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老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查看: 2728|回复: 11

[散文] 山乡记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7-4 19: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上龙池人 于 2019-7-4 20:06 编辑

      一个人来到世间,光阴似箭,眨眼就几十年过去了,虽时代的列车飞驰而去,张渚龙池山乡的一山一水仍被抛在原地。这一生,每天总有忙不完的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穿山袜上山岗,农业社干活忙。削草皮客灰上,排山芋忙双抢。那些做生活的片断仿佛就在眼前。
                                                山袜草鞋
      山袜草鞋是那时候山里人上山干活的必须装束。山袜,形状象如今的雨靴,雨靴分长筒、短筒。山袜也分长短二种。与其不同之处,山袜是用布,多层重叠再用棉线针扎而成。草鞋,形状如现代凉鞋。是用毛竹壳编织起来的。穿山袜必须套上草鞋,这就是山里人习惯称山袜草鞋。
     童年时,常见大人上山干活穿着山袜草鞋。砍竹伐树,撨柴推车无一都离不开它,特别进入寒冬季节,山袜正天不离脚。穿山袜的理由主要防护脚不意外受伤,雨天,山袜底垫一张毛竹壳,再套上草鞋还起防水作用。冬天,裹上脚布穿山袜草鞋又起保暖作用。
     1966年腊月的一天,下着鹅毛大雪,丁墅小队程大叔因病故在宜兴人民医院。8个主冢留4个在丧主家料理事务,其余4人就是穿着垫有毛竹壳的山袜草鞋,去宜兴,硬是一步一步地,深一脚浅一脚、花了15个多小时,来回走了70多公里路将逝者轮流抬回入殓。因为那时候还没有实行火葬。
    那时候,常听村上老辈们讲,解放前吴求真、张之宜等游击队员,在宜南山区也都穿山袜草鞋,与日本鬼子和国民党反动作战。山里妇女也总为他们义务扎山袜编草鞋。
山袜草鞋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才逐渐被劳动皮鞋,解放鞋所取代。
                                           削草皮
    削草皮是山里人,用板锄在山野茅草地上,一锄一锄的象削苹果皮一样将草连根带土削成片块。
草皮可以垫猪圈。经过猪尿屎发酵腐烂的草皮,就变成优质农家肥也就是有机肥,农村人称它猪屯。
    印象最深的是,为评猪屯价经常发生“唇枪舌战”。那年代,一个男劳力出勤一天工价只有几角钱。然而,100斤即一担,上等猪屯价格也有5角,最低的一担也值3角。在那合作化年代,家庭年终收入,分工分报酬和家庭肥料投资两大部分。社员们为增加家庭收入,利用工余时间起早摸黑,挑着脚篮带上板锄出进在山坳广野中削草皮。七十年代,全宜兴正大力推广种植双季稻,生产队每年的7月中旬至8月上旬是“双抢”期。这期间,自然少不了猪屯为双季稻后熟作基肥。有一次,队长按排3名男劳力挨户秤收猪屯,傍晚收工前,他们将这天秤收4农户的猪屯分别安质定价,刘王两家定毎担5角、吴家的每担4角、张家每担3角。
    消息传开第二天,张家媳妇,平时与人说话共事稍不如意,就会骂山门。由于她叫骂时,拍屁股跺脚形态百出,人称疯婆子。那天,她得知自家的猪屯是4户人家,她家的价最低,怎该罢休,缠住3个秤收猪屯的人死活不肯放。上等猪屯草多不带土。其实,削草皮垫猪圈大有讲究,凭良心的人,草皮削下来要把草根带土部分,用板锄敲打光光,这种草皮垫出的猪屯黑色特别臭肥效最好。反之,不但不敲掉带土部分,反而草皮削得厚厚的,这样的猪屯颜色浅黄臭味不大,自然为下等价。虽为下等价但很划算,这种猪屯很吃秤,同样一脚篮,上等的只有几十斤,下等的有上百斤。张家猪屯大家公认为下等,不识货,货比货,一比较不就好了吗,可疯婆子她蛮不讲理,非要秤收人给她加5分钱一担。秤收的3名人员中其中有位姓龙的是副队长,一贯办事讲究原则,就这样双方足足吵了一个多小时。最终大家都不理睬她,她骂够了也就歇了。
   草皮还可以燘土灰,也是山区特有的有机肥之—。那时候,每年春夏二季,生产队都要组织劳力削草皮燘土灰。用板锄在松林里或山坳广野中削草皮,如果天气好,一周左右晒干。用小铁耙敲去草根部位的土,把草皮堆成垄就可点火燘土灰。约三、五天土灰就燘好了。可用于三麦二豆,( 大麦、小麦、元麦、蚕豆、碗豆 ) 油菜、山芋作基肥。
                                            上灰
    上灰就是把灰从船上挑上码头场地,再装上汽车运回小队。
这灰,山里人讲客灰,实际上就是城市生活垃圾。不过那时候,城市人烧茶煮饭大都用煤球。记得在六、七十年代,每年有大队统一向茗岭供销合作社生资部,预订各小队所需客灰数量,用于排山芋。那时候的客灰主要是南京、镇江两城市来的。我们习惯称南京灰、镇江灰。客灰有水上某货运站,浱货轮运来张渚新桥头物资场码头,灰到了,供销社生资部,通知大队转告所订购小队去新桥头上灰,然后再请张渚汽车货运站浱车运灰。
   上灰,是一项非常辛苦的体力劳动。特别是在船仓装担的人,一只船仓再多只能站两人,得供2至3个人挑,况且如碰上天气闷热,加之船仓里的灰本身散发热量。这感受没有经历过这番体验,是很难想象的。把灰装上汽车更辛苦,挑一担灰,通过跳板徒步上车。有时找不到跳板,就得用粪箕,将灰一箕一箕地抛满五吨或九吨的汽车。
不过上灰也有苦中之乐,可以坐饭馆享享口福。因为平时在家没有荤菜上台。那时候,8个人花12元钱吃一顿有10个盘菜,其中不少于3到4个荤菜。此外,有时候上船当天来不及完成,还得在张渚开社房住夜,现在讲住旅社。运气好的话,张渚人民剧院还会有某剧团演出,可以花3角钱买张票看戏消消疲劳。
    削草皮和上灰这二项山里生活,直至包产到户才慢慢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如今家乡再也看不到有人养猪排山芋,自然没有人去削草皮,那时候就因削草皮过度,而出现山坡光、田埂光、栗园光的三光现象。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过去的三光现在已变成“三荒”。

评分

参与人数 3人气值 +15 收起 理由
刘秋梅 + 5 赞一个!
春归来 + 5 赞一个!
真真 + 5 受益匪浅!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9-7-4 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我出生在农村,也下乡到过山区,南方的山区与北方有差别。读帖长见识,谢谢老师!
发表于 2019-7-5 07:50 | 显示全部楼层
山乡记忆既是山乡的文化,又是有趣故事。
过去的“三光”变成了如今的“三荒”,令人思考。
发表于 2019-7-5 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朋友的精彩佳作。
发表于 2019-7-5 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欣赏学习佳作!
发表于 2019-7-5 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上龙池人老师散文佳作,《山乡记忆》,写得非常好,层次分明,故事情节生动,把那个时候的生产队集体劳动的情节描写活灵活现。点赞问好!
 楼主| 发表于 2019-7-6 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真 发表于 2019-7-4 21:50
虽然我出生在农村,也下乡到过山区,南方的山区与北方有差别。读帖长见识,谢谢老师!

谢谢版主精彩点评加分鼓励!

点评

谢谢老师带来美好!  发表于 2019-7-6 21:53
 楼主| 发表于 2019-7-6 06:01 | 显示全部楼层
春归来 发表于 2019-7-5 07:50
山乡记忆既是山乡的文化,又是有趣故事。
过去的“三光”变成了如今的“三荒”,令人思考。

谢谢版主精彩点评加分并置亮鼓励!
 楼主| 发表于 2019-7-6 06:01 | 显示全部楼层
刘秋梅 发表于 2019-7-5 14:34
欣赏上龙池人老师散文佳作,《山乡记忆》,写得非常好,层次分明,故事情节生动,把那个时候的生产队集体劳 ...

谢谢版主精彩点评加分鼓励!
 楼主| 发表于 2019-7-6 06:03 | 显示全部楼层
沪上人 发表于 2019-7-5 13:55
分享!欣赏学习佳作!

谢谢朋友关注鼓励!
        
下一页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4-5-5 14:4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