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老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查看: 5294|回复: 40

年过后大鱼大肉吃腻了,推荐吃豆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2-21 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胡世高 于 2019-2-22 07:41 编辑



     春节黄金周老胡大鱼大肉都吃腻了,过完了年,现在只想吃豆腐吃青菜等等清淡的食物了。今天老胡给大家推荐年轻时驾船跟四川籍的船员学做的一种麻婆豆腐,颜值、味道都不错。 豆腐及豆腐制品的蛋白质含量丰富,而且豆腐蛋白属完全蛋白,不仅含有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而且比例也接近人体需要,营养价值较高;一般人群均可食用。特别豆腐是老人、孕、产妇的理想食品哦。如果有些老年朋友口味淡,可以不给辣椒与花椒,改做家常豆腐也可以哦。

家常麻婆豆腐的做法详细步骤第1步
准备好食材,油选用的是金龙鱼营养强化维生素A纯香菜籽油,色泽透亮,做出来的菜色香味俱全。
豆腐切小块,烧一锅水加一点盐,倒进去豆腐块焯水2分钟,这样可以去除豆腥味。



第2步
猪肉末里面加料酒和生抽搅拌均匀,腌制5分钟。
锅里倒入适量金龙鱼营养强化维生素A纯香菜籽油,开中火。添加了维生素A,更加营养,有助于皮肤和粘膜健康。



第3步
油热后加入蒜末和花椒炒香。
倒入肉末翻炒至熟透



第4步
加1碗清水或者高汤,煮开,倒入豆腐块,翻炒开。
加入胡椒粉翻炒均匀,盖上盖子焖煮2分钟。



第5步
出锅撒葱花即可。
超级下饭哦!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值 +5 收起 理由
真真 + 5 大赞!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9-2-21 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胡世高 于 2019-2-22 07:44 编辑

      “吃豆腐”还有一个比较暧昧的说法,也是一个带有江南方言色彩的惯用语,也是一个具有汉民俗口语色彩的典型的文化词语。这个惯用语的含义,和我们平时说的“我喜欢吃豆腐”的意思完全不同;它是占女孩便宜的意思,有时候甚至可以视为“性骚扰”的含蓄说法,被使用于多种场合。

      “吃豆腐”这个惯用语原来只是在上海、江浙一带以及港澳台地区流行,后来由于茅盾的《子夜》、周而复的《上海的早晨》等名作对这个惯用语的使用,以及“吃豆腐”这个俗语本身所具有的形象性、幽默感和委婉生动的表意功能,使它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到北方地区,乃至全国。

      至于为什么把占女人便宜叫吃豆腐,有两种不同的说法:

典故一

史载,“豆腐之法,始于淮南刘安”。当年刘邦之孙淮南王刘安为求长生不老之药,在安徽寿县八公山以黄豆、盐卤等物炼丹,无意中竟炼出了“白如纯玉,细若凝脂”的豆腐。

西汉初年豆腐问世后,很快成为老百姓非常喜欢的小吃。当时流行的吃法是碗里搁一大块豆腐,撒上佐料,拿小刀边划成小块边吃。于是坊间出现了无数这样的豆腐快餐店。

当时长安街上有个夫妻合开的豆腐小店,老板娘本来就漂亮,又以有美容功能的豆腐为常食,自然更是细皮嫩肉,人称“豆腐西施”。

为招徕顾客,“豆腐西施”难免有卖弄风情之举,引得周围男人老以“吃豆腐”为名到豆腐店与老板娘调情,且动手动脚,比如趁付铜板时摸摸老板娘的纤手等。于是,醋海翻波的老婆们不满意了,经常以“你今天又去吃豆腐了?”来训斥丈夫。后来,“吃豆腐”便成了男人轻薄女人的代名词。

典故二

以前江浙一带农民家里有了丧事,要把一具尸体从家里移到坟地去埋葬,是需要邀些人来帮手的。到吃饭的时候,主人就在院里或门前空地上摆上几张桌子,端上饭菜请帮忙的乡亲们吃。但此时也会有个别游手好闲之徒,忙倒没有帮,却也坐上饭桌吃开了。即使被主人发现,也不便撵他。

办丧事的饭菜比较简拙,以豆腐为主,盖白色乃丧事之主色也。有些去帮忙的老乡,因忌说去丧家帮忙,而说是去吃豆腐饭的。对那种不干活而去蹭饭吃的家伙,也说他是吃豆腐的。这便是“吃豆腐”一词的另一种来源。

您觉得哪种故事更可信呢?
发表于 2019-2-22 05:21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分享朋友佳作,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值 +2 收起 理由
真真 + 2 欢迎炳哥!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9-2-22 05:23 | 显示全部楼层
胡世高 发表于 2019-2-21 22:16
家常麻婆豆腐的做法详细步骤第1步
准备好食材,油选用的是金龙鱼营养强化维生素A纯香菜籽油,色泽透亮,做 ...

谢谢介绍。
发表于 2019-2-22 05:30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分享朋友佳作!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值 +2 收起 理由
真真 + 2 欢迎朋友!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9-2-22 05:59 | 显示全部楼层
胡世高 发表于 2019-2-21 22:16
家常麻婆豆腐的做法详细步骤第1步
准备好食材,油选用的是金龙鱼营养强化维生素A纯香菜籽油,色泽透亮,做 ...

谢谢介绍麻婆豆腐的做法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值 +2 收起 理由
真真 + 2 欢迎五哥!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9-2-22 06:13 | 显示全部楼层
吃清淡一点好!我爱吃豆腐。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值 +2 收起 理由
真真 + 2 欢迎先生!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9-2-22 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色香味美,介绍详细,谢谢先生!
发表于 2019-2-22 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黄煌长 发表于 2019-2-22 06:13
吃清淡一点好!我爱吃豆腐。

读上面内容有两种豆腐,您爱吃哪一种呀 开过玩笑。
 楼主| 发表于 2019-2-22 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胡世高 于 2019-2-22 19:25 编辑
炳哥 发表于 2019-2-22 05:21
欣赏分享朋友佳作,

O(∩_∩)O谢谢炳哥分享,周末愉快!
       《故乡》是鲁迅先生在1921年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小说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以“我”的所见所闻所忆所感,着重描写了闰土和杨二嫂的人物形象,反映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农民痛苦生活的现实。由于受封建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劳苦大众精神上的束缚,人性的扭曲,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隔膜,表达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故乡》运用白描手法,再现了“我”回故乡,同亲友邻居各类人物相处的生活场面,揭示了生活变故和人事变故。
  《故乡》一文是如何描写“豆腐西施”的呢?【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哦,我记得了。我孩子时候,在斜对门的豆腐店里确乎终日坐着一个杨二嫂,人都叫伊“豆腐西施”。但是擦着白粉,颧骨没有这么高,嘴唇也没有这么薄,而且终日坐着,我也从没有见过这圆规式的姿势。那时人说:因为伊,这豆腐店的买卖非常好。但这大约因为年龄的关系,我却并未蒙着一毫感化,所以竟完全忘却了。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似的,冷笑说:“忘了?这真是贵人眼高……”“那么,我对你说。迅哥儿,你阔了,搬动又笨重,你还要什么这些破烂木器,让我拿去罢。我们小户人家,用得着。”
  “阿呀阿呀,真是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愈是一毫不肯放松,便愈有钱……”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
  鲁迅笔下的“豆腐西施”杨二嫂,只寥寥一勾,人物形态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昔日,“擦着白粉”的“豆腐西施”,今日却“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这段文字曾被评论家反复引述,堪称肖像白描的范例。
  豆腐西施杨二嫂是一个可笑、可气、可恨而又可怜的人物。但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她为什么可怜?因为她是一个人。当一个人无法通过自己正常的努力,而获得属于自己那份最起码的物质生活保障时,为了生活,就要通过一些非正常的手段获取这种保障了。在这个意义上,她是值得同情的。
  年轻时的杨二嫂“因为伊,这豆腐店的买卖非常好。”看得出豆腐西施非同一般,长相蛮不错的,用自己的美貌来招揽顾客,说明她做生意还是有一套的。美在豆腐西施杨二嫂心中已经不再是一种精神的需求,而成了获取物质利益的手段。“显出鄙夷的神色”,杨二嫂傲慢的神态,对曾经的她来说,美好的回忆,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当青春已逝、美貌不再的时候,她就把任何东西都拿来当作获取物质利益的手段了。她的人生完全成了物质的人生,狭隘自私的人生,成了一个被生活磨灭的人。“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一幅“贪小便宜,手不稳”的画面呈现在读者面前,让人感觉她有点讨厌。她通过自己的想像把别人的生活说得无比阔气和富裕,无非是为了从恭维别人中而获取好处。因此,鲁迅先生在文中描写她的刻薄时,形象地用了“圆规”这一词。
  写作中的白描要求不写背景,只突出主体;不求细致,只求传神;不尚华丽,务求朴实。简洁就是白描的主要特征。契诃夫说:“简洁是天才的姐妹。”白描是用最精练、最节省的文字粗线条地勾勒出人物的精神面貌。不加渲染、铺陈,而用传神之笔加以点化。
  以为白描最好描,那是一种误解。如果作者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和新颖独特的构思,无论你怎么描也是达不到传神的境界。鲁迅先生曾说:“白描却没有秘诀。如果要说有,也不过是和障眼法反一调: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诚实,才能有真意;淳朴,才能去粉饰;成熟,才能少做作;严肃,才能勿卖弄。
  当然,白描只是艺术表现的一种手法,有时,还可用白描手法描述人物对话与行动细节,以表现人物性格。在文学创作中,可以用淡写白描,也可以用浓笔重抹。海明威特别吝惜文字,抒情状物,惜墨如金,简炼到了电报文体的程度。托尔斯泰的作品丽词雅义,色彩斑斓,不同的手法,并不妨碍他们同样成为璀璨夺目的大文豪。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下一页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4-6-10 06:4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