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老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查看: 2645|回复: 6

[陶瓷] 探秘景德镇“7501”瓷,史上最神秘的瓷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27 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探秘景德镇“7501”瓷,史上最神秘的瓷器!

1975年1月,设在江西的轻工业部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根据中央办公厅文件指示,秘密研制一批供毛主席专用的生活用瓷,工程代号为“7501”。景德镇陶瓷研究所用了近一年的时间圆满完成了“7501工程”任务,共生产了100余套,约上万件瓷器。
陶瓷背景
1975年,中央办公厅考虑毛泽东年事已高,吃饭咀嚼很慢,又由中南海丰泽园搬到游泳池住,厨房离用餐的地方有一段距离,常常出现饭菜送来了,不能当时用餐,把饭菜放凉了的情况。所以,为毛泽东制作既保温、防尘,又实用美观的优质餐具的工作就提上了议事日程。1975年4月,中央办公厅向江西省委下达任务,要求原轻工业部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在3个月内完成毛泽东用瓷的研制任务。这个任务是该所1975年的第一项任务,故称7501任务。这次研制的产品称7501瓷。任务下达后,省委拨给制作经费计人民币35000元,同时安排抚州地委提供10吨特好的制瓷原料。
1975年8月31日7501制作完成后,下装饰组的人员当即解散。1977年有76人调离了轻工部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故以后生产的瓷器及7801瓷均由别的单位人员制作。从产品外观看,画面都是“翠竹红梅”;但由于制作的人员不同,手法有差异,整个画面感觉也有差别:翠竹浓艳,花头枝杆色重,有浓艳之意,少了一点素雅之感。但釉坯制作部分完全相同,用色及画面也有多个版本。7801瓷的系列多了痰盂和果托等,共27个品种。
陶瓷简介
为了保证按时高质量地制作出这批瓷器,景德镇陶瓷研究所集中了最优秀的制瓷高手,40多名工作人员均是出身好、政治素质高、技术一流者,国家级陶瓷工艺美术师王锡良先生当时也名列其中,这位年逾七旬的大师现今是陶瓷艺术界的顶尖高手。据他回忆,为保证任何环节不出问题,除生产任务简称为“7501工程”和严格选拔生产设计人员外,还专门成立了工程指挥部,由当时的省革委负责人挂帅,生产现场也采取了极为严格的监控措施,江西省公安厅厅长多次前往督促,省公安厅派员在现场实行24小时监制,所有生产原料的选配和瓷器生产的全过程均有严格的要求。当时还有规定,没有工程指挥部首长的批准,任何人都不得擅自进入生产现场。
30多年过去了,这批“神秘”瓷器的价值也由当初的几十元翻了数万倍:一只“7501瓷”调羹10万元,一个小瓷碗170万元,一壶十杯的一套酒具200万元。
陶瓷特点
所有瓷器均有盖
碗、碟子、盘、茶杯、小醋瓶……,所有的“7501”瓷都是白底,看上去晶莹剔透;所有用具上的花色归为两类:有的是艳丽的梅花,还有的则是粉嫩的桃花。和平常人家用的餐具不太一样的是,除了调羹外,所有的餐具都有盖子。
水点桃花
当年为了烧制“7501瓷”,图案,则选用了釉下红梅和釉上水点桃花等,之所以用梅花和桃花,是因为毛主席喜欢这两种花,而且他专门为这两种花写过诗。”为什么所有的生活用品都带盖子呢?这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考虑到毛主席工作很忙,饮无定时,所以特意配备了保温盖;还有一种说法是,当时用餐地点比较远,端来端去不方便,所以特意加了盖子。
半薄胎
7501瓷具要求是半薄胎,大部分加盖,以保证既卫生又保温;为了配套统一,整套器具对重量、造型、规格等都有严格要求。参加这项工作的42名工作人员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进行拉、利、注、施、烘、打……经过反复修改、调整、完善,设计出了盘、碗、盒具等。此外,还有汪桂英设计的一只烟缸,在全体工作人员满腔热忱、精益求精、加班加点的努力下,成型工作按照要求顺利完成 。7501瓷共计有24个品种投入制作生产。
制作成型
在江西省委的支持下,原料很快到位。陶研所马上任命技术主任蔡昌书为组长,着手进行坯釉调配和原料加工的工作。在时间短、电力紧的情况下,原料本应球磨80-86小时,后实际只球磨60-66小时。
陈腐是为了增加原料的可塑性、便于成型的重要环节,按规定原料应陈腐10—15天,由于用量大,原料出现供不应求现象,结果陈腐时间越来越短,有时当天出的泥料当天就用,因此给成型带来很大难度。
7501瓷具要求是半薄胎,大部分加盖,以保证既卫生又保温;为了配套统一,整套器具对重量、造型、规格等都有严格要求。参加这项工作的42名工作人员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进行拉、利、注、施、烘、打……经过反复修改、调整、完善,设计出了盘、碗、盒具等。此外,还有汪桂英设计的一只烟缸,在全体工作人员满腔热忱、精益求精、加班加点的努力下,成型工作按照要求顺利完成。7501瓷共计有24个品种投入制作生产。
外形装饰
7501瓷的外形装饰是高级工艺美术师李雨苍按照上级要求设计完成的。这套瓷器的外饰在风格上力求简洁、典雅、端庄、稳重,有中国特色,线条流畅优雅,器形饱满,古朴大方,达到了艺术与实用的完美统一。众所周知,陶瓷装饰有釉上彩和釉下彩两种。釉上彩是将铅作为溶剂,故其含量很高,尽管装饰加彩后要经过摄氏800℃的烧结化合,但它的化学稳定性能仍然较低,抗酸碱腐蚀能力弱。国际卫生检验标准规定日用瓷铅的溶出量不得超过百万分之五,而最早的7501瓷具釉上粉彩瓷的铅含量有的高达30%到60-70%,根本不符合国际卫生标准的水准。釉上彩组充分发挥群众的智慧,反复试验,终于克服重重困难,使全套瓷具达到了国际卫生标准。
7501瓷釉上彩装饰组汇聚了当时陶研所的艺术精英。器具画面有水点桃花或水点梅花,正式绘制是采用流水作业线,把水点程序按步骤划分为:拍图、点玻白、点洋红、画枝干、画叶、点托、结果(点蕊)、填色、贴底款、检查下位、烤花等;由于人员少,有时一人要做几项工作。全过程老少艺术家分工合作,很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釉下彩装饰一般被覆盖在釉层底下,经摄氏1300℃高温烧结后,瓷器釉面抗腐蚀性强,装饰色彩中(一般情况下)无有害元素溶出,是最为理想的陶瓷装饰。7501瓷釉下彩装饰图是彭兆贤设计绘制的“翠竹红梅”。“翠竹红梅”的制作也是流水作业。13个人分工合作,配合默契,既紧张又愉快,那段经历让人终生难忘。记得“翠竹红梅”的制作初期,绘制红梅的色素是用7501的釉来调配的,烧成后桃红色产生微裂丝纹,当时有人认为是自制的锰红色有问题。改用湖南的锰红、景德镇瓷用化工厂的锰红,最后用西德进口的锰红,经试用后均同样会产生微裂丝纹现象,最后还是经过调整烧制过程解决了这个问题。事后才得知湖南早就有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成功方法。在制作12厘米芙蓉对花碗时,为了使芙蓉花叶子的颜色发色有厚重感,采用了两种绿色叠用的方法,即用湖南的釉下青松绿和釉下复色分水绿叠用试照子。湖南釉下青松绿中含有铍,铍是有毒物质,但一般在釉下不会析出。可彭兆贤还是不敢用,在实际工作中他悄悄地用了他自己的釉下青松绿和湖南的釉下复色分水绿试照子,发现结果不对,他才讲出了自己的做法。实验发现烧成温度过高会降低釉的粘度,于是不断调整烧成温度,反复实验,才顺利地按时完成了7501任务。
陶瓷烧制
陶瓷是火的艺术。7501瓷的烧制是整个流程的关键。不同的烧成温度与不同的升温曲线,会取得不同效果。陶研所领导确定7501瓷烧成温度为1390℃至1400℃。当时没有能耐如此高温的匣钵,故成为最大难题。为了满足要求,需要在匣钵配方基础上增加15%的氧化铝,氧化铝是能耐2050℃高温的粉状材料,粘性差,成形困难。后在大家的努力下才解决耐高温的匣钵问题。
景德镇的高白釉瓷一般是由高岭土、长石、石英制成。确定它的烧成温度是根据配方中的硅、铝含量与碱金属与碱土金属含量之比,通过计算来确定;正常的情况下一般高白釉瓷烧成温度为1300℃~1350℃。这是根据坯体的高温收缩趋于稳定在某范围内而定的。由于7501瓷是毛泽东用瓷,故锁定在一个新的烧成温度和烧成制度:蒸发期为常温~400℃,氧化期为400℃~1030℃,还原期为30℃~1240℃,成瓷期为1240℃~1390℃;升温到达1380℃时,升温采用特殊办法,保温2小时直至达到1400℃。
7501瓷的10名烧制人员夜以继日地精心操作,防备因不小心而倒窑。这样由1975年5月25日初烧出第一窑,直至1975年8月31日共烧22窑,制出14103件瓷器。合格率为30%左右,实际成品为4200件。
陶瓷鉴赏
胎质
7501瓷的鉴赏首先从胎质来鉴别。尽管景德镇的变白釉瓷都是由高岭土、长石、石英制成,其化学组成大致相近,但不同矿源制成的瓷器品相会有所不同。如大洲高岭、星子高岭、贵溪高岭、苏州高岭、临川高岭,所制成的瓷器都各不相同,有的发闷,有的偏灰。就是同一地区的高岭,如抚州高岭,有的烧成1280℃就够了,有的要烧1300℃。它们制成的胎质透明度也会有所差距。
手工制作
7501瓷全是手工制作的,但总体造型精神面貌大体统一。其特点是传统、饱满,加工精细到位,给人以精神熏陶和美感,但其造型及其厚薄是较难仿造的。器物口边转折入微,底脚直斜适中,造型的釉坝、涩坝严谨无粗野感。
装饰
器物上装饰的“翠竹红梅”构图别致。花头的正、侧有度,花苞分布得体。整个画面的造型是由老艺术家黄海云、舒松水勾勒,姿态各异,形态生动秀美。花头、叶子的混水是出自老釉下装饰艺术人员之手,技艺熟练,用色浓淡转折相宜,前后有空间感。枝杆用色老嫩有度:花丝、花蕊错落有致,整个画面十分素洁、高雅,梅竹有傲霜斗艳的精神气质。那12公分芙蓉内外对花碗,花头生动,叶子是两种不同色相的绿色叠用,故叶色浓淡相宜,呈色丰富,有肉质感。红梅和芙蓉花头色是45%的铝和36%左右的锰合制成的桃红色,配方后经煅烧在18%矿化剂的高温作用下呈刚玉型的桃红色。色剂经酸洗、覆烧处理后的桃红呈色十分艳丽,这是其他瓷器很难达到的桃红色。
陶瓷价格
瓷碗价值170万元
在展览现场,一个只有饭碗大小的瓷碗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这个碗和其他生活用品花纹不一样,碗壁上烧的是芙蓉花,看上去,芙蓉花正在盛开,在灯光的衬托下,显得格外娇丽。这是高白釉双面画芙蓉花观赏碗,并不是餐具,是专门给毛主席欣赏的,一共只有20只,早在1997年就曾在拍卖会上拍出170万元!这个碗是1996年,一个收藏者家里磨了好多次,最后用一个名人烧制的花瓶和10多万元换来的。
其他瓷器
不仅瓷碗值钱,就连小小的调羹也是价值连城。1990年,自己花个30元、50元,就能收购到一件“7501瓷”,后来,这批瓷器的价格就渐渐上涨了,他出手可以卖上万元;如今,这批东西,每一件都必须花几万元才能收购到。“据我所知,现在,‘7501瓷’主要被新加坡的李中权、上海的张老板以及成都私人收藏家孔先生收藏。一些有头脑的商家,光靠‘7501瓷’的买卖,就已经成了大富翁。”
艺术价值
景德镇陶瓷研究所库房中的“7501”瓷器只剩下100来件,已无法拼成一套完整的“7501”瓷器了。有行家就此评论道,景德镇失去的不仅是一笔文物之宝,而是一个时代的珍贵纪念。景德镇人只有在回忆中想象那火红年代里令人难忘的“7501”瓷器了,他们再想拥有一套完整的“7501”瓷器已不可能了。至于中南海收藏的6套“主席用瓷”,是绝然不会外传的。于是,更有些人说,景德镇人十几元钱就出卖了一件件国宝,他们也不该在1989年的全国工艺美术展上几百元卖出“7501”瓷器……在今天,这些说法也许都言之有理。
不过,我们从“7501”瓷器拍卖成功中可以看到,景德镇陶瓷的艺术价值将永存于中国历史的记载之中。“7501”瓷器是“文革”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见证,它比上亿万本红色语录本更具有艺术价值,是中国陶瓷史上值得重彩描绘的一笔,而且它还映照出我国改革开放所展现的历史进步性。从这种意义上来说,“7501”瓷器没有留下遗憾,它向世人展现了景德镇陶瓷之精湛艺术和巨大价值。
陶瓷鉴别
鉴别真伪看底款
因为“7501”瓷的特殊背景和高超的工艺价值,现在收藏市场上也出现了不少仿冒品。如何鉴别仿冒品呢?上面有“景德镇制”4个蓝色篆书,印在洁白的釉色上分外好看。“这是基本的辨别窍门。”
刘庆华说,“许多作伪者想当然地在赝品底部刻上‘怀仁堂用瓷’或‘中南海用瓷’的字样,其实真品底部就是‘景德镇制’几个字。如果底款不对,做工再好也是假的。”
当成福利
由于工作保密,很长一段时间人们都不知道这件事情。后来这些瓷器是怎么流传到民间的呢?当时“7501”瓷的研制数量为1万件,出窑后完好的仅有4000余件。经过精心挑选,送发北京千余件,还有的送到了湖南,剩下一部分留在了江西封存库房。按规定,封存库里的应全部销毁,但考虑到专用瓷在使用过程中会发生破损需要补充,所以只毁掉了一部分,还有一部分留着做储备。
1982年春节,研究所将封存的部分器型较小的“7501”瓷连同其他库存产品一起分发给了本所职工当成福利。此后这些神秘的瓷器才为世人所知。
统计
按照目前的统计数字,“7501”进窑瓷器14103件,烧成4000多件。送进北京1000多件,留存的部分瓷器绝大多数在1980年作为福利发放到职工手中。由于职工作为生活用瓷使用,目前损毁大约一半。换言之,“7501”流传民间已很少,此外在4000件合格品之外还会有残次品流出,约有几百件。此次展出的“毛瓷”是其中留存的部分精品。
流落民间
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瓷器生产与政治挂钩的做法日益减少,“7501”瓷器的政治色彩也渐渐消退。1982年的春节,像往日一样,景德镇陶瓷研究所的职工从所里领到了一些瓷器。这些瓷器都是“7501”瓷中余下的一部分,分发到每一位职工手上的“7501”都不成套,陶瓷研究所给职工分发这批瓷器的用意是给大家留个纪念,这便是“7501”瓷流向民间的开始。不过,当时谁也没有意识到这批瓷器的收藏价值。
收藏“7501”瓷的第一个有心人,据说是一位来自北京的陶瓷收藏家,他以收藏家敏锐的眼光,看到了“主席用瓷”的政治色彩和蕴藏的艺术品收藏价值。他于1986年首先开始了“7501”瓷器收集工作,由于当时私人收藏文革文物还有一定的“禁区”,他只能悄悄地进行收购“主席用瓷”。据见过那位收藏家的陶瓷研究所几位职工说,此人当时大约60来岁,看上去就像个“老古董”,是个“懂行”的人,他收到的品种大多是釉上彩试验品,少部分是珍贵的釉下彩碗和盘。
1989年,时逢中国工艺美术馆落成,原国家轻工业部决定借机举办一次全国工艺美术展,景德镇陶瓷研究所送去的是得意之作“7501”瓷器,这是该所留下的一部分收藏品。除中南海所收藏的“7501”瓷器之外,这也许是世人所见最齐全的一套了,共有100来件。那位倾心于“7501”瓷器收集的陶瓷收藏家又得到了一次扩充藏品的机会,他花几百元钱全部买下了展品。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这些“7501”瓷在拍卖会上就增值了上万倍,这个结果恐怕那位收藏家也始料不及。至今人们尚不知那位收藏家的真实姓名,太平洋拍卖有限公司也没有透露拍卖会上的“7501”瓷究竟来自何人之手。
而一开始就以商人眼光来收集“7501”瓷器的,则是一位新加坡商人。在80年代末,他发现了这批“主席用瓷”蕴藏的巨大增值潜力,他相信收集“7501”瓷器将是实现发财梦想的一个绝好契机。于是,他不动声色地在景德镇开始了周密的调查,在摸清“7501”瓷器的生产数量和流失情况后,他便登门收购散落在民间的“7501”瓷器。景德镇陶瓷研究所一位叫王力的退休职工告诉笔者,大约在1988年春节过后的一天,一位自称为李仁新的新加坡商人在所领导的陪同下来到自己家里,说他们新加坡人也“很崇敬毛主席”,想买一些“主席用瓷”。他开出的收购价是一个茶杯10元钱、一个饭碗15元钱,这在当时可以说是“高价”了,因为这个价位是那时市场价格的10多倍。就这样,一件件散落在景德镇民间的“7501”瓷器,很快被那位精明的新加坡商人尽入囊中。
1992年开春,那位新加坡商人在新加坡举办了一次“主席用瓷”展览。据说展览会现场,一套“主席用瓷”就拍得了上百万新加坡元,他一共卖出了十多套,还有上百件散瓷高价出手。
从上述情况来推测,太平洋拍卖公司拍卖的那套“7501”瓷可能有两个出处:要么是出自国内那位陶瓷收藏家藏品,要么是来自那位新加坡商人之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值 +5 收起 理由
玉香 + 5 受益匪浅!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8-12-27 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分享!大开眼界!晚上问好!
        
下一页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4-4-25 09:4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