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员 登录
可爱老人网 返回首页

许树人的个人空间 http://www.keai99.com/?434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黄桥许家(75)

热度 1已有 507 次阅读2012-6-8 14:25 |个人分类:纪实小说

本帖最后由 许树人 于 2012-6-8 10:32 编辑

三口.jpg

75、自立

(2012年6月7日)

   许树人

年幼痛遗慈母爱,

南来北往远投亲;

临工插队熬年月,

四十团圆气象新。


爱人

   爱人侯松筠,19431010日(农历癸未年912日),生于河南省新郑县一个姓侯得的人家……

   那时候,侯家在新郑有着“恒大”的字号,在新郑东街路南的生意也十分兴隆。

   听她的大伯侯炳垚讲,好像在开封原来也有门面,但来龙去脉我弄不清楚……

   她的爷爷侯遇山,是个典型的生意人,为人和气、厚道。老奶,也勤劳简朴,持家理内。爷爷去世较早,而老奶则是长寿之人——艰难中一直活到她长十几岁的时候,最后无病而终……

   爷爷有个哥哥,叫候遇千,最终老在了台湾。

   我们结婚之后,仅见过一张他入殓时候的的照片——爷爷的嫂嫂陈孝贤,当时扶棺捶胸,悲痛欲绝。听说办完丧事之后,她竟带着唯一的女儿侯秉儀去了美国的加州……

   80年代初,这个奶奶还回新郑来探过亲。当时,大伯大娘和祖母一起住在我们新郑东街无线电修理部的家。

   老奶奶回国的时候,还带着粗布印花背面,以为生活还像解放前那样苦……可当她亲眼看到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的时候,竟激动得流泪了……

   回美国后,也不时有书信和大伯家来往。据说暮年弥留之际,仍怀念着家乡,怀念着祖国……

   妻子的爷爷有三个儿子。

   大伯侯秉尧,是黄埔军校的学生,解放初期,他所在的部队起义后,都被安置在黑龙江兴凯湖附近的一个农场工作。大娘和我的岳母是嫡亲的两姊妹,都是南乡沂水寨杨家的姑娘,可以说是亲上加亲了……

   大伯有一女两男,原先都在东北的农场工作……

   84年以后,大儿子侯松茂回到了北京,在首都某单位搞建筑设计;二儿子侯松健到郑州市电视台上班,后来当上了科长……

   女儿侯松平阖家回到了新郑南街,先在县志办当编辑,后来在新郑市人大当了主任……

   儿女们一个比一个能干,日子天天向上……

   妻子还有个同父异母的叔叔侯秉震,现在已是郑州国棉某厂的退休职工了……

姑姑也有几个,好像在天津、开封、郑州都有,我没和她们见过面,也很少走动……

   岳父侯秉炎,排行老二,后来听合肥一个本家叔叔说,他和大伯也非同母所生……

   他原在新郑县食品公司工作,后来又到新郑车站鸡场养鸡……

   岳母早年下世,他为了儿女,一直没有续娶。品德高尚,性情耿直……

   有一次,开封的姑姑托他买两斤新郑大枣,他一下买了五六斤——把好的挑挑,寄出去;不太好的,留下自己吃!如此为人着想,亦属少见……

   妻子侯松筠,年幼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后来曾跟着过沂水寨的后老娘生活过……

   生活困难的60年,她又和弟弟侯松年远赴东北,跟着大伯、大娘过了一段艰苦的日子……

   再大了些,弟弟留在了兴凯湖,在农场开拖拉机;她又回到了河南老家父亲的身边……

   上山下乡时,她去了王行庄插队落户;回城之后,又先后在新郑辛店街供销社、新郑化肥厂打小工。后来才经劳动局分配到县广播站东街无线电修理门市部上班……

   多年以来,她都是在新郑南街租赁房子居住,先在董文湘家,后来又搬到张滴流家……食宿极其简单,生活颇多艰辛……

   结婚的时候,还在董家院子里的西屋寄居……

78年,我从贵州回来之后,还在南街生活了几年——烧的是蜂窝火,上河里挑水吃……过着自食其力的生活。

   就是搬家到东街修理部后,我在许昌上班,仍然是两地分居。一家人,只能趁星期天回家团聚……坐了火车,下车后还得骑自行车……这样,足足地又跑了六年!

   从学校党委跑到郑州铁路分局,又从分局跑到郑州铁路局,一直到1984年,路局才有指标给解决了两地分居的问题,要以《调动》为题写成小说,也不乏曲折动人的情节……

   最后,经郑州学校党委下令,才把她也调入了许昌铁中,分在后勤工作——风风雨雨的40年,大半辈子了,这才有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团聚的家……

   在许昌工作了两年多,1987年又搬家到漯河……

净水2.gif


握手

路过

雷人
1

鲜花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许树人 2012-6-8 18:02
谢谢寿山石朋友光临!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会员

        
发布主题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4-6-12 10:1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