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老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查看: 2692|回复: 12

[文化散论] 冀州明清时的“四大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3-31 05: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文字虫 于 2014-3-31 05:47 编辑

刊于《中国网》
          冀州明清时的“四大堡”
      
      
河北省冀州市公元前201年建县,具有2210多年的悠久历史,到明清时,被誉为冀南(河北省南部)的“商业区”和“商人之乡”。1923年出版的《冀县新乡土志》中载:“幼而读书,长而经商,是吾冀人之习惯欤!”明清时,冀州农村有“韩田谢李”“四大堡”,商旅活跃不亚于县城。民国《冀县志》载:“堡隶冀者四,居积贸易比于州。”这“四大堡”,分别是今周村镇韩村、南午村镇田村、码头李镇码头李村和小寨乡谢家庄村。
     《现代汉语词典》明确:堡是“围有土墙的城镇或乡村。”冀州明清时的“四大堡”,均修建有土寨墙,有的有寨门、有墩(烽火台)。
       对于冀州这“四大堡”,笔者都很了解,并且在其中的3个村分别住过较长时间。


“四大堡”之田村
       田村,位于冀州市城南偏西40华里处,民国《冀县志》载:“此堡为四之冠。”
       田村是明朝永乐年间(1403~1424年)从山西迁民时,田姓人建的村。明朝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修建的土寨墙。20世纪初,土寨墙仍保留完好。寨墙呈长方形,南北长,东西窄,有5个寨门,包括南门、北门、东门和前西门、后西门。据说,原来没有后西门,是因绰号“兔子”的大财主为自家方便,逼迫村里开的。寨门有专人看守,住寨门旁的值班屋。寨门晚上关门,早晨开门。值班屋内备有抬枪、牛腿炮、砂子、碎铁片、火药等,用以守备。
       当时,田村有3个关,包括北关、南关和西关,没有东关。北关、西关住户较多,南关仅几户。南关门外有一座石桥,叫瀛海桥。
      20世纪初,田村有500来户人家。商铺众多,还有汽车站、保安队等。那时,田村有3家大车店,有3家杂货铺、1家烟铺、1个茶铺、1个小吃店、1个馃子(油条)摊、1个剃头(理发)铺。有1家官盐店。官盐店东院有座两层的砖楼。楼房的墙基部分有一人多高。据说是明朝时盖的。1939年日寇在田村建炮楼时被拆了。还有1家醋油铺,叫福隆醋油铺。有1个醋油作坊。醋油作坊不但将醋油批发给醋油铺、店,还到附近村庄串街零售。有1个馒头坊,兼邮政代办所。 
       1921年,田村村南有条“德南汽车公路”,由南宫通到德州,是土路。汽车是南宫、德州往返。每天早晨从南宫始发,中午从德州回返,傍晚回到南宫。田村有个汽车站,是冀县(今冀州市)境内的第二站。田村汽车站位于南关中间。
       20世纪30年代,田村驻有保安队。驻在南街,挂的牌是“冀县保安队第10分队”。有30多个人,1名队长,还有2名骑兵。
       1933年,田村人陈云生去南京学习无线电。学习后,在他家大门口外安了个喇叭,接上线,让人们听戏。
       1935年,田村办了一所高级小学。是当时冀县(今冀州市)7所“高小”之一。省中学毕业的田村人陈继商(字东贤),还在本村办过女学,有女学生10来名。
      “七·七”事变不久,冀县被各色游杂部队占据。游杂军邵北武的部队曾进驻田村。司令部设在南街路西。士兵佩戴的胸牌上标的是“华北抗日联军”。
       1937年秋末,田村来了八路军。打前站的是几名骑自行车的军人。着灰色军装,打着裹腿,帽徽是国民党的“青天白日”,臂章是“八路”。他们散发的传单是油印的,主办单位是“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东进纵队政治部”。很快大部队来了。团长是个小个子,腰系着皮带,没系武装带,和士兵一样,与前来迎接的村干部握手、交谈,没有一点儿长官的架子。
       1939年,日本侵略者在田村设炮楼,炮楼建在村东门外。当时,日伪军逼迫着村民拆砖房,给他们供砖。
        建国后,田村出了冀州第一位曲艺界名人,叫孙来奎,又名孙铁链,学名寿凯。孙生于1922年,卒于1971年,是现代著名西河大鼓演唱艺人。19岁从艺,建国后在新鼓书词创作和表演方面显露出非凡才华,被全国曲协授予“曲艺标兵”殊荣,1960年《曲艺》杂志发表社评,号召全国曲艺界“学习孙来奎,赶上孙来奎”。他在全国文艺界群英会上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等领导人接见并合影留念,还参加了天安门城楼上的国庆观礼。
孙来奎编演的《庆祝解放》等新鼓词被广播电台录制播放。20世纪50年代是他创作和演唱的丰产时期。1960年由河北省曲艺工作室编选、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了1955年至1959年间《孙来奎鼓词选》。田光所著的《孙来奎的创作道路》,对孙来奎的创作和演唱给予了高度评价。
       建国后,田村1955年曾是田村乡政府所在地。1982年安了电灯;1984年安了自来水;1988年修了通吴吕乡和周村镇的柏油路;1995年使用上程控电话;1996年安装上大街路灯;2002年村里大街铺成水泥路。

“四大堡”之码头李
       距冀州城西50华里的滏阳河畔有个李家庄村,是明朝永乐二年(1404年)从山西迁民时,李姓人建的村。明末清初,因滏阳河水运发达,在村西修建了码头,故改称码头李,明清时就号为码头李镇,有墩(烽火台)、有堡。今是码头李镇政府所在地。
       明清时的码头李,水路、陆路都很通畅。水路,上游至邯郸,下游至天津。每年“惊蛰”前后开航,至“大雪”节止,航期约285天。“顺流而下,三四日可抵津。由津逆流而上,七八日可返冀。”陆路,往西“远至元氏、获鹿山中,以至山西、太原”;西北通深(今深州市)、赵(今赵县)、束鹿(今辛集市)、宁晋;往东去德州、山东;往北去前磨头、王家井、石家庄等;往南去南宫、威县等。
        明清时的码头李,十分繁荣。当时,下游从天津来的船只在这里住脚不再往上走,上游邯郸来的船只走到后卸货,也不再往下走。上游来的货船,所载基本是山货,如柿子、核桃、黑枣、栗子、缸、瓦等;下游天津来的货物,大部分是煤炭、大盐、布匹、海货、百货等。舟楫上下,来往的客、货船只交聚码头李,沿河约两千余米的河岸线上,每天都有上百船只停靠,每只船上有多名纤工,管船的又大都带有家眷,因此沿河两岸暂住人口有上千人之多。每到农历二、七大集上,来自各地的商贩2000多个,熙熙攘攘。
       明清时的码头李,有“万兴馆”“福合馆”“新丽馆”“月来馆”4大饭庄。镇中心有个大广场,广场南面建有一座大戏楼,每年农历五月和九月各唱7天大戏,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在河南岸的河滩上,聚集了很多的小商小贩,有10多个说书场,另外地摊唱戏的、打把式卖艺的、到处叫卖糖果香烟的、炸果子的、摊煎饼的、炸肉合的、烙大饼的、卖老豆腐的等等,无所不有。每天晚上,各种叫卖声此起彼伏,灯火通明,通宵达旦,热闹非凡。由于天津的来往船只多,码头李的人们与天津人接触多,时间长了便有一部分人偶尔也学说些天津话,所以此地又素有“小天津卫”之称。
      北京会友镖局在码头李建起“会友”镖局分号。镖局的生意就是押运货物和镖船载人入津等。镖船起锚运行时,镖师要站在船头唱镖两千余米的距离。所谓唱镖,就是带有韵味地喊出本镖局的实力情况或曾保过什么镖,以祈沿路平安。
       码头李有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爱国武术家叫李尧臣 (1876~1973年), 他自幼习武,14岁已在武林崭露头角,18岁进入北京会友镖局当镖师,押镖无数,身经百战。
      李尧臣是三皇炮捶、绵掌的重要传人之一,熟谂拳械及软硬功夫、暗器,尤精六合刀、大枪等械。他经常说,一人练武,可以强身;全家练武,可以强族;全民练武,可以强国。抗战期间应佟麟阁将军之邀,出任29军武术总教官。他浓缩传统刀术中的精华,创编了一套实战性很强的“无极刀法”,可劈、可刺。在喜峰口战役中,掌握了无极刀法的大刀队骁勇善战,手刃鬼子近百人,追杀日寇60余里,缴获大炮18门。从此使日本兵听到大刀队就胆颤心惊。
       为了捍卫民族尊严,李尧臣曾两次与日本武师比武,每次都把挑衅的日本武师打得焦头烂额,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大灭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中央领导人多次请他到中南海怀仁堂去表演武术。全国的武术比赛多次请他作裁判长。抗美援朝时,为了给前方捐献飞机大炮,他率领子女和弟子四处义演;为了国家的经济建设,他支持孩子到边疆和内地去工作;1966年,他把39件自己心爱的具有文物价值的古代兵器上交给国家。
       提到码头李,人们常常说的最多的是“冀州焖饼”和驴肉。焖饼在明朝时起源于冀州,闻名于码头李。“冀州焖饼”制作工艺讲究“老汤香油,先炒后焖,盖锅回味,翻勺出锅”。来自俄罗斯、美国、日本、以色列等多个国家的客商都品尝过“冀州焖饼”,对这一有着浓郁地方特色的食品赞不绝口。驴肉是码头李又一大特色小吃。驴肉味道鲜美,“天上龙肉,地上驴肉”,是人们对驴肉的最高褒扬。冀州市的驴肉馆绝大部分都出自码头李。
     1966年4月1日,邢台地震后,周恩来总理乘直升飞机得冀县(今冀州市)慰问地震灾民,在码头李村西北召开冀县党政军民大会和座谈会,了解灾区情况,号召“发展生产,重建家园”。
   
“四大堡”之韩村
       韩村,位于冀州城西南13公里处,原村名谢家墅,明永乐年间,奉诏由山西迁此定居之民韩姓居多,故更村名韩村,沿用至今。旧志载:韩村“有墩(烽火台)、有堡、有寺”。
       旧时,韩村村西有一条古漳河流过,人们称其为“运粮河”,因袁绍占冀州时在此运输粮草而得名。“运粮河”上有一座青砖桥,俗称“玉带桥”。玉带本是官员腰间缠的玉带,因为韩村在明清时期出了许多官员,人们就把这座桥叫作“玉带桥”,并认为是“玉带桥”的好风水保佑了韩村读书人官运亨通。当时,村里中了举人、进士或者出了做官的,都要请人用黄土把桥面垫一垫,让桥面更平整,利于行走。垫桥时,还要请来锣鼓队助兴。这个规矩数百年来相沿成习,连外村人都知道,只要韩村敲锣打鼓地垫桥,说明又有人“成龙成虎”了。相传后来被一个外地人偷走了“玉带桥”上的宝物,“玉带桥”风水不再,从此韩村没再出官员。
       旧时,韩村村内外有多座庙宇。村西南有一座清凉寺,俗称西大寺,始建于明成化二年(1466年)。康熙九年(1670年)庚戌科进士耿德曙中第前曾在此读书。那时每年春节,人们要进寺庙焚香祭拜,祈福禳灾,同时举行花会表演活动。每年四月初八和端午节,分别在清凉寺和瘟神庙起庙会。
      旧时,韩村商业贸易十分活跃。逢农历二.七集日,几百商贩和几千群众而至,车水马龙,商贾聚集,很繁荣兴盛。平时,沿南北和东西两条主要大街两旁,有固定的店铺,或销售生活、生产用品,或制作并销售种种饮食,还有药铺、旅店、理发铺等等。20世纪70年代末期,还保留有许多以前店铺门市的木板隔扇门窗。
清末民初时,韩村在天津经商的很多,他们多从事“梭子行”“鞋帽行”“木器行”等行当。  
       旧时,韩村的文化活动也很好。韩村共有东、南、西、北4条街,每条街有24面腰鼓,再加上村里的一面大鼓,共有97面鼓。进入腊月后,每天晚上,敲起96面鼓练习。大年初一、正月十二、元宵节、二月二等节日,则拉着鼓在全村4门4街巡回表演。冀州或周村镇举行春节花会表演时,韩村的架鼓队经常获奖。
       1946年到建国初期,村民自发办了个子弟班,置办行头,组织演员,每到春节前后演出戏剧。据说有一年春节演出《四郎探母》时,仅扮演杨四郎的“演员”就有五六位,他们轮流上台,个个出彩。

“四大堡”之谢家庄
       谢家庄村在冀州市城区西北17公里处,据传,明朝永乐年间,刘、雷两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旧时,村名为“北堡”,是因为冀州有“韩田谢李”“四大堡”,谢家庄居“四堡”之最北。以前,村有寨墙。   
       村名是谢家庄,但是,据村中老人回忆,村中并没一户姓谢的。那么,村名为什么叫谢家庄呢?传说,西汉末年王郎赶刘秀时,刘秀到此人疲马乏,卸甲休息,后人将原村名改为卸甲庄,后演变为谢家庄。又传说是唐朝大将罗成曾经在此人休息、马卸甲,而得名卸甲庄,明朝改为谢家庄。
       冀州最早的社仓设在此明朝嘉靖30年(1551年),冀州在“四大堡”设了4个社仓,即民办粮仓的一种,由南宋朱熹首创,把赈灾粮存储放在民间乡里,管理权仍属官方。谢家庄是冀州最早设社仓的地方之一。
谢家庄人雷锡晋,祖父官至兵部提辖,锡晋废学经商致富。雷家在河南高阳经营布庄,有天庆德、天庆阳等商号,由于经营有方、生意兴隆,在当地号称“华北天字号”。
      谢家庄人雷梦水(1921~1994年),15岁受业于舅父孙耀卿,经多年苦心钻研,擅长于辨识书之版本,洞悉书之价值。是由商而士的学者、近代著名的版本目录专家。
        他受业师孙耀卿之嘱,完成了恩师遗著《贩书偶记》精华本(1959年上海中华书局出版)、补校本(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续编本(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整理、编撰与出版。《贩书偶记》记载了作者经营古籍中所见清代后期至抗战以前的著述,被誉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之续编。还代先师孙耀卿整理出版了《庚午南游记》《记伦哲如先生》《慈仁寺志》、《北京风俗杂咏》《台湾风土杂咏》等。雷梦水自著并出版了《琉璃厂书肆四记》《古书经眼录》《室名别号索引补编》《书林琐记》《隆福寺书肆记》《慈仁寺考略》等。
       雷梦水曾任中国书店古籍审读组审读员,在《我国古籍简介》中编写了《丛书》部分,在店内开设的古籍知识讲授班授课中荣立一等功,被聘为北京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委员。
   
       冀州“韩田谢李”“四大堡”,见证了冀州人“崇文重商”的印迹,走近它们,仿佛感受到了昔日的繁华与曾经的沧桑,历史为我们留下了独具特色、富有魅力的商业文化奇葩。

评分

参与人数 2人气值 +8 收起 理由
真真 + 3 赞一个!
耄耋庠生 + 5 发帖加5分

查看全部评分

剽悍的鹰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4-3-31 05:5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耄耋庠生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4-3-31 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耄耋庠生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4-3-31 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耄耋庠生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4-3-31 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4-4-1 06:0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耄耋庠生评分鼓励!
 楼主| 发表于 2014-4-1 06:03 | 显示全部楼层
剽悍的鹰 发表于 2014-3-31 05:59
介绍得很详细,很有文史价值!
要是有照片就更好了!

谢谢关注、评论!找不到照片。
 楼主| 发表于 2014-4-1 06:04 | 显示全部楼层
耄耋庠生 发表于 2014-3-31 10:31
发帖加5分

谢谢加5分!
 楼主| 发表于 2014-4-1 06:04 | 显示全部楼层
耄耋庠生 发表于 2014-3-31 10:32
文化积淀深厚,赞!!

谢谢关注、评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夏芝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4-4-1 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下一页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4-5-5 03:1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