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老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查看: 2156|回复: 14

[回忆录] 黄桥许家(51)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16 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透明秋语 于 2014-11-16 10:56 编辑


51、阿吉拉农场(近似)


51(2)、包头二黄河(相似)


51、生活
(2012年4月12日)
  许树人
不肯花钱为影票,
传歌插曲热情高;
土炉炼铁抬诸矿,
滩凼抓鱼不怕劳。


铁中
    包头铁中,在铁二小的西边,校园的面积很大。总体的布局是:西院中间是坐北向南的教学楼,两边分别是两座宿舍楼:男宿舍楼在西边,女宿舍楼在东边,都是三层。教学楼的西南边是礼堂和学生食堂。老师的餐厅在礼堂的东面,紧挨着学校的大门。进了校门,有一排南北走向的平房,那是教导处和校领导的办公室。平房两侧,都是操场……东院是高中部,教学楼的西边有一座教工宿舍楼,东边篱笆墙外是铁路技工学校。
    进入了新的学校,对未来充满着更多的憧憬,心情也是格外愉悦的……看到古稀老人放风筝的场景,使我想起了当时的心情。 2011年12月13日, 作《五绝·放飞》___ 浓树濒青地, 将稀放纸鸢; 一心望兴起, 胸有大云天。 (2012年2月24日按律修改)
    不经意的相识, 一切都是那么自然,愜意。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练钢笔字的启蒙老师,他是我初一的班主任叫鲁嘉善,人年轻,也很精干。他给学生成绩单上写的评语是那么漂亮,引起了我对钢笔字的兴趣,曾一度刻意模仿——那时候,人们用蘸笔写字,为了学老师的字,竟买来新蘸笔把它磨出斜面……
    还记得班长叫毛淑华,个子比我高,瓜子脸,梳着两个小辫,待人十分和气。只是因为期末转学走了,下学期我就接替了她的工作。
    男同学当中,同宿舍和我要好的孙广信,个子也比我高;还有一个小伙伴,已记不得名字。三人照相时,他在孙的右边。
    初二的时候,新换的班主任姓刘,不久又换了一个姓朱的,时间太短,都不大熟悉。教汉语的老师,也记不得姓了,他的粉笔楷字写得很好,却记忆清楚。譬如“筋”字,间架得体,舒展自如,和鲁老师相比,别有一种风格。一时着意模写,算是另一种字体。还有一个教语文的老师,戴着深度的眼镜,讲到鳄鱼的时候,能顺手在黑板上画出它的形象,让人真佩服……
    初三的班主任吴振江,对同学们的成长十分关心。记得一次没了生活费,他还借给我三元钱;在他的关怀下,我在班上第二个加入了共青团,政治上开始了一个新的起点……
    初中阶段,正赶上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高高飘扬的时候,举国上下,都热火朝天。至今想来,还记得一些具体场景……内蒙若此,河南也是这样。
    故乡毕竟是人们的久念之地,真是情切切,意绵绵,神飞千里到家园。利用暑假,我曾代父母回故乡看望过伯父们和老爷、老娘,对家乡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的场面记忆犹新……
    闲暇时间,顺便在村里看看乡邻近亲,叙叙别后情况,那故土亲情也颇感人。 回想起来,我忘不了家乡亲人的嘱托,更忘不了父母姊妹的希望……
    记得一次到本家金华二大爷家探访,快到中午的时候,二大娘执意挽留我一定要在她家吃顿饭。她说:“你下次不知什么时候才回来,那时候,也许你就不一定会见着我了!”谁料,这种推想,后来竟真的成了事实!2014年10月2日重阳节我到祖坟祭奠的时候,看到了她和二大爷的墓碑,旁边还长着一棵柏树……又想起了她当年的话,心里很是难过!时光匆匆,现实生活的分分秒秒,都值得倍加珍惜啊!
    自从母亲及妹妹、弟弟的户口由新郑迁出之后,我们算彻底告别了居住多年的老屋和熟悉的故土,再也没有回去定居的机会啦。跟随着父亲工作单位的迁徙,我们的家,先后到过山西的宁武、轩岗、原平……在山区修路的工地谋生,领略着异地的风光、风情!那时候,一家七口人,只有我一个人仍远涉山水,在内蒙的包头读书……身为老大,承担着改变家庭面貌的期望。
    由于当时仅依父亲一人的工资生活,家境也相当困难,传递着穿父亲的旧衣裳是常事,就是我在日常生活中也十分节俭。譬如说,当时看电影两角钱一张票,学生票只要八分,而自己都不肯单独买票去欣赏一些时髦的大片。只是学校有包场了,才会去看看。我深深记得父亲教导的《朱子治家格言》里的话: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记得有一次学校集体看一个内部片,演的是邢台地区连续七天大雨遭水淹的情况——画面中,救助的大船都开进了原野、村庄……本来就不富裕的农村,又遭遇这麽大的灾害,我心里深深地为受灾的河北人民难过!
    说起电影,当时流行的片子,对学生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对名人,虽不像现在的年轻人那样追星、膜拜,但是,像《柯山红日》等电影的插曲,学生也还是相互传唱的。即使到了我这个年纪,现在也还能哼得几句:“一整夜,北风吹,北风吹柯山。柯山上的奴隶们,饥寒伴雪眠。我盼红军……”
    因为班上有同学教,所以学得也挺快。除了教歌曲,有的还教黄梅戏等等。你可别小看这些学生!记得当时,即使是在一个班里,都可以排演杨靖宇、王若飞这样的大话剧……
    说到戏剧,我想起近来看到的一则报道——据顾颉刚回忆,1913年他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后,两年的时间里,他几乎没读上什么课,时间大都用到看戏上去了。他可以整天泡在戏园子里面,把各个名角的戏听个够,想起来实在是件痛快淋漓的事情。那么像顾颉刚这么个不好好上课,成天逛戏园子的人,怎么还能成为著名的历史学家呢?解释说主要是得益于那些良好的基础教育和自由的大学教育。相比之下,缺乏经典教育,则是现行中小学教育的最大弊病。
    人们常说,勤有功,戏无益。要由此来看,听戏,则不仅能陶冶情操,又能增长见识。况且,他还听出了许多别人没有听出的东西,比如他在听戏中了解了各种不同戏种所反映的各地文化习俗,进而用来反思历史,对他后来的疑古有着很大的启发……
我现在倒也觉得,多看看电影,多看看戏,并不一定是坏事,它对学生的成长,在很大程度上是有益处的……想到原来自己知识的偏狭、贫乏,跟这也有一定的关系。我以为,多看看前人的作品,别管是戏曲、电影、电视,肯定会多长一些见识……
    人说,当我们清醒时,曙光才会破晓。回忆在包头东河区上铁中时,正赶上大跃进。那会儿,学校里都用土高炉昼夜炼铁,我们自然有不少时间来参加运焦碳、运矿石,这确实也挤占了不少学习的时光;三年困难时期,我们在生物老师的指导下又种过蘑菇,生产过小球藻,这也耗费了不少光阴……
    生活毕竟是个大问题,想想当时食堂里吃糖菜渣、瓜菜代的时候,人们过多的并不是关心学习,而是关心肚子……记得一次收完苤蓝,领导还允许一人带走一个。大家心里也算是有个很大的安慰。回来的路上,天上下过大雨,道上已有很多的水坑。行进中,一个女同学不慎摔了一跤,衣服都湿了,可她还紧紧地抱着那个苤蓝没有扔掉……可见,饥饿,给人的折磨是多么的深刻啊!
    学工学农那阵子,我们轮流去阿吉拉学校农场收土豆、白菜等的时候,生茄子、生土豆都有人吃,现在想起来,当时的人不知为什么那么饿,吃几大碗稀饭似乎都不觉得饱……农场的样子记不清了,网上有张图片看起来倒眼熟,就留在这里吧。
    农场的南边,不远的地方就是二黄河,水挺大的;河滩的土地,也十分肥沃……
在河边劳动的间隙,大家会跑到河滩的凼凼里摸鱼。不知是谁先摸了一条,下水的人就越来越多。这里的鲤鱼成对生活。只要你在一个脚坑里摸到一只,再摸还会有收获。这是实践得来的经验。
    经常临水,还有一种另外的感受——旱鸭子,生活会受到很多限制。特别是一次在二黄河南边干活时,有一个同学忽然吐血了,大家就赶忙送他回来就医。几个人坐了一只小船过二黄河,水急浪高,忽然心里有些害怕的感觉……从那时起,我就有了下决心学会游泳的想法……
    不过,中学里有篮球场,有单双杠,并没有游泳池。于是,我就开始跟着练习体操,注意起锻炼身体的事情……
    年龄到底大了些,简单的动作还可以学会,像后空翻,单杠的大回环,学起来就有很大的困难。所以体操的技术只能是一般般。现在想起来,健身的意义还是功不可没!坚持锻炼,养成习惯,对身体的保健确有好处。
    内蒙的冬日是寒冷的,还记得,黄河结冰之后,我们集体去黄河滩采水红花,手脚几乎都冻僵了;孟春时节,黄河炸冰那几天,我们奉命到大堤上集体巡险,也是路滑风寒……这些特殊的行动,虽说都是十分辛苦的事情,但对年轻人来说,倒也觉得有趣……
在包头这几年里,不断地跟黄河打交道,对黄河还是亲切、熟悉的,当然,回忆起来,也别有一番深厚的感情。念之,2012年11月28日,作 《黄河颂》——
   你从雪山的顶上出发
   你从冰川、荒野里走来……

接纳了溪流
汇集了泉水
勇敢地冲击着把道路打开

依岭而走
遇阻绕行
高歌着猛进,总是信心满怀

波涛汹涌
浊浪咆哮
好似千军万马,奋争着奔向大海

坚定向前
劈荆斩棘
拼博的精神,传接着一代又一代

融入潮流
推波助澜
拥抱了五洲四海的大千世界

聆听了黑哥的歌声
观瞻了白妞的姿态
亲吻着地球村这个新的平台……

    你从中华大地上远去
    你在浩瀚的大洋中弄潮、亮彩……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评分

参与人数 5人气值 +24 收起 理由
剽悍的鹰 + 4 赞一个!
九娘 + 5 赞一个!
华北李中 + 5 赞一个!
香水 + 5 赞一个!
红霜叶 + 5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4-11-16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大作!发贴辛苦了!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6 16:16 | 显示全部楼层
透明秋语 发表于 2014-11-16 10:42
拜读大作!发贴辛苦了!

谢谢朋友的关注、支持……问好!
红霜叶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4-11-16 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香水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4-11-16 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4-11-16 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段难忘的回忆,几首深沉的诗歌,老师的经历让人感叹。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7 08:28 | 显示全部楼层
红霜叶 发表于 2014-11-16 17:41
“不肯花钱为影票,传歌插曲热情高;土炉炼铁抬诸矿,滩凼抓鱼不怕劳”特殊年代的记忆让人感慨万千。许老师 ...

谢谢朋友光临、赏评……祝好!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7 08:28 | 显示全部楼层
香水 发表于 2014-11-16 17:57
欣赏许大哥大作!辛苦了!

谢谢朋友光临……问好!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7 08:29 | 显示全部楼层
华北李中 发表于 2014-11-16 18:33
一段难忘的回忆,几首深沉的诗歌,老师的经历让人感叹。{::niqiang: ...

谢谢老朋友的精彩点评……问好!
发表于 2014-11-17 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公孙九娘 于 2014-11-17 15:42 编辑

亲情,总是留恋那一寸乡土和那些挥之不去的点点滴滴。。。
        
下一页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4-5-19 09:4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