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老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查看: 1192|回复: 10

[文化散论] 1978年国务院务虚会,华国锋提出“四个一点”,为改革开放做准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7-6 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78年国务院务虚会,华国锋提出“四个一点”,为改革开放做准备 2019-01-09 09:14



原创 党史博采 2018-12-17 15:40:06
文/黄黎
粉碎“四人帮”以后,国民经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广大群众被长期压抑的生产积极性开始恢复起来,为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一个必要的基础。但党在领导经济工作中又一次出现急于求成的冒进倾向。怎样更好地解决新情况下的经济问题,成为1978年国务院务虚会的主题。
华国锋提出“四个一点”
1978年的这次国务院务虚会,是经华国锋提议,中央常委同意召开的。这次务虚会议的目的是,通过总结30年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研究国外经济发展上的成功经验,讨论如何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问题。在此之前不同代表团出访不同发展类型国家所获得的信息,在会上引起高度重视。会议重点讨论了引进问题,特别是如何加强技术引进、采取灵活方式利用国外资金等问题,会议所体现的经济建设和改革思想,对改革开放的酝酿和启动有着深远的影响。
1978年出现了第一次出国考察潮。重要的考察团有:3-4月,以林乎加为团长的中国赴日经济代表团,考察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经验;以李一氓为团长,于光远、乔石为副团长的中共中央代表团访问南斯拉夫;以段云为组长的港澳经济贸易考察团,对香港、澳门进行实地调查研究;5-6月,谷牧带领中国经济代表团访问法国、瑞士、比利时、丹麦、德国等欧洲五国。
◆1978年5月2日至6月初,谷牧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考察欧洲五国,图为谷牧一行到法国。
1978年6月30日,中央政治局开会专门听取出国归来的考察团汇报工作。在听取汇报以后,华国锋、叶剑英、李先念一致肯定派团出国考察的必要性。大家明确了一个认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可以有多种模式,任何国家都不应该盲目照搬别的国家,但对他国的经验应该很好地研究。
国务院务虚会从1978年7月6日开始到9月9日李先念作总结讲话结束,会议的规模不是很大,但参加的都是国务院各部委局室的负责人。于光远后来回忆说:
“到会的有:计委李人俊、段云,建委宋养初,经委马仪、袁宝华,科委蒋南翔,财贸小组姚依林,财政部张劲夫,物资部李开信,一机部孙友余,六机部柴树藩,轻工部梁灵光,煤炭部肖寒,农业部杨立功,纺织部胡嘱,水利电力部杜显臣,人民银行李葆华,教育部刘西尧,冶金部唐克,建材局白向银,林业局罗玉川,地质局孙大光,劳动局康永和等等。胡乔木和我是作为国务院研究室的负责人参加的,会议的主题是围绕如何加快现代化建设的速度各抒己见。会议是务虚性质,不作决定。会议要求各单位都交书面发言,但开会时鼓励离开稿子自由地讲自己的见解。”
会议由当时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副主席李先念主持,出席会议的主要是几位副总理、各部委主要负责人及国务院直属办公机构的负责人,加上工作人员约六七十人。一般每天只开半天会,半天各自回单位工作。会议气氛热烈、活泼,大家自由提问、各抒己见。华国锋、李先念经常听取会议的发言和汇报,并且在会上有不少插话。
会议开始后,李先念首先发言。在回顾了粉碎“四人帮”之后所取得的主要成就之后,他指出:目前国际形势对我们有利,现在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国家都希望我国强大繁荣。欧、美、日等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萧条,要找出路。我们应有魄力、有能力利用他们的技术、设备、资金和组织经验,来加快我们的建设。我们绝不能错过这个非常难得的时机。自力更生绝不是闭关自守、不学习外国的先进事物。为了加快我们掌握世界先进技术的速度,必须加快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的速度,必须积极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设备。
华国锋
在这次务虚会上,各部门的发言几乎覆盖了我国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触及各个专业的层面。发言内容基本上都是围绕高速度发展国民经济的问题,总结了历史经验教训,提出了一些新的设想、见解和措施。
在听取国家计委负责人的发言后,华国锋指出:这次务虚会,大家要解放思想。和发达国家比较,我国的科学技术、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是低的,我们应当承认在这些方面落后。目前正是引进的好时机,要抢时间。大家出谋划策,敞开思想讲,说错了没有关系,不戴帽子,不打棍子,不揪辫子。华国锋当时的主要思想倾向是“四个一点”,即:思想再解放一点,胆子再大一点,办法再多一点,步子再快一点。这些意见对会议影响很大。
几乎在务虚会召开的同时,谷牧副总理率中国政府代表团访问欧洲五国,回国后写了一份报告拿到务虚会上讨论。这个报告不再像过去那样,对西方国家的经验采取完全排斥的态度,而认为西方国家的好经验中有不少值得我们借鉴。谷牧后来回忆说:
“根据中央政治局和小平同志的指示,7月上旬,国务院召开了由有关部委负责同志参加的关于四化建设的务虚会,我在会上报告了考察欧洲五国的情况,并敞开思想讲了我的想法和意见。这次务虚会开了20多天。会上,大家畅所欲言,认真总结新中国近30年的经验教训,研究国外成功经验,就如何正确运用价值规律、改革经济体制、坚持按劳分配、发展农村多种经营等问题,特别对如何加强技术引进、扩大外贸出口、采取灵活方式利用国外资金等问题,深入进行讨论,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
李先念作主题报告
在国务院务虚会上有两个重要的发言特别值得注意:一个是7月28日胡乔木在会上的长篇发言,另一个是9月9日李先念的总结报告。
7月28日,胡乔木在会上作长篇发言,系统地总结了我国经济建设中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和当时社会上对经济规律的认识;讲了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反对长官意志决定问题;提出要发挥中央、地方、企业和个人四个积极性;提出必须尊重客观规律,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建立起一套适应现代化需要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这篇带有理论性的发言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教训进行了反思,发言不仅充分肯定了社会主义中国打开国门,向不同发展类型国家学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而且还尝试着提出运用先进的经济建设思想,探索中国经济改革的具体办法和道路。
胡乔木
通过对社会主义社会制度能否保证我国经济有计划地和高速度地发展、为什么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管理方法值得我们学习这两个重要问题的研究和回答,胡乔木得出了以下的结论:
“只有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结合起来,把外国经验中一切有用的东西和我们自己的具体情况、成功经验结合起来,我们才能够迅速提高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的能力,才能够加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步伐。”
这一充满辩证法和实事求是精神的论述,从理论上肯定了社会主义中国打开国门、向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学习先进科学技术的必要性。
9月9日,在会议结束的时候,李先念作了总结发言,对会议作了全面的概括和总结。这篇发言实际上是这次会议的主题报告,并在不久之后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他的发言共分六部分:(1)抓紧大好时机,加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速度;(2)加强综合平衡,在统一的计划下发挥中央、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3)搞好技术引进,努力扩大出口;(4)有关农业的几个问题;(5)有关工业的几个问题;(6)搞好领导班子的整顿,改进领导作风。
这篇讲话中第一个问题是纲,其他是目,主要解决如何实现高速度发展经济的问题。这个讲话综合各方面的意见,经中央常委同意,较系统地提出一些新观点、新举措,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奏。
李先念在报告中指出:“过去二十多年中,我们已经不止一次改革经济体制,并取得了许多成效。但是在企业管理体制方面往往从行政权力的转移着眼多,往往在放了收、收了放的老套中循环,因而难以符合经济发展的要求。适应四个现代化的需要,我们将改革计划体制、财政体制、物资体制、企业管理体制和内外贸易体制,建立起现代化的经济组织、科研组织、教育组织及有关管理制度。我们现在要进行的这次改革,一定要同时兼顾中央部门、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一定要考虑大企业和大专业公司的经济利益和发展前途,努力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来管理现代化的经济,使我们的管理水平尽可能适应工农业高速度发展的需要。”
李先念
在报告中,李先念指出,我们的经济是计划经济,必须从有计划按比例的客观规律出发,搞好综合平衡,统一认识,统一政策,统一计划,统一指挥,统一行动,把中央、地方、企业的积极性有组织地、互相衔接而不是互相抵消地发挥起来。他还在讲话中提出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虽然没有展开论述,但也引起了经济学界的重视。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回忆说:
“据我所知,第一次正式重提这个问题,是在1978年7至9月间讨论怎样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国务院务虚会’上。在‘四人帮’覆灭以后,面对濒临崩溃的国民经济,许多经济学家批评了要求消灭商品货币关系的‘左’的观点,提出应更多地发挥价值规律的作用。例如,已经平反的孙冶方重提‘千规律,万规律,价值规律第一条’;曾长期担任经济工作领导人的资深经济学家薛暮桥提出应当为长途贩运平反,要利用市场活跃流通,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在国务院务虚会作总结时,提出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口号。从李先念后来所作的说明看,这个口号显然是从陈云1956年的‘三为主,三为辅’脱胎而来的。”
“三为主,三为辅”是陈云在1956年9月中共八大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其主要内容是:在工商业生产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附有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作为补充;在生产的计划性方面,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许可的范围内的自由生产作为补充;在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里,国家市场是主体,附有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作为补充。
陈云建议会议多开几天
会议期间,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农林部、一机部、国家建材总局、冶金部、财政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务院研究室等部委负责人发言。这些发言在总结建国以来经济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大胆地涉及了国家和社会发展中的种种弊端,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思想和改革措施。这次会议上的发言,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以国际先进发展水平为参照,在比较借鉴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教训,规划未来发展,这使得酝酿中的改革开放方针呼之欲出。
虽然陈云没有出席会议,但看了会议简报和一些人的发言后,他在7月31日向李先念等提出,务虚会能否多开几天,专门听听反对的意见。
陈云
在1979年3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的发言中,陈云谈到了这次务虚会:“去年国务院开务虚会,重要发言我都看了。那个时候,我对先念同志,也对谷牧同志说,务虚会是否多开几天,听听反对的意见,可能有些人有不同意见。出国考察的人回来吹风,上面也往下吹风,要引进多少亿,要加快速度。有些同志不大好讲话,务虚会上很少有人提出反对意见。可以向外国借款,中央下这个决心很对,但是一下子借那么多,办不到。一个是借款多,一个是提出别的国家八年、十年能上去,我们可不可以再快一点。只看到外国的情况,没有看到本国的实际。”
陈云认为,可以向外国借款,中国下这个决心很对,但是一下子借那么多,办不到。应该说李先念在务虚会上的发言基调与陈云的想法比较接近,但在当时的气氛下,已经很难为会议降温。
考虑到贯彻执行国务院务虚会精神的过程中依然没有摆脱严重的急于求成的倾向,因此,务虚会所取得的成果还有一个提炼、深化和巩固的过程。但是,会议所体现的经济改革思想的“新质”内涵,是明显有别于过去,而有资于未来的。
这次务虚会虽没有谈论真理标准问题,也没有涉及平反冤假错案的问题,但是,它使人们把注意力转向了经济管理、体制和企业活力等问题上。如果说国务院务虚会侧重的是引进的话,那么随后召开的全国计划会议则侧重于改革,同时也是对务虚会精神的具体贯彻。在9月5日至10月22日召开的全国计划会议上,国务院务虚会讨论的主题和有关改革开放的一些主要观点被进一步讨论,并转化成了中央的基本决策。全国计划会议明确指出,为适应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需要,在经济工作上,必须实现三个转变:从上到下都要把注意力转到生产斗争和技术革命上来;从那种不计经济效果、不讲工作效率的落后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转到按照经济规律办事的科学管理的轨道上来;从那种闭关自守或半闭关自守转到积极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利用国外资金大胆地进入国际市场上来。这次全国计划会议还讨论制定了1979和1980两年的国民经济计划。
务虚会上出现的开放、改革思想,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为党的重要决策被进一步明确,体现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行改革开放、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战略决策中。在国务院务虚会和全国计划会议以后,全党在对外开放问题上达成了一些共识:
其一,应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根据这些经验,有一些原材料,我们一时解决不了、必须进口的,还是要进口一些。至于进口的方式问题,可以考虑同外国签订长期合同,引进他们的技术装备。
其二,应学习西方的先进管理经验。要改变在经济发展中人为因素过浓的状况,“学会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自己不懂就要向懂行的人学习,向外国的先进管理方法学习。不仅新引进的企业要按人家的先进方法去办,原有企业的改造也要采用先进的方法。”
其三,从“两个不干”到突破“禁区”。粉碎“四人帮”后的一段时间里,中国与国外政府之间的贷款和中外合资是当时的两个“禁区”。外贸部长李强曾就灵活贸易做法问题明确指出:以下几种做法在“四人帮”干扰时我们不能做,现在可以做,那就是:补偿贸易;来料加工、来样加工;用外商商标牌号定牌;协作生产;寄售;分期付款、延期付款。但是以下两种做法,我们是坚决不干的:一是借款,二是不搞合资。可见,政府之间的贷款和中外合资是当时的两个“禁区”。
然而,这两个“禁区”也在国务院务虚会后得到了突破。据邓力群讲:“我们读一读李副主席在务虚会上的讲话,再同十年规划对比一下,再同华主席十一大的报告、五届人大的报告对比一下,就可以看出,提出了很多新的问题,制订了很多新的方针,就是说,十一大路线,五届人大的报告大大地发展了,大大地丰富了,大大地前进了。那时候有些问题还没有想到,引进外国设备,在五届人大以后有过几次的补充;那个时候还没提出引用外资,借用外国钱的问题。现在这个问题提出来了,作了决定了。”可见,在国务院务虚会上对引进外资的问题,中央已经予以重视。

这次国务院务虚会还提出了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革经济管理体制问题。而随后召开的全国计划会议进一步确定,经济建设必须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从上到下都要把主要注意力转到生产斗争和技术革命上来;二是从那种不计经济效果、不讲工作效率的官僚主义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转到按照经济规律办事、把民主和集中很好结合起来的科学管理的轨道上来;三是从那种不同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经济技术交流的闭关自守或半闭关自守状态,转为积极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利用国外资金,大胆地进入国际市场。
三个转变的提出,实际上标志着在改革的原则问题上达成了一致。
不可否认,国务院务虚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当时高速度气氛的影响,但它毕竟在如何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问题上,迈出了大胆探索的重要一步,实际上为即将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做了准备,对全党实现工作重心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虽然没有能够参加这次国务院务虚会,但对我国发展的紧迫性和经济、政治体制存在的弊端有着很深感受的邓小平,先是在最高领导层内大声疾呼:社会主义就是要加快发展生产力,要学习、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大胆改革经济管理体制。随后,又到部分省市,与地方领导倡谈他思虑已久的想法,促成了解放思想和全党工作重心转移的浩大声势

发表于 2022-7-7 04:2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介绍!华国锋提出“四个一点”,为改革开放做准备
发表于 2022-7-7 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转载。
发表于 2022-7-7 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欣赏分享!
 楼主| 发表于 2022-7-7 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沪上人 发表于 2022-7-7 21:46
欣赏!欣赏分享!

谢谢老师。
发表于 2022-7-8 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年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外部环境十分有利,抓住了机会也很及时。
发表于 2022-7-8 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据现在公布的各种资料,打开国门改革开放是广东省委最先想到的,并且上报中央的;中央领导同志同时也出国考察,也发现国内外差距,经过中央领导集体研究批准广东先行先试,同时全国也开始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我国对外开放不是那一个人先设计出来的的。


 楼主| 发表于 2022-7-8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会走路的鱼 发表于 2022-7-8 13:23
当年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外部环境十分有利,抓住了机会也很及时。

谢谢老师。
 楼主| 发表于 2022-7-8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遨翔天地间 发表于 2022-7-8 17:03
根据现在公布的各种资料,打开国门改革开放是广东省委最先想到的,并且上报中央的;中央领导同志同时也出国 ...

谢谢老师。
发表于 2022-7-8 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1978年王震副总理后来访英,听说英国大部分工人、职员、知识分子,约占全国人口70%的普通百姓,都拥有私人住宅和小轿车,每年可以出国旅游,感到非常惊讶,感慨:

我看英国“三大差别基本消灭……如果加上共产党执政,就是我们理想中的共产主义社会”。
        
下一页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4-4-25 22:1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