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老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查看: 921|回复: 2

[其他] 浅柝无空清风十六令之一与淡淡的语言…..俩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9-26 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楼上看风景 于 2020-9-26 20:19 编辑

浅析无空清风十六字令之一及淡淡的语言两文
主席的一首十六字令,你说了那么多,到底你理解了哪一句?我帮你分析一下:
一、  山
2.这种效果从何而来?爬山啊!主席为了"淡淡的墨"连"爬山"都省下一字"爬",只用了一个"山"字.
主席这个山字,是泛指红军在长征途中,越过的许多大山;越城岭、苗山岭、娄山、夹金山、雪山......没有爬的意思在里面。而你却理解为爬山。
二、  快马加鞭未下鞍
3.你可能要问:"从地下爬上天要多少时间?"主席轻松地给你答:"快马加鞭未下鞍"!
这一句是形容红军不畏艰险山路,一往无前的英雄英雄气概。既便道路艰险,也人不停步,马不卸鞍,还要快马加鞭。和“从地下爬上天要多少时间?”没仼何关系。你却理解为爬上天要多少时间。
三、  惊回首
  俗二:登高不望下看,望下必心惊;-----主席是惊回首,望上看!
这一句的意思就是回头一看!惊讶红军尽然翻过了这么多险峻的高山,表现红军征服高山险阻的自豪心情。和你说的望下看,望上看无任何关联。
四、离天三尺三
俗三: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离地才五千米,是很高,可惜离开天还远呢!孙悟四空一跟斗就十万八个里!--------主席是与天公比高,离天三尺三!
这一句是借鉴湖南民谣;“上有骷髅山,下有八面山。离天三尺三,人过要低头,马过要下鞍。”就是形容山的高大险峻。颂扬红军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翻越了座座险峻的高山。山有多高,离天三尺三。和“主席是与天公比高,离天三尺三!”也无任何关系。
一首十六字令,十六个字,四句。你洋洋洒洒写了二篇文章,哪一句的理解是对的。这还不算是胡言乱语吗?到今天为止你
除了攻击我,你没一个字设及到十六字令这首诗的理解。到现在你仍然没有谈及谁理解错了。我的观点很明确,你错了!
另:你主要是对主席诗词随意揣测,我正常地向诗词雅苑的版主反映有错吗?不然要版主干吗?
而你却到处寻找“把柄”进行人身而攻击。我只说了一句胡言乱语,你就骂我两面人,品行不好,还讽刺玉香坐在楼上看风景。进行人身攻击。到底是谁在骂人?真是老虎屁股摸不得。心胸狭隘,听不得别人的意見。本来我只向版主反映一下,给你留着老脸,你倒好,自爆其丑,不懂装懂,夸夸其谈。倒底谁的人品有问题。让大家评评。
附:我的依据是“毛泽东诗词鉴赏大全。另附百度搜索的译文:

第一首表面上是极写山之高,实质上是写红军越过高山时,所表现出的藐视困难、一往无前、不可屈服的精神气概。毛泽东引了一首民谣作为原注,那民谣正是极力形容高的,高到仅仅“离天三尺三”,因此“人过要低头,马过要下鞍”,一般的人和马都得向它屈服。然而,红军在这样的高山面前,却“快马加鞭未下鞍”。这里的山之“快”字是状写马的行进速度的,马在如此高山面前毫无畏色,没有止步。依旧快速前进;而骑在马背上的人则更神气了,居然还要加劲扬鞭催快马,因而人、马都飞驰而过。未下鞍,一是红军的马过时没有卸鞍,一反民谣所说的“马过要下鞍”的习惯;二是说红军过时没有下马,当然也不会低头,一反民谣所说的“人过要低头”的习惯;那么,无疑是高山低头了。同样险峻的高山,在不同的人和马面前,出现了截然不同的情况,这便富于神奇性地反衬了红军足以征服一切艰难险阻而不为任何艰难险阻所屈服的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惊回首,离天三尺三。”毛泽东写得很幽默,待到纵马扬鞭飞奔过去以后,再回头仰望,不觉猛然大吃一惊。惊,既是对极高极险的山望而吃惊,同时也传达出一种翻越高耸云天的大山后的惊喜、自豪的神情。“离天三尺三”并非实数,而是夸张,用夸张笔法极写山之高峻,从而反迫心情。衬、烘托红军飞驰过山的英雄形象,突出红军一往无前的精神气概和实现战略转移的急






发表于 2020-9-28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老师!双节快乐!
 楼主| 发表于 2020-9-28 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玉香 发表于 2020-9-28 10:36
问好老师!双节快乐!

谢谢玉香版主赏帖中午好!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值 +5 收起 理由
玉香 + 5 谢谢

查看全部评分

        
下一页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4-6-3 01:5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