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员 登录
可爱老人网 返回首页

许树人的个人空间 http://www.keai99.com/?434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黄桥许家(76)

热度 5已有 408 次阅读2012-6-11 08:42 |个人分类:纪实小说| 2012年

76、激学

201268日)

  许树人

课余精设计,

调动创新台;

生喜争尝试,

乐中积极来。

 

漯河

      漯河,是沙河和澧河交汇的地方,小舟傍水,绿柳沿堤,颇似南方水乡……

    有一篇<<漯河赋>>这样说——

     漯河,因水得名,依水而兴。古来商埠之地,今日食品名城,

     居中原之中,四方辐凑;融南北之萃,物阜民丰。
     沙澧二河,汇于此地,蜿蜒东走,入淮河,通江达海;
     水旱码头,显于当年,商贾云集,曾几度,繁华风流。
     漯河历史悠久,古迹星罗。贾湖遗址,蜚声中外,
     出七音骨笛,启华夏文明之先河;
     隋朝商桥,屹立千年,驮古今沧桑,为中华拱桥之典范。
     汉魏更替之碑,史称三绝:
     春秋楚王之台,名日章化。
     汉初樊哙,以建国之功,封侯舞阳:
     中兴刘秀,率郾城之士,突围定陵。
     孔子思归之处,风雪飘舞;许慎安眠之冢,芳草青青。
     清波涟涟,有狄青饮马之湖;
     北风呼啸,慰杨公再兴忠魂。
      商桥鏊战,郾城大捷。
      此可谓藏龙卧虎之地,兵家必争之城

        关于漯河地名的由来,有资料这样讲——

       商周时期,漯河小镇就逐渐形成,因临近隐水(今沙河)故称隐阳城,属召陵县管辖。南北朝时期,隐阳城改称奇雒城。隋炀帝大业年间,奇雒城改名殷城,因它紧傍隐水,隐水又名殷水,城随水名。

     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三月,唐军与淮蔡军“夹殷水而军,诸军相顾望,无敢涉殷水者。”南宋时,为防洪水及土匪侵害,在殷城周围修筑了寨墙,因隐、澧水在此交汇,寨取名源汇,镇取名上口(又名新寨镇),与东边的下口(今周口)镇遥望相呼应。

    元代,因沙澧河相汇处,河湾状似海螺,将上口镇更名为螺湾河镇。

     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山东定陶进士乔迁任郾城知县,认为“螺”字用于地名不雅,遂改“螺”为“漯”。清末,京汉铁路在这里修建车站,取名漯湾河车站,因名称字多,为便于书写和称呼,省略为漯河车站,漯湾河镇也随之称漯河镇,属郾城县。1948年7月,设立县级漯河市。1986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漯河市由县级市升格为省辖市。

      86年城市升格之后,有三县一区,后来又调整为两县三区。分别是:舞阳县,临颍县和源汇区,召陵区,郾城区。

1987年搬家到漯河铁中之后,先住在教学楼的三层上……

当时有好几家邻居,老马、老耿、老王、老刘、一家子等等,走廊连通,互相来往……蜂窝火在各家的门口,做饭炒菜时,不断地飘来油烟香;端着碗,边吃边走,串门简直是家常……

1989年,在育才路上铁路地区家属楼三楼分得一套46平方的集资房,生活似乎有了层次——当时的顺口溜是:一楼脏,二楼乱,三楼四楼住高干……

岳父原来在孟庄车站工作,费劲把儿子调回新郑后,有一段时间和儿子一家都住在新郑车站东边食品公司的院里。后来因家事年轻人闹离婚,关系紧张,就到许昌、漯河,一直跟着我们生活……

我们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姑娘,一家五口,所以,房子虽有四个厅室,但间间都得住人。那拥挤的情况是可想而知的……

在学校,我一直担任高中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后来又当了语文组教研组长。

工作上,可以说是埋头苦干,踏踏实实。光是几十本呕心沥血、精心设计的教案,如能像小说那样发表,也不至于如此清贫……

不过,努力终有好报——我教的班级,高考语文成绩平均分等曾连续获得漯河市三等奖、二等奖、二等奖……值得说明的是,我们漯河铁路中学在市里只是普通学校,但成绩是和重点学校一块儿评比的!

以后,我先后也有几篇论文获奖和发表。如:《浅议教学中的情感投资》《素质教育探索拾零》《谈语文课上诗词佳句的鉴赏记诵和积累》《快速作文教学新探》《实施快速作文教学心语》《实施快速作文顿悟》《论教与学的关系》……

学习湖南邵阳杨初春老师的快速作文教学法之后,作文教学效果明显……

辅导学生作文收获不小。记得罗旭静、海静等同学的文章曾多次在《漯河内陆特区报》上发表;李琳、薛莹、李光辉、赵方方、段丽娜……分别在各届“武汉国际楚才杯中学生作文大赛”中获得了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由于不断地、辛勤地艰苦拼搏,1993年,我被评为了中学高级语文教师……

光阴速甚箭,时光快如梭,就这样,转眼间,几年的时光就匆匆地过去了……

1994年,武汉铁路分局下达了可以提前退休的文件,而且还有奖励。于是,妻子就办理了退休手续……

我因为父母远在贵州,想着铁路上每年有张免票,可以回家看看,仍坚持继续工作。

19956月,参加武汉铁路分局“七一”书法展览,作品经美术老师郭国钦帮助装裱后,曾获得了二等奖;只是作品一直未见退回。

近来,偶然翻出书写的底稿,经女儿发在网上,我也有兴题了几句诗,聊录于后——

《五绝•字迹》(2012年元月4日)

草书原习作,长久被尘封;子女精心照,欣愉网络容。201227日按律修改)

《五绝•楷书》(2012329日)

家父楷书俊,年青受感酣;今观己昔作,心中未为甘。

《五绝•篆书》(2012415日)

训诂求原韵,摹书学篆文;兴来犹习作,传网愿增欣。

     1996年,我有幸参加郑州铁路局党外高级知识分子在郑州党校学习时,在澡堂洗澡的时候,竟意外地遇见了曾在贵州龙里军垦农场一起锻炼过的同学——川大哲学系的王文华,真是不巧不成书啊!老朋友相见,感慨万千,交谈多时话犹未完……

      这几年,接连发生的事情也不少——

    1997年,我的父亲在贵州与世长辞。

      1998年,妻子曾经去新郑伺候过的从台湾回来的舅舅杨履康,也离开了人世。

      2002 年,母亲去世前,妻子曾亲赴贵州看望;母亲离世后,她一直参加完料理诸事。

    2003年暑假,我曾去宜昌、张家界、怀化、长沙转转。而后,儿子和秦素珍举行了结婚典礼……

2004年,我就到了退休的年龄了……这年的重阳节,我参加漯河市电视台组织的漯河市十佳老人评选活动,过关斩将,最终在双汇广场的比赛中获得了前20名的成绩……

廿六岁月转瞬过,弹指亦是退休人……


握手

路过

雷人
5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5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

回复 许树人 2012-6-11 10:20
谢谢其乐融融朋友光临!
回复 周春祥 2012-6-11 13:46
欣赏   
回复 许树人 2012-6-11 14:16
周春祥: 欣赏    
谢谢朋友关注!
回复 许树人 2012-6-11 14:17
智者善水:          
欢迎朋友到来!
回复 于玉香 2012-6-11 14:32
  
回复 许树人 2012-6-11 14:34
于玉香:   
又见朋友,谢谢!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会员

        
发布主题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4-6-12 04:0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