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老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查看: 1854|回复: 2

杨奎松:只要有干涉政治的决心,不怕政府不顺从民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13 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杨松奎:
     
杨奎松:只要有干涉政治的决心,不怕政府不顺从民意

发布时间:2012-09-01 10:17 作者:杨奎松 字号: 点击: 5392次

  1919年,是远东地区政治动荡、危机四伏的一年,同时也是各弱小民族开始觉醒和开始掀起斗争浪潮的一年。1919年3月,在日本奴役下的几十万朝鲜人在全朝鲜发动了广泛的起义斗争。
电影剧照

  这场斗争强烈地触动了亿万中国人。列强的欺凌和朝鲜人民的起义,终于从两方面极大地刺激了中国人。不再仅仅是学生们感到愤慨了。中国人对国家主权和独立不受侵犯的愿望,从来没有如此强烈;对外人的欺凌和领土的丧失,从来没有如此痛心;对日本帝国主义的飞扬跋扈和狂妄野心,也从来没有如此敏感和仇恨。显然,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兴起的“公理战胜强权”与“民族自决”的宣传,在广大知识界、进步舆论界,特别是青年学生当中,激起了改变国家屈辱地位的强烈愿望,使他们对各国政府能够受威尔逊影响在和会上主持正义寄予了过多的希望。而结束大战以后日本在中国大肆扩张的情形,更成为广大爱国的中国知识分子最强烈的要求。面对和会中美、英、法各大国在中国问题上重演对日妥协丑剧,眼看日本霸占中国山东主权即将成为惨痛事实之际,人们的失望和愤慨是可想而知的。

  1919年4月下旬,外交失败的消息从巴黎和会陆续传来。至5月初,中国代表交涉失败已成定局。终于,全国各界爱国人士之激愤达到极点,以青年学生为先锋,爆发了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其斗争锋芒直指日本帝国主义和在对日交涉中曾直接充当“卖国贼”角色的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等人。

  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波及全国各大中城市,学生、商人纷纷罢课、罢市,抵制日货,甚至一些大城市的工人和市民也在各种宣传甚至是传言的刺激下自发地投入到反日运动之中。这一空前浩大的爱国群众运动,严重冲击了北京政府的统治地位,迫使它罢免了曹、陆、章,并最终放弃了在和约上签字的企图。 然而,罢免也好,拒签也好,以至游行集会、罢课罢市罢工,都不能使山东及青岛主权回归中国,也不能促使各国政府采取真正同情中国的行动,甚至并不能防止类似的事件今后继续发生。现实的沉重压力迫使人们开始探寻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此时的中国政治,派系林立,四分五裂。不仅军阀之间你争我夺,战争不断,而且南北对立,各执一端,互不相让,你死我活。甚至各派内部和南北政府自身,也是钩心斗角,争权夺利,时时有倒戈和内讧发生。对此,广大进步知识分子无不痛心疾首,倍生厌恶,以致长期以来视政治为畏途,唯恐避之不及。

  外交失败,山东主权无端被日本侵害,使国人之民族危机感和屈辱感陡然增至极点,人们迅速意识到:“真正的解放,不是央求人家网开一面,把我们解放出来……不是仰赖那权威的恩典,给我们把头上的铁锁打开,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把他打破,从黑暗的牢狱中,打出一道光明来。” 国与国的关系,既然依旧是强力和利益的关系,央求和哀号自然无用,救国的办法,只能改造和强大自己的国家。为此,人们明显地开始试图干预国家的政治。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中国进步舆论界所带来的最深刻的影响之一,就是民主主义的深入人心。人们无一例外地把协约国的胜利,看成是世界人类新精神的胜利,看成是民主主义(当时又称为“德莫克拉西”、“民本主义”、“民治主义”、“平权主义”、“庶民主义”、“平民主义”……)对专制独裁制度和对帝国主义、军国主义的胜利,并确信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数千年横陈于专制坑内惰眠”的中国,也概莫能外。人们憎恨恃武力以专制的军阀政权,同样也是因为相信它有违民主主义的历史进步潮流。甚至有人直截了当地认为南北政府中“无一可恃之人,无一非巧取豪夺,日与吾人为仇为敌,其思想、其行事,无一能与平民政治相容” 。由他们来主持国家,“国事如何能不腐败?外交如何能不失败?国家如何能不灭亡呢”?

  显然,中国人第一次如此广泛地谈论民主,第一次把政治的黑暗、外交的失败与人民甚至是“平民”、“庶民”的政治无权联系起来。他们尖锐地指出:中国政治上黑暗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少数人专政,而人民却无权。一旦人民像欧美国家人民那样,有了“创制权”、“复决权”、“罢官权”,“还怕有拥兵的军人吗?还怕有卖国的阴谋的盗贼吗?还怕有政治不澄清那一天吗?” 五四运动,“平民”奋起救国,迫使北京政府罢免曹、陆、章,拒签巴黎和约,甚至不能不释放有严重“越轨”行动的爱国学生,自然使人们更深感民众运动和民众力量的重要。许多人甚至公开主张推翻不顺民意的政府,宣称:“只要有干涉政治的决心,不怕政府不顺从民意。” 显而易见,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五四运动,不仅使中国广大进步知识分子和爱国民众深深陷入到民族危机感之中,而且使他们日益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力量和责任,迫使他们开始尝试着发挥自己的政治作用,以便能够改变中国的现状,解民族于倒悬,并使国民成为国家的真正主人。

  应当指出,五四运动期间中国进步舆论界的政治观,尽管深受欧美日本民主主义或民本主义的思想影响,但它同欧美一般意义上的民主政治观念仍是有相当距离的。其所谓民主主义、民治主义、平民主义、庶民政治等等,世俗的形式的理解,要比伦理的内容的理解多得多。人们注重的往往还不是这种政治制度的特定内涵及其本质,而是它的表面意义和实用价值。进而言之,人们往往是从传统的集体主义和平均主义的文化积淀出发,把民主政治同西方的社会主义乃至无政府主义的平等观念混合在一起。大多数人实际上仍旧鄙薄现实的政治生活,其所谓民主政治云云,多半只是陈独秀所谓“由多数的平民——学界、商会、农民团体、劳工团体”的一致行动,是李大钊所谓“没有康格雷(国会),没有巴力门(议会),没有大总统,没有总理,没有内阁,没有立法部,没有统治者”,只有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的联合会议。只要多少熟悉一些社会主义思想史,就可以看出,这时中国许多进步知识分子头脑中的民主政治观念,还只是一个大杂烩,更确切地说,他们的民主观念,其实已经被一种空想社会主义的和无政府主义的观念所侵蚀了。


来源: 《中间地带的革命》节选 | 责任编辑:王科力


耄耋庠生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2-11-13 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3 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耄耋庠生 发表于 2012-11-13 17:59
政治历史经验值得借鉴。

谢版主精彩点评!
        
下一页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4-6-10 11:3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