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老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查看: 3990|回复: 14

[文化散论] 冀州村庄的别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11 05: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文字虫 于 2012-11-11 05:21 编辑

冀州村庄的别称


      所谓村庄的“别称”,是相对于村庄的“标准地名”而言,就是对于村庄“标准地名”之外的称谓,而且是人们习惯的称谓。河北省冀州市有382个建制村(即行政村),有“别称”的村庄50多个,达总村数的13%以上。
    各个村庄虽然都有法定的“标准地名”,但是,人们在说话时却都习惯于用“别称”,甚至于,将标准地名忘记掉,迟迟想不起来。这其中还不包含比较普遍、简单的省略,如:把方家庄村、宋家寨村、南枣园村等,称为方庄、宋寨、南枣等。
      冀州村庄的“别称”,有3个类型
      第一个类型,对于村庄标准地名用字予以改变。这样的村名有4个。周村镇的中安店村,“别称”是“当安店”村。相邻的有西安店村、中安店村、东安店村3个村庄,居西的称西安店村,居中间的称中安店村,居东的称东安店村。人们习惯与将中安店村称为“当安店”村,意为“当中”的村,也从读音上区别于“中”和“东”2个村。周村镇的东高家庄村和西高家庄村,“别称”是“大高家庄”村和“小高家庄”村。是因为,东高家庄村大、户和人多;西高家庄村小、户和人少,多年形成习惯。徐家庄乡付水店村,“别称”是“店上”村,也是多年形成了习惯。
     第二个类型,对于村庄标准地名予以省略。这样的村名有30来个。标准地名字数多的村庄,人们习惯于省略,用较少的字称谓。如:前大庙周村、后大庙周村、 举人周家庄村、水泊张家庄村,标准地名都是5个字,人们称为前大庙、后大庙、举人庄、水泊张。还有许多标准地名3、4个字的村庄,人们习惯于说2、3个字。如:把李张周村称为李张、会尚家庄村称为会尚、南张马仓村称为南仓;把零臧口村称为零口、把四寨子村称为寨子、前堤圈村称为前圈、北冯管村称为北冯;等等。
      第三个类型,对于村庄标准地名的不同读音。有10多村庄名称的读音,与标准地名出入很大。如:把“泊南村”[BoNanCun ]说作“炮(音)南村”;把“宜津村”[Yi JinCun]说作“迷(音)津村”;把“陆村”[Lu Cun]说作“律(音)村”;把“窑洼村”[Yao Wa Cun]说作“窑窝(音)村”;把“时家庄”[Shi Jia Zhuang]村说作“慈各(音)庄”;把“南安阳城”[Nan An Yang Cheng]村说作“南爱(音)城”;把“北照磨”村[Bei Zhao Mo]村说作“北照亩(音)”:等等。
      笔者认为,冀州村庄“别称”的形成,有的为的是简单上口;有的是因为地方言语的发音与普通话不同;有的是多年习惯;有的不知原因,有待研究。
      笔者认为,对于冀州村庄的“别称”,应当坚持两条原则:一要,在日常生活中,要尊重人们的习惯,可以顺其自然地使用;  二要,在正式场合,要严格使用法定的“标准地名”。在文件、合同、协定、证件、广告、牌匾、书信、报刊、广播、电视、地图和有关书籍中等等方面,必须严格使用标准地名。因为,对于地名国家有条,必须强制执行,否则,就是违规违法。在正式场合,如果不使用“标准地名”,还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走四方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2-11-11 06:3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2-11-11 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习惯就好
发表于 2012-11-11 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地名都是有来历的,含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应坚持这两条原则。
耄耋庠生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2-11-11 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夏芝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2-11-11 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2 06:46 | 显示全部楼层
走四方 发表于 2012-11-11 06:30
朋友举3例对村名称呼总结得很好,其实这种现象我们这里也有,有的图好称、好记、简单明了、还有的图意思等等 ...

衷心感谢你的鼓励、支持、评论!祝新的一周快乐!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2 06:46 | 显示全部楼层
思无邪 发表于 2012-11-11 10:23
习惯就好

谢谢光临关注!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2 06:47 | 显示全部楼层
蒲公英 发表于 2012-11-11 10:52
地名都是有来历的,含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应坚持这两条原则。

谢谢关注、评论!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2 06:47 | 显示全部楼层
耄耋庠生 发表于 2012-11-11 11:35
乡土教材。

谢谢关注!
        
下一页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4-6-10 07: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