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老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查看: 1803|回复: 5

[史海钩沉] 高岗一切紧跟毛泽东为何反被毛泽东打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4-12 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遨翔天地间 于 2019-4-12 17:43 编辑

                         高岗一切紧跟毛泽东为何反被毛泽东打倒

本文摘自:《快乐老人报》2013年7月25日第14版,作者:《快乐老人报》编辑部,原题:《政务院8个部划归高岗领导》


    对上调各大区负责同志到中央工作,党中央是十分审慎的。1952年9月23日,毛泽东亲自致电高岗:“高岗同志:请你早日来中央着手建立由你担负的工作。何时可来,盼告。”

    奉调进京一马当先

    奉调进京,对于47岁的高岗而言确实是人生的重大转折。虽然高岗在新中国成立时担任了国家副主席的高级职务,但高岗在6位国家副主席中是唯一一位没有驻京而在大区工作的特殊副主席。在某种程度上,高岗的国家副主席职务还只是一种象征。但中共中央调高岗进京,并非是仅仅让其坐在国家副主席的高位上,而是让他负责组建和领导极其重要的国家计划委员会。

    1952年10月8日,高岗离沈进京,组建国家计划委员会。12月初,高岗结束在东北的工作,就任国家计划委员会主席。从1952年8月到1953年初,西南局第一书记邓小平、东北局书记高岗、华东局第一书记饶漱石、中南局代理书记邓子恢、西北局第二书记习仲勋,先后奉调进京担任党和国家的领导职务。而国家计委直属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与政务院平行。因此,高岗的地位更为特殊。所以,也有“五马进京,一马当先”之说。

    东交民巷8号车水马龙

    高岗在北京工作期间居住的东交民巷8号,原是法国驻华使馆。两层高的主楼坐落在大院的北边,约有400平方米,共有五大间,是高岗的办公场所。配楼二层三大间,是高岗及其家人的住所。1953年6月后,高岗的几个孩子也来到了北京,一家人搬到主楼居住,并一直住到1954年8月。

    高岗干起工作来大刀阔斧,雷厉风行,有时也夜以继日。但他来京后,也确实用了很多时间去看望当年的战友和朋友,如林彪、罗荣桓、陈云、彭德怀等。加之国家计划委员会刚刚成立,既有工作上的千头万绪,又有同事、朋友、部下等登门拜访,还有东北各级政府的有关人士前来请示、汇报,高岗的居所一时间成为京城的一处热点。而且在沈阳期间就以喜爱跳舞而闻名的高岗进京后,这一爱好有增无减。他经常周末在自己的住所举办舞会。因此,高岗居住的东交民巷8号,那一年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新税制风波

    到1953年1月,国家计委的筹建工作已经基本完成。高岗进京走马上任后,对于国家计委的筹建、工作的开展以及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编制等工作的顺利进行做出了积极的努力,毛泽东对其负责的国家计划委员会的工作是满意的。

    1952年12月31日,政务院财经委员会颁布了《关于税制若干修正及实行日期的通告》和《商品流通税试行办法》。毛泽东对新税制提出了严厉批评:“‘公私一律平等纳税’的口号违背了七届二中全会的决议;修正税制事先没有报告中央,可是找资本家商量了,把资本家看得比党中央还重;这个新税制得到资本家叫好,是‘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毛泽东不但对新税制的实行进行了严厉的批评,而且把批评的矛头指向了周恩来负责的政务院,认为政务院犯了“分散主义”的错误,并且在组织上对中央政府进行重大改组。根据中央的决定,政务院在5月15日把政务院20个部中的8个部,即重工业部、一机部、二机部、燃料工业部、建筑工程部、地质部、轻工业部和纺织工业部,划归国家计委主席高岗领导。

    显然,中央的决定和政府工作的重新分工是对周恩来工作的批评和对他工作范围的削弱,而高岗却进一步受到信任和重用,权力得到了极大的加强。因此,当时由高岗负责的国家计委,有“经济内阁”之称。

    认人不认事埋下悲剧

    毛泽东在推行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进程中,是认事不认人的。至少在发生新税制风波的1953年初,毛泽东对刘少奇以及周恩来的某些言行是不满意的,而对基本上能跟上自己思路的高岗则比较欣赏。


    更为要命的是,高岗自认为有了毛泽东这个最高统帅的欣赏,别人统统不在话下了。而这并不是毛泽东的意思。然而,不久后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很快就让毛泽东失望了。这些事情证明,高岗是认人不认事的。换句话说,毛泽东是以线划人,推行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是目标,谁能跟上思路并为此尽力,就要依靠重用;但高岗则是以人划线,最看重的是毛泽东这个最高统帅,只要是毛泽东的意思就是圣旨。但关键的是,高岗认为的毛泽东的意思,有的确实是毛泽东的意思,有的则是他理解的毛泽东的意思。

实际上,实现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毛泽东既看重高岗的突击队作用,更不能舍弃刘少奇、周恩来这两支主力军。在某种意义上,对高岗的提拔重用,既是对刘少奇、周恩来的批评,更是对他们的激励。然而,刚刚踏上北京这片土地的高岗未能准确理解毛泽东的深邃思路。一场悲剧,不可避免地将要发生了。



 楼主| 发表于 2019-4-12 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高岗事件始末
高岗进京—高岗事件始末之一
高岗发难—高岗事件始末之二
高岗之死—高岗事件始末之三

http://history.news.163.com/09/1208/17/5Q1D70LI00011247_all.html
发表于 2019-4-12 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大哥的佳作。晚上好!
发表于 2019-4-13 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朋友的佳作。
        
下一页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4-4-25 07: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