲生前的头痛病,就是这三块弹片引起的?
   从普通士兵到共和国大将,从南昌起义到全国解放,著名军事家、战略家粟裕身经百战,战功显赫,是一位深受人民爱戴的我军高级将领。他戎马一生,先后6次负伤。头部两次负伤,在武平战斗中,子弹从他右耳上侧头部颞骨穿过;在水南作战中,被炮弹炸伤头部。手臂两次负伤,在硝石与敌作战中,他左臂负重伤留下残疾;在浙西遂安向皖赣边的转战中,他右臂中弹,新中国成立后才取出子弹。除此之外,1929年攻占宁都时,他臀部负伤;1936年在云合开展游击战中,他脚踝负伤。198425日他逝世后,家人从他火化的头颅骨灰中,竟发现了三块弹片。2003年,军事科学院筹建院史馆,粟裕大将夫人楚青公开了这三块珍藏近20年的弹片。

    今年38日,我们来到坐落在北京雨儿胡同的一个四合院,拜访了楚青老人。早已在客厅等候我们的她看上去身体很硬朗。老人略微梳理了思绪,就给我们讲起了粟裕大将头颅中三块弹片的来历。

     19302月下旬,作为支队政委的粟裕与支队长肖劲光率部随红四军进军赣南地区,在吉水、吉安的南部水南,参加了消灭进犯赣南苏区的国民党军唐云山独立十五旅的战斗。在激烈的战斗中,突然敌人一发迫击炮弹打过来,在粟裕身旁爆炸。粟裕只觉得头部被猛地一击,就倒在地上,昏了过去。战士们看到支队政委头部负伤,满脸是血,急忙跑过去帮他包扎伤口,并要抬下战场。粟裕苏醒后坚决不肯,刚说完别管我,快去追击敌人,又昏了过去。当时,粟裕年仅23岁。送到后方医院后,医生给他清洗了伤口,治疗三个多月后才伤愈归队。水南战役,红四军消灭敌一个旅的兵力,缴获了大批枪炮。

    在以后的革命岁月中,战事一紧张,或者工作一劳累,粟裕就常犯头痛头晕病。原本以为他是被炮弹片炸伤而已,不料,弹片一直留在他的头颅内。54年后,1984215日,粟裕遗体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负责火化炉的老师傅得知火化的是仰慕已久的粟裕大将的遗体时,内心充满了对他的崇敬之情。在筛选骨灰中,老师傅和粟裕大将的长子粟戎生特别仔细。在火化炉床上捡扫骨灰时,他们忽然从头颅骨灰中发现一块直径约有黄豆大小和两块绿豆粒大小乌黑色薄片小东西,拿起一看,是三块残碎的弹片。当时,粟戎生特别吃惊,难道父亲生前的头痛病,就是这三块弹片引起的?他立刻把这一情况告诉了悲痛之中的母亲楚青。楚青手捧着三块弹片,似乎找到了丈夫多年头痛的真正原因。

    在采访中,楚青老人深情地说:如果这三块弹片是粟裕在水南战役中负伤留下的,算起来在他头颅里整整54年了,但我们家人都不知道,他在生前很少讲自己过去的作战经历。
“头部弹片所导致的头痛头晕,几十年来一直折磨着粟裕,给他带来了无比的痛苦。平常疼得受不了,他就用凉水冲头,或者在头上戴健脑器,缓解疼痛。我们看着他那痛苦的样子,既着急,又没办法。”回想这些往事,老人脸上挂满了内疚和悲伤,总是不断地自责没能更好地照顾粟裕。“战争年代,一打起仗来,他在前方常常几天几夜不睡,我真不知道他是怎么过来的?后来,他习惯晚上工作,我白天上班,我们经常几天都见不上面!”我们谈话的气氛似乎有些沉重,把老人带进了对往事的追思、感伤和对亲人的深切怀念之中。她深深地叹了口气说:“记得他在谈起淮海战役时,说当时他日夜守候在指挥所,注视着战场情况的变化,设想着临机处置的方案,曾经连续七天七夜没有睡觉,头疼得受不了,就让警卫员反复摁头,或用凉水冲头,或者用看地图来分散疼痛,带病指挥作战。我想如果是弹片镶在脑子里,那疼痛一定是非常人能忍受的,他超常的坚强意志和坚忍不拔的毅力特别令人钦佩!”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毛主席曾点将,要粟裕担负抗美援朝战争的指挥重任。根据毛主席的指示,周恩来总理先后两次召开国防会议,讨论朝鲜局势和我国国防问题,决定抽调战略预备队4个军以及配属的炮兵、空军等部队25万多人,组成东北边防军,由粟裕任司令员兼政委。后来,毛主席又派陈毅再次向粟裕传达,明确要求粟裕担负抗美援朝作战指挥任务。
   
    可这时,粟裕身体状况很不好,每天头痛头晕难忍,但仍在坚持工作。当得知毛主席亲自点将,他深感这是党中央、毛主席对自己的信任,义不容辞。立即着手进行担负新任务的准备,要华东军区司令部选配指挥部的参谋、通信班子,要华东空军调查研究侵朝美军空军的飞机数量和作战能力,并向中央军委建议增调三野九兵团参战。不料他的病情日益加重,头疼眼晕得非常厉害,不仅难以坚持工作,甚至不能左右环视,吃饭时只能把饭菜摆在正面一条线上。他不得不向毛主席报告病情。后经中央军委批准,他专门到青岛疗养。半个月后,病情仍不见好转,他心急如焚,特地托到青岛的罗瑞卿带信给毛主席,再次报告自己的病情和心情。毛主席看到粟裕的信,立即复信,“粟裕同志:罗瑞卿同志带来的信收到了,病情仍重,甚为系念。目前新任务不甚迫切,你可以安心修养,直至病愈。修养地点,如青岛合适则在青岛,如青岛不甚合适,可来北京,望酌定之。问好!”后来,党中央、毛主席决定由彭德怀担任司令员兼政委。中央经与苏联协商,安排粟裕到莫斯科继续治疗。可是,他在那里治疗数月后,仍没有完全解除头疼的痛苦。
   
    楚青老人及全家把这三块弹片视为传家宝。2003年3月,她得知军事科学院筹建院史馆,亲自把其中一枚赠送军科院史馆陈列,把另两枚交给大儿子粟戎生保管。她说:“把弹片交给军科,是我们家人的想法,也是它最好的归宿。”
   
    临别时,尽管天气很冷,老人执意要把我们送到大门外。她说:“这是粟裕立下的规矩。他在世时,客人离开他都要亲自送到大门口。这些年我们一直也这么做。”汽车缓缓启动了,她老人家还站在寒风里频频招手不肯离去,我们心中立刻涌起一股难以言表的敬仰之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发表于 2023-1-19 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遨翔天地间老友文章,介绍: "第一大将"粟裕:被毛泽东列为抗美援朝第一人选.毛泽东当面向粟裕解释:“不是我要整你,是一千人大会批判你的。”这一段长达36年的冤案,直到1994年,粟裕去世10年后才了结。
发表于 2023-1-24 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介绍。
        
下一页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4-6-9 21:4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