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老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查看: 3697|回复: 44

[回忆录] 【岁月留痕】重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0-28 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老知青自强不息 于 2022-10-28 17:30 编辑

    一周前筱君通知:远在上海定居的晓红回贵阳探亲,拟邀曾经在大塘和白市樟木林场插队的知青到森林公园小聚。
    我立即电话告知在昆明的“老十”,多么希望我们曾经的五口“知青之家”在分别四十三年后能够借此机会团聚啊!可是,“老十”因为身体欠佳不能赴约,一再表示歉意,并嘱咐我向大家问好,邀请大家有机会到昆明一游。
    “明月”正和闺女一家外出旅游,也无法回来,留下些许遗憾。
    8月10日上午,聚会如期举行。还有六七个同学也因故没能赴约,我们“家”的另一位男生“阿四”也不例外。这也难怪,大家都是奔七的人了,身体和处境各不相同,到会者都表示理解。
    和曾经同吃一锅饭的同学坐在一起,许多已经淡忘的细节突然涌上心头,渐次变得清晰起来。“她(筱君)的胆子之大你们很难想象得到,”我忍不住告诉大家,“用现在的话说绝对称得上女汉子!”
    我详细介绍了四十五年前筱君自告奋勇助我剥蛇(详见拙作《足迹·蛇》http://www.keai99.com/thread-517634-1-1.html)的举动后由衷感叹:“当时她的胆量惊呆了乡亲们,另外两位男生竟然没有一个敢站出来,大大出乎我的预料,她毕竟是女生啊!”
    在同学们的惊讶声中,我道出另一件往事:“分家后,我用斧头放倒了一棵大松树,准备劈柴烧,也是她,和我到山上用大弯锯把那棵松树裁成小段,那可是地地道道男人干的活啊!”
    “其实,以前我胆小怕事,完全是个什么也不会做的娇小姐呢。父亲无端蒙冤身陷囹圄,家境突遭变故,我只得改变自己,才能自我保护啊!”
    虽然曾经在一起插队,共同生活过两年,但此前我对这些情况一无所知。时势造英雄,看来一点也不假啊。
    杨骞对同学们提起我当年挖窖(详见拙作《足迹·苕洞》http://www.keai99.com/thread-521863-1-1.html)的往事,我低声告诉小孔他就是我的打油诗《我只是普通知青·知青聚会答友人》(详见http://www.keai99.com/thread-521297-1-1.html中的友人。
    “我真的佩服他,挖窖不仅是力气活,同时也是技术活,而且还有一定的危险性。”
    “那窖还在,上前年国庆我还为他在那窖边拍了张照片。”小孔插话。
    “我真的想不明白,你那时怎么就想到要挖窖呢?”杨骞问。
    “我得养活自己。”我淡淡一笑,真后悔没有把那首打油诗打印出来送给他。
    “他的情况和我们不一样,我们家中每月都会给我们寄钱,但他必须靠自己。”小宝的解释实事求是。
    获知我还在打工,杨骞有些不解:“你退休几年?”
    “八九年了。”
    “怎么还要打工呢?”
    “发挥余热呗,”我不想多作解释,“身体允许,心情舒畅,只图高兴!”
    “有人请,能够干,就是好事情。”小孔道。
    我暗自叹息,历史真是惊人的相似:当年同学们外出“闹寨”(串门)游玩,我独自留下干活;而今大家都退休了,我依然一人继续打工。当然,如今的打工与当年的干活不可同日而语,收入和心境更是有着天壤之别:那时辛苦一年依然食不果腹,常常夜不能寐,为前途渺茫忧心如焚;而今虽然退休金有限,至少生活无虞,更何况在供职单位受人尊重,心情舒畅身体也就好了许多,何乐而不为呢?
    到会的七人中,在企业退休的就有六人,彼此关切地询问退休待遇的情况。
    “听我在美国定居的同学讲,在那里人们认为互相打听收入是不礼貌的事情,可在国内……”我低声对身边的小孔说。
    “国情不一样,美国的社会保险机制完善到位。而我们这里贫富差距悬殊,许多事情有失公平公正,大家不过是想搞清楚退休待遇的实际差距,互相打听就不足为奇了。”
    有人询问此次聚会的开支情况,筱君说:“你们不用管,我负责。”
    “那哪里行呢!”
    “那就AA制。”小孔提议。
    “AA制太没面子了,晓红刚才还给店家打过招呼,要独自买单呢。”筱君说。
    “那更不行!她远道而来,怎么能够让她破费呢。我赞成AA制。我相信,今天在座的任何一个人都有能力请大家,但是没有必要,这毕竟是在外面,不是在家里,AA制才不会让人留下缺憾。每一个人都有尊严,今天我们能够聚在一起,看重的是那份难得的情谊。即便我混得较差,你混得再好,但大家都是平等的。”我坦诚了自己的观点,立刻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
    丽娟(与小宝“一家”的女同学)回忆当年和小宝等同学到白市挑米的囧事:“每个人都成了落汤鸡,天完全黑了,眼看就要到家,我突然滑了一跤,大米撒了一地,忍不住嚎啕大哭……”
    “现在回想起来,是我们对不起她们。”我对小宝说,“这些事情本该由我们去完成,可惜当时我们的体力也好不到哪里去。”我说的是心里话:“作为成年男性,我们吃点苦也就罢了,她们毕竟是十六七岁的女孩啊!看看现在十六七岁的女孩,啥都不懂呢。”
    “她们是未成年人。”我明白小孔的言外之意:可惜那时没有《劳动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
    我把当年和晓红挑米回生产队,途中遇雨在老乡家借宿的往事(详见拙作《足迹·山雨》http://www.keai99.com/thread-521550-1-1.html)告诉大家,筱君对这件事情已无印象,她对大家笑言:“我这人对以前的事情总是记不住,对眼前的事反而不会忘。”
    “这是好事情,这说明你的心理年龄还很年轻。可我就不行,以前的事忘不掉,眼前的事却记不牢,不得不服老呀”我自嘲道,“不过也好,趁还没有糊涂,我把知青时代的经历写下来,这几年已经完成十六七万字,陆陆续续在一些知青网站发表,也算是给自己留下一个交代,给后人留下一点痕迹吧。”
    “我父亲当年算是有文化的高干,就因为有那么点文化竟然惹火烧身,祸起萧墙。从此我发誓不留下任何文字,以免授人以柄。”筱君仿佛依然心有余悸。
    我无意触碰她的伤痕,赶紧换了话题:“你们不晓得,她还有一个本领非常了得,能够在茫茫人海中找人。二十多年前她到凯里出差,在招待所里照着电话簿逐一拨通各个建筑公司的劳资科打听,居然找到了我。更厉害的是,仅凭一个模糊的单位地址,竟然在北京找到了老沈。”老沈,北京人。仿佛大专(中专?)毕业,当年在天柱县白市制材厂工作,曾经和筱君在县宣传队共事,大家都叫他“沈哥”,同学们对此还有印象。
    筱君兴致勃勃地告诉同学们在北京寻找老沈的经过,而我却想起了二十多年前与她和晓红见面的情形:彼时我正处于事业的低谷,好在凭借一技之长下岗后依然有人请。那天早上如果我不是返回家中取图纸(参加图纸会审),筱君就要吃闭门羹了。
    当天傍晚,筱君和晓红到寒舍小聚,老赵(我妻子,教师)因为参加学校里的歌咏比赛还没回来。不巧碰上停电,我们不得不在煤油灯下准备晚餐,我打趣道:老天好像也要让我们重温一下在乡下共同生活的日子啊……
    获知我和小孔2011年国庆返乡探望乡亲们,筱君和晓红争相打听队里的情况。我一一向她们介绍,并把我的网易博客网址给了晓红,请她在方便的时候浏览小孔为我拍摄的那组返乡探亲照片——《梦里寻她千百度》。
    “如果不是这次见到你,我恐怕这辈子都不会知道队里的情况了。”晓红说。
    分别前大家互道珍重,相约下次再见。
2014-8-14


左起:杨骞、小孔、笔者、小宝、晓红和孙女、筱君、丽娟。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点评

赏读老知青老师精彩美文,插友重逢AA制好,点赞送上问候!  发表于 2022-11-6 19:29

评分

参与人数 15人气值 +58 收起 理由
快乐大歌 + 5 大赞!
无茗居士 + 3 大赞!
大山之子 + 3 大赞!
撫順地質老人 + 3
大坪人 + 3 大赞!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2-10-28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哈, 我坐到沙发啦! 拜读佳作,很敬佩您写了知青生活十几万字,了不起!
发表于 2022-10-28 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知青聚会很遗憾还有那么多同学没有来, 有的身体不好,有的家里走不开。

其实那么难得无论如何都要参与一下, 回忆起往事是多么有趣的事, 那么勇敢的女生会拨蛇皮,呵呵, 好怕的。
发表于 2022-10-28 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您将知青朋友聚会的场景记叙地生动具体,点赞!应该说,青春岁月的往事是最值得回忆和珍惜的,无论它是甜蜜还是苦涩。
发表于 2022-10-28 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您的精彩重逢佳作!!下午好!!
发表于 2022-10-28 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欣赏老知青自强不息老友佳文: 【岁月留痕】重逢  下午好
发表于 2022-10-28 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知青自强不息的佳作——【岁月留痕】重逢!
 楼主| 发表于 2022-10-28 18:19 | 显示全部楼层
彩色风筝 发表于 2022-10-28 10:17
哈, 我坐到沙发啦! 拜读佳作,很敬佩您写了知青生活十几万字,了不起!

      谢谢彩色风筝老友首席关注支持加分加精点评鼓励!
      我的自传体长篇知青回忆录【足迹】是十多年前撰写的。那时年近花甲才开始学习电脑,原因是退休后应聘私企打工从事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公司实行无纸化办公。老总是同事的儿子,对我的电脑学习大开方便之门,为我配备专用电脑并安排有五年电脑教学经验的年轻女孩辅导我学习。之后我开始触网,看到众多知青兄弟姐妹们的优秀文章,唤起昔日的回忆,于是就陆续把坎坷的知青生活记录下来,总计110个短篇十六七万字。这就是【足迹】诞生的大致情况。谢谢您!
 楼主| 发表于 2022-10-28 18:30 | 显示全部楼层
彩色风筝 发表于 2022-10-28 10:20
知青聚会很遗憾还有那么多同学没有来, 有的身体不好,有的家里走不开。

其实那么难得无论如何都要参与 ...

老友说得对!我很珍惜这种重逢的聚会,珍惜那段难忘的知青生活结下的纯洁友谊。因此特地从凯里(那时我在凯里生活和打工)赶回贵阳。文中的晓红和筱君两位女同学和我曾经是同吃一锅饭的知青“一家”。小孔是我的挚友“玩墨者”;小宝是我的同班同学并在同一大队的另一个生产队插队。丽娟和小宝“一家”。这些在【足迹】中都有交待。再次谢谢您!遥祝健康快乐!
 楼主| 发表于 2022-10-28 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肖燕 发表于 2022-10-28 11:32
您将知青朋友聚会的场景记叙地生动具体,点赞!应该说,青春岁月的往事是最值得回忆和珍惜的,无论它是甜蜜 ...

谢谢肖燕老友关注支持加分点评鼓励!不知您处的疫情是否有所好转?挂念!遥祝阖家安康平安快乐!
        
下一页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4-6-18 09:0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