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老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查看: 1413|回复: 4

[综合] 写给国内中产阶层的几条投资理财建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3-18 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写给国内中产阶层的几条投资理财建议
来源:华尔街日报 | 日期:2014-03-12
    先定义一下,我所认为的国内中产阶层,是指受过较高等教育、有较稳定工作和社会保障、特别是有城市户口的中等收入人群,基本上就是城市白领。国外的中产阶层往往也包括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业工人,因为他们收入达标,社会地位也和白领阶层相同。中国的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服务业从业人员,尽管收入有可能不低,却在户籍、社保等关键社会地位上处于受歧视状态,其生活状况、其面对的人生命题,也与城市中产阶层截然不同。因此,本文对他们并不适用。
    针对中国城市中产阶层的投资理财需求,我有四条原则性的建议。我并非个人理财专家,这些建议仅供参考。

一、抑制投资冲动
    和国外中产阶层相比,国内中产的投资冲动偏强。中国股市里,散户比例远高于发达国家。各种股票吧、投资论坛永远是网络上最热闹的场所之一。舆论经常说,“中国大妈”爱炒黄金、爱炒比特币等等,其实炒作者中很大比例应该不是“大妈”,而是大哥大嫂甚至小弟小妹,是这些普通的城市白领们。
    当然,倒退一百年,美国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证券市场里,也是散户占绝大多数的。不过经过几轮金融危机和政府加强监管后,逐渐形成了机构和职业投资管理者占主导的局面。
     这里想说的是:从长远看,绝大部分散户在公开市场上是很难有机会的。中产阶层大都受过高等教育,容易智力自负,尤其看了几本投资书后,总觉得此事不难也。手头恰好又有几个闲钱,便杀进市场去。然而,在几乎所有行业中,职业选手赢业余选手都是不费吹灰之力的,你凭什么以为在投资领域恰恰是个例外呢?我本人也算是金融从业人员,但我从来不自己操作证券。正因为我比普通人了解得稍微多一些,所以才明确知道,自己在公开市场上,也是一个注定成为盘中菜的业余选手。
    美国证券法上有一个定义,叫“合格投资人”。法律上认为达到这个标准的人,对投资才具备成熟的判断能力(因此向他们销售证券才能免于政府监管)。合格投资人的定义,是个人扣除自住房产之后的净资产达到100万美元,或者是金融行业的职业从业人员。国内的中产朋友们可以对照看看,你达到这个标准没有?如果没有,建议抑制一下自己的投资冲动。

二、坚决、节俭地购买自住房产
    既然不主张中产们积极投资,为什么又建议坚决买房呢?因为我这里说的不是投资性购买,而是居住性购买。对中产阶层而言,一旦有了居住需求,几乎任何时候买房都是对的,无需考虑房价未来涨跌。唯一的例外是市场上已经出现了特别明显的房价崩盘现象。
    因为人总是要居住的,不买房就要租房。二者的长期成本相差无几。自住房的好处是有较高的居住福利也就是住得更舒坦,而租房的好处是较大的灵活性和较少的维持投入。发达国家的年轻人往往会选择租房,以便无拘无束,保持个人生活的开放选择权。但这并不适合中国的城市中产阶层。
    在中国,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地区经济发展的严重不平衡,以及家族和熟人文化,跨城市迁徙的成本是非常高昂且难度是非常大的。绝大部分人即使更换工作,也是在同一个城市范围内。租房的自由度和灵活性几乎无用,而自住房的优点就愈发突出了。换句话说,既然你迟早要在同一个地方安顿下来,还不如早点安顿。
    租房的另一个可能理由是等待房价下跌。然而,房地产长期趋势肯定是缓慢上涨的。有没有可能恰好让你等到一个下跌周期?当然有可能。但如果是小幅下跌,持币观望带来的收益不大,而这个观望过程是相当痛苦煎熬的。更何况小幅下跌后往往又会反弹,作为一个普通购房者,你很难保障自己一定能恰好在房价最低点抢到出手机会。那么,房价大跌会怎样?听起来很美,问题在于房价大跌往往也是经济发生危机、每个中产家庭都面临严厉财务压力的时刻。的确,这时候房价便宜了,但很可能你已经没有心思谈买房了。
    另一方面,既然中产阶层购房主要目的应为自住,不是为了投资增值(增值了也因为巨大搬迁成本而难以套现),所以在合用前提下,房子买得越便宜越好。省下的钱,大可用于其他方面,例如后面我要谈到的人力资本投资。
    节俭购房,也是为了预防危机。大多数中产阶层购房要靠贷款。人们常说,房贷不要超过家庭总收入的一半,这其实有一个隐含假设,就是万一夫妻二人有一个失业了,单凭另一个人的工资仍可支付房贷。毕竟家庭财务危机中,最可怕的事之一就是失去住房。对于夫妻收入较不均衡者,我个人的建议是,房贷支出最好不要超过收入较低者的工资水平。

三、尽早考虑个人的生命周期理财
    中产阶层,特别年轻的城市白领,收入不低,负担又轻,容易大手大脚。这也没什么不好,毕竟青春不再,及时享受乃是人之天性。但随着年龄增长,应当尽早把个人和家庭在一个生命周期里的收入和支出进行整体的财务规划。从子女的养育到自己的退休,从日常的消费到偶发的大宗支出,都要纳入考虑范围。不过这个话题,公开资料很多,还可以找理财规划师们咨询。这里就不展开了。

四、主要投资于人力资本
    前面说过,中产阶层要抑制投资冲动。但如果在购买了住房、支付了日常消费、也进行了合理的生命周期理财后,还有一些富裕,该怎么处理呢?我的建议是:可以考虑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包括对自己、家人和子女的人力资本投资。
    对中产阶层来说,人力资本投入有可能是回报最高的投资方式。事实上,一个中产阶层如果希望突破收入瓶颈,上升进入富裕阶层,人力资本投入几乎是唯一的途径。人力资本的积累,包括你的知识和技能,包括你的身体健康状况提升,也(非常重要地)包括你的社交网络。普通白领要实现财务自由,无非就是职位升迁或自行创业这两种途径。倘若没有人力资本的积累,在这两条路上达到较大成功的可能性都几乎为零。
    人力资本投入也是最能抵抗风险的投资。俗话说艺不压身。万一出现意外,尤其出现经济衰退、社会动荡之类非个人所能预防的系统性意外局面,多任何一项技能都将大大提高你安然度过危机的机率。所以,对于很难单凭个人财富积累来抵抗系统性经济风险的中产阶层来说,人力资本投入,也是最好的保险政策。

评分

参与人数 2人气值 +8 收起 理由
坦克兵 + 3 很给力!
子不语 + 5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4-3-18 19:4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给力的介绍,谢了。
子不语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4-3-18 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4-3-19 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坦克兵 于 2014-3-19 17:20 编辑

我也贴一篇报道,供读者参考。

              香港百万富翁73万人创新高 40%靠炒股胜过炒楼
                                 2014年03月19日 07:10  南方都市报

        南都讯 记者康殷 发自香港 受惠于2013年香港股市的升势,花旗银行(香港)昨日公布的调查显示,去年香港拥有100万元(下同)以上流动资产的百万富翁73.2万人,是2003年有调查以来的新高,按年增加22%,其中湾仔是香港百万富翁密度最高的区,占区内居民人数的32%。 
       每8个成人中就有1位富翁
  调查显示,去年香港百万富翁平均净资产1200万元,较上年的1300万元减少8%,其中楼宇占比最重,有71%,流动资产占比则为26%。大约有77%百万富翁持有1个或以上物业,但去年有购买物业的富翁只有8%,按年下跌1个百分点。
  其中拥有流动资产(不包括物业)100万至500万元的百万富翁人数增幅最多,较上年上升9.9万人,带动整体百万富翁的人数增加22%至73.2万人,是2003年调查以来的新高,占香港成年人口的13%。
  其中40%的百万富翁利用投资增值,取代以出售楼宇成为致富主因。其中36%表示因为股市投资,而10%则是受惠于人民币,相关投资产品。除了股票投资,12%的受访者表示因为卖楼而获利。
  按照居住地划分,香港岛百万富翁的密度最高,达23%,而湾仔区是香港18区百万富翁密度最高的区域,密度达32%,其次是密度达28%的中西区,密度最低的地区是黄大仙区,只有5%。
  继续投资股票和人民币
      调查显示,超过70%富翁持有股票,股票也是受访者未来12个月最喜爱的投资工具。对香港未来楼市,百万富翁们明显不看好,约57%的受访人士认为今年香港楼价会下跌,只有约13%受访人士表示会于年内置业。
  花旗银行环球个人银行服务香港区市务总监吴诗雅分析,美国联储局明年中才会加息,虽然香港利率仍然较低,但今年楼市供应持续增加,香港楼价仍处于高位,相信香港楼价会向下调整10%。
  楼市投资获利空间大幅减少,股市及人民币存款产品受到百万富翁们青睐。有48%及31%的受访者表示在未来12个月会投资股票和人民币存款,以增加财富。
  另外受访者中,32%希望55岁或之前退休,较上次调查多8个百分点,预期退休后每月生活开支中位数为两万元,比上次调查多5000多元。53%受访人士表示退休后会留港生活。该调查由花旗银行委托香港大学进行,在去年底通过电话访问4000多名年龄介乎21至79岁的人士完成。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值 +5 收起 理由
子不语 + 5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4-3-19 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坦克兵 于 2014-3-19 17:30 编辑
坦克兵 发表于 2014-3-19 17:16

         

     我以为,百万是指流动资产,不包括房产、汽车等。百万的流动资产(港币兑人民币还有打个折),的确不算大富,但在香港也可以过上体面的日子。在内地,其实有两套房子的是不是都可以算百万富翁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值 +5 收起 理由
子不语 + 5

查看全部评分

        
下一页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4-5-6 20:1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